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末段我提出了一個胖子版電車難題。同樣是犧牲一人拯救5人,你會推那個胖子下去天橋嗎?
很多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會倒抽一口氣,因為這個版本的電車難題雖然跟前兩期(看本專欄5月23日〈救媽媽還是救老婆?〉)提到的“轉動訊號開關”版本的電車難題同樣是讓你困在道德兩難中,但好像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ADVERTISEMENT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針對這兩個道德困境做了線上調查,共有6萬5000人參與。結果顯示,大約有八成的人同意,應該要“轉動訊號開關”把電車引導到岔路上,然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應該要把胖子推下天橋。其他的研究則顯示,在“轉動訊號開關”難題中,有將近九成的人會動手去轉換軌道,但是也有九成的人不願意動手去推胖子。同樣是犧牲一人拯救5人,為什麼反應會差那麼多?大家不妨想一想差別在哪裡?
沒錯!這次你要“親手”推一個人下天橋才能救5個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人類可以在潛意識裡區分動用肌肉推胖子與轉動開關的微小道德差異。哈佛大學學者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e)提出了一個演化解釋:人類對於傷害他人會有特別的反應。在跟其他人類互動時,必須動用肌肉才會產生力氣,動用肌肉去推一個人,意味著可能涉及暴力。一般情況下,我們通常都會避免暴力。
胖子版電車難題涉及兩個部分:第一,近身接觸效應。動手推人這個動作會動用肌肉同時跟另外一個人有直接的肢體接觸,這會讓我們退縮。第二,人類普遍比較不願意用蓄意傷人的手段來達到想要的目的。這跟雙重效果論的第三點“善的效果不是通過以惡的效果為手段而產生”相對應。【1】
很多時候哲學思想實驗只著重在道德判斷,甚少會考慮演化歷史以及腦神經元對行為(意即人類實際採取的行動)的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定與行為有直接的關聯,而我們的行為又是由過去演化適應和大腦掌管。電車難題不僅是道德困境的難題,同時也是人類道德演化史的課題。
回到現實世界,在戰爭中使用無人機已成為新興的戰爭形態。除了偵查情搜,無人機也被使用破壞建築,甚至殺害人命。從電車難題的研究調查來看,我們似乎可以推斷若士兵只需動動搖桿就可以解決敵人,他們會傾向這麼做,畢竟這比實際手拿著一把刀刺穿喉嚨來得容易一些。
撞老奶奶還是小嬰兒,你會怎麼選?
近幾年各大汽車製造商察覺到自動駕駛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並且會是一塊龐大的市場。無數的資金已投入到自動駕駛的研發上,這不僅關乎人工智能的發展,哲學家也深度關切這一領域的走向,因為從電車難題的道德困境中,他們瞭解自動駕駛將會帶來數不清以及更加棘手的道德問題。我又要來為難大家了:
一輛搭載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汽車,奉車主之命,以無人駕駛的狀態去學校接小主人。在行經隧道入口時(左右兩側皆為巖壁),忽然左邊的人行道衝出一個90歲的老奶奶,右邊的人行道滑出一輛娃娃車,裡頭有個5個月大的小嬰兒。由於車速過快,無法及時剎停,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閃避,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從兩個目標當中選擇撞上其中一者。請問若你是電動車程式設計師,你要如何讓車子做出最佳選擇?【2】
我同事與我分享,她跟班上講完這個思想實驗後,有一位學生說他以後騎摩托車就好,不要駕車了。我相信沒人想遇到這種事,但,不出20年,這可能會是人類社會最常遇到的交通問題。
無論古今中外,人類經常陷入不同形式的道德困境。人工智能發展後,讓事情更加複雜化。哲學家無法為這些問題提供無懈可擊的標準答案,但至少提供一個思考路徑,並與其他領域的專家一起攜手帶領人類朝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
【注】
1.參考自漫遊者文化於2017年出版的《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
2.參考自2021年刊登於哲學新媒體的《人工智能 (AI) 的倫理學問題:智能與責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