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读者自可取书参照对读,涵泳玩味,各自享受安静,祝愿人间少些轻举妄动,而多些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家教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从小没让孩子学会烦恼该烦恼的,因此他心里从来没有“担当”二字,直到长大了,还事事理所当然地等人来迎合他、迁就他、服务他、捧爱他。他的心情竟然比天大,岂有此理,看他那开开心心的门面,背后却不知又给人添了多少烦恼,这才是真的。
ADVERTISEMENT
不来烦恼该烦恼的,便要把不担当义务责任的“过剩精力”去随人嚷嚷起哄,去叫嚣胡闹,在虚浮中自我感觉良好。
当然,没烦恼的要让他有点烦恼,至于太烦恼的,也得让自己没那么多好烦恼才行。人只不学习,便要觉烦恼盈箩盈筐。不是读了书,便无烦恼,只是渐渐学会了烦恼那该烦恼的,那么自然就不会再去纠结那不该纠结的。
全无烦恼的人,难免没心没肺,而真情厚意的人生,必然要从担当中迎来许多烦恼,然后在层层烦恼中消化出片片精义。
其实,有精神的人事物,正在于“情深而文明”。中国人的传统,是一种“甘苦同味”的人生情怀。这种农耕文化的情志,在:通天理,接地气,敦人伦。居安虑远,得意思危,人从小还是要有点烦恼好,不然有福了都不会享也消受不起。
至于长大成年了,烦恼的质量自然应该提升。“不但要懂得享受喜乐,还得懂得享受悲哀”,钱公宾四先生这番话,可谓直指人心,有大启发,须识趣深思,方领会得个中滋味。
什么是享受悲哀呢?细想来,若人该悲时不悲,该哀处不哀,便会去伤了不该伤的,如此长期扭曲性情,一旦外缘夹杂,便会发狂,而以极端之情绪企图达到极端的目的。
个人觉得,所谓享者,感怀于心;所谓受者,顺应于理,有此心理,则喜怒哀乐,皆发而中节;生老病死,过化而存神,人生情味、性命意义,自然有归有止。所谓归宿与依止,安身立命,止于至善,还需做人凭良心,读书通情理。
走笔至此,想每周两天到独中授全级初一生书法课,我一进班,班长便会“切换频道”地喊:“同学起立,正心诚意(男生右手掌在内,女生右手掌在外,准备作揖行礼),举(拱手齐眉),拜,起”,此时全班齐声请安,我应答毕,班长接着呼“收、摄、调、养”,全班依然立定。有学生负责关灯,我随即号令:“入静”(吟“收、摄、调、养”四字三遍以调心),并叮咛道:“闭上眼睛,摘下眼镜,到了中学不单只知道享受快乐,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两三分钟的“享受安静”之后,便是背诵逐月递增的《论语》章句。
在下书院讲学之余,兼职独中至今第八年,八年来总是视书法课为文化课,总是提醒学生,书法不仅仅只是技巧,更不是伎俩!写些什么,不写些什么,还须读书做人为根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得快乐不快乐,我无法勉强教过的每一位学子,但不要“乐极生悲”,要有分寸,要有态度,要有精神,这是可以共勉的。不然,快乐也只是荒唐。钱公宾四先生谈“礼乐人生”曾有一言,大略是说:没有活泼的规矩不是好规矩,没有规矩的快乐不是真快乐。
纸短情长,读者自可取书参照对读,涵泳玩味,各自享受安静,祝愿人间少些轻举妄动,而多些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莫听扰声听心声”,不宣一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