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大部分父母輩常常叮囑我們的觀念,然而這樣的人生觀還適用於我們的身上嗎?
5月5日,星洲日報《學海》聯合辯論團體“有亮點”舉辦了一場面向中學生的Open Debate表演賽,辯題為“對年輕人來說,‘讀好書、找好工的人生觀’,還管用嗎?”,辯手及逾20位現場觀眾共同參與了這場思維的激盪。
正方代表有駱俊旗律師以及沙巴建國中學的羅湘頤同學,反方代表則是“有亮點”創辦人陳宏耀以及吉隆坡坤成中學的鄺愷兒同學。
本場比賽圍繞在幾個核心的爭議。
首先,正方認為“讀好書、找好工作”的人生觀其實是一個踏實的基礎,目的是為了應對人生的種種不確定性。於正方而言,讀好書、找好工作的人生觀能夠培養年輕人許多優良的品質,像是有紀律、耐心、持之以恆等。這樣的人生觀特別適合年輕階段仍然在積累知識經驗的年輕人。
反方則認為正方針對“讀好書、找好工作”的人生觀不大像是論證人生觀,而是一種方法論。反方不完全否認好好讀書的可貴,然而當我們在談人生觀的時候,其實它並不是手段,而成為了我們追尋的目標。也就是說,正方其實恰好就是把未來給明確下來,讓年輕人有了既定的追求。而對反方來說這樣的追求,其實會限縮年輕人的可能性,更有可能讓更多年輕人感到迷茫。
ADVERTISEMENT
主流的人生觀,是設限還是腳踏實地?
下一輪攻防中,正方認為這道辯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代年輕人處在網絡時代,網絡紅人的成功加上人們報喜不報憂,導致我們總是感覺到世界上成功的人多,自己卻庸庸碌碌,長期以往人們更急功近利、更想要快速獲得成功,以至於我們這一代變得越來越浮躁。因此,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才是長遠之計。
對於正方對時代的解讀,反方提出另一種看法。所謂“讀好書、找好工”的人生觀,其實是父母輩當年的“互聯網”,也就是傳統媒體給父母輩的一種既定印象。反方調侃說,自己的父母總是強調要成為專業人士。哪怕你想當歌手,你先當個醫生再當歌手也是更有優勢。反方認為,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路徑單一化的觀念傳輸。
隨後,反方也提醒大家,辯題雖然在談“讀好書、找好工”,但其實這個人生觀一旦展開,其實還可以有很多後續,如“買好房、找個好伴侶、組織個美好家庭”等等。這一切,都是社會管理者希望我們遵循的一套有利於社會管理的觀念。反方帶著比較批判的姿態,抨擊了現代社會應試教育,讓學校淪為社會工廠,只服務社會生產力。找好工作的目的更只是促進消費,讓資本主義社會能夠持續運作。年輕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過早接受這種假定,泯滅了自己思考人生可能的途徑,以至於人到要上大學,不曉得要念什麼科系,人到中年才意識到可能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行業。甚至來到晚年驀然回首,覺得自己從來未曾瞭解自己。年輕人需要迷茫,也應該趁早迷茫。
正方後來總結,人生階段總有不同。對於年輕人這個群體來說,大家眼界還未打開,受限於自己的事業,而迷茫只會讓年輕人停滯不前。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兔子曾經說過,如果你不知道要往何處走,繼續走下去就是最好的辦法。在青年這個階段接受社會的某種觀念,讓自己能夠持續向前,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讓自己有動力走下去的信念。
觀眾突破辯論盲點
Open Debate作為一場表演賽,除了辯手發表精闢觀點,現場觀眾也有機會各抒己見,除了舉牌給正反方投票,觀眾的發言也非常有啟發性。
身為中學生的其中一位觀眾認為,讀好書的過程中,其實讓他認識許多事物,從而發現了自己的興趣而不會感到迷茫。另一位中學觀眾則分享自己母親的故事。據她所說,母親雖然家境富裕,還在外婆外公的資助下完成在英國留學,但母親曾和她坦言,自己只是滿足父母輩的期許,沒有人生方向。
還有一位觀眾直接挑戰反方,所謂社會希望我們走的方向,聽起來都非常正面,照著做又有何不可?
Open Debate的魅力其實就在於觀點的碰撞,不難發現,這場表演賽中,人們對於“讀好書、找好工”的認知有所不同,更對人生選擇不同有所偏好。然而,辯論無關對錯,只是為了激發討論。人生選擇也無高下,只有左右之分。
相關報導: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衝突事件引發的飢餓危機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結婚生子真可怕?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辯論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亮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