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教育

|
发布: 5:57pm 01/06/2024

马来亚大学

马中建交50周年

马来亚大学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中国人在大马

马来亚大学

马中建交50周年

马来亚大学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中国人在大马

马中建交50周年 | 许鑫:约有8000中国留学生  “马大美誉度中国第一”

温国鑫/报道
每日一篇/马大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理事长许鑫/马中建交50周年
喜爱旅游的许鑫希望通过旅游来更了解马来西亚。(受访者提供图)

(吉隆坡1日讯)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加深,加上有共同的文化,易于交流,近年来中国来马的留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单单是在就有约8000名来自中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

配合,马来亚大学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理事长许鑫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马来西亚的大学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除了价格相对其他国家来的低,学校的“美誉度”也是中国留学生看重的其中一个因素。

ADVERTISEMENT

雇主考量标准之一

他说,中国学生对一所学校的考量更多的是在学校美誉度上,因为将来回国就业,学校美誉度是对雇主的一个考量标准。

作为马来亚大学的工程与工程行业(产品设计)的博士生,许鑫表示,中国有个制度是要“引进”海外留学博士,需要有专业领域的背景和学术表现优异,才会“被引进”中国。

“而引进的考虑标准,其中一个就是高校背景,因此学校美誉度对每个中国留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他强调,马来亚大学的美誉度是国内第一的。

马大将中高考分列考评

对于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许鑫认同中国留学生数量大,但质量也是参杂的,为了提升美誉度,马来亚大学如今也有意识地提高留学生群体的质量。

他说,马大已将中国高考的分数纳入到对留学生的入学考评标准,这对留学生来说也是个好事,因为群体的质量越好,学校也就拥有更好的美名。

每日一篇/马大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理事长许鑫/马中建交50周年
马大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举办迎新会,迎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让身处异乡的新生能立刻适应马来西亚的生活,右二为许鑫。(受访者提供图)
中马青年交好未来更好 

“用我个人的理解,中马两国的青年交互好,两国的未来才会更加好。”

来马读博士班已逾一年时间的许鑫,用年轻人的角度看待马中建交,他认为,需提升两国青年的视野,改变相互的看法,才能决定未来下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

他形容,中马两国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个和平与发展的状态,来到今时今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电子产品,或马来西亚在中国的橡胶产品,都是代表着两国经贸往来的一个重要支柱和坚实的基础。

“比如两国如今落实的免签政策,中国游客和学生来马体验和学习的情况也已达到了个峰值。”

“我们看到,中国学生对马来西亚的视野变得更宽阔,了解到这不仅仅是个东南亚的热带国家,也是值得学习和发展的国家,例如吉隆坡就是个很值得发展的城市。”

他希望马来西亚的青年也能够借着机会,到中国的高校或城市走走看一看,增加对中国的视野和看法,体验不一样的中国。

科技人才应进一步合作 

许鑫认为,中马关系在未来应该往科技和人才做进一步的发展。

他说,目前在科技上的合作,大多数都还是在高校上,没有中国科技在大马投入实际的生产,或反之大马科技在中国投入生产。

“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或者是门槛,希望未来在应用领域上还有更多的合作。”

他指出,在人才方面的培育,目前更多还停留在留学生方面,没有更多更深层次,能够互利两国青年的交流项目。

每日一篇/马大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理事长许鑫/马中建交50周年
马大各国留学生举办文化展演活动,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受访者提供图)
没长期交换生交流

针对如何提高人才方面的培养,许鑫表示,可以有类似一些针对性的实习项目,如虽然中马两国之间存在交换生,但通常都只是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更加长期的交换。

他说,一些学校在交换生上,并没有达到学分一比一的互换。

“这需要一个空间来探讨,包括像在大马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当想要回到中国,将所学的应用到实习当中,但以马大为例,是有一个门槛存在,需要一些条件来证明这个实习是有效的。”

无论如何,对于马中建交50周年的看法,许鑫希望年轻一代人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马两国的友好关系。

“我所了解到的中国和马来西亚,无论是在经贸、教育或文化上都有很多的往来,包括像是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表演也日益频繁。”

成立学联加强学生联系

马来亚大学中国留学生联合会成立于2019年,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约80人的理事会负责处理在马大念书的中国留学生事宜,加强中国留学生的联系。

他说,学联在校内也会举办文化展演活动,让各国的留学生能够表现出自己国家的文化,与其他人互相建立关系。

许鑫表示,大马温度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更加温暖,是中国留学生选择来马就读的原因之一。

他说,马来西亚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华人人口较多,也非常友好,对中国学生来说更适宜就读。

问路华人亲切带路印象深

许鑫分享第一次来马的经验,当时候非常的迷茫,无论是对大马的环境或是文化。

“我有一次要到吉隆坡的茨厂街想要找一家店,但谷歌地图没有很清楚,遇到了个年轻华人,向对方问路后马上就带我过去了,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点,这发生在我刚来吉隆坡两个星期左右的故事。”

“就是这个小故事说明了这边的华人,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中国过来的人也非常友好。”

作为来自中国北方的孩子,许鑫表示,来马前当地的温度是在5至10摄氏度之间,但落地马来西亚,第一个感觉是一股热浪袭来,这也成为了他对马来西亚的第一印象。

“但现在时间长了就发现这个温度我适应下来了,相反春节的时候回国,我会有觉得怎么变冷了,我的身体需要调节一下。现在目前来讲由于在这边时间长,还是更多地适应这边的气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