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6日訊)“父親的一句話,影響我一生!”
馬口巴都峇加村一名婦女鄭華金(58歲)說,她小時候住在霹靂州的實兆遠,父親開雜貨店養家,她10歲那年,父親跟她說:“當自己有口飯吃,要記得給一口沒飯吃的人吃”。
她直言,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對她影響大,讓她一直記在心裡。
有一次,她去父親的雜貨店幫忙,門外來了一個年邁女乞丐,相信是長年飢寒交迫,對方面容憔悴,令人同情。
送香米 乞丐淚水盈眶
當時她二話不說,快步走進店內,掏了一大罐的香米給對方,乞丐十分感動,淚水盈眶連聲道謝。
她說,當她看到對方有口飯吃,露出笑容時,那種興奮和滿足感無法形容,從此她堅信,幫助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之後,當她見到流浪貓狗飽受飢餓煎熬,一樣會引起惻隱之心,同情這些小動物的飢寒處境,立刻去買些東西來餵它們。
買大包喂流浪狗引非議
她透露,有一次,她買了兩三個大包喂流浪狗,誰知此舉卻引來一名路人的非議,指她“善心超標”,還說“許多人都吃不起大包,你卻拿來喂流浪狗,不覺得太浪費了嗎?”
鄭華金說,她對別人的非議不放在心裡,她只堅持一個信念,就是“人飢已飢,人溺已溺”,給飢餓的人一口飯吃,這是父親教她的。
善舉拋磚引玉
公眾捐物資派求助者
鄭華金也經常捐獻物資給彭亨州直涼三娘善心老人院,每年至少兩次,馬口一些善心者見她行善受到感動,自動捐款給她購買物資給老人院。
她說,這些物資包括清潔劑、抹地劑和洗衣劑等的日常用品,由於老人院人數眾多,開銷很大,她為此只能盡力而為。
她說,她捐助三娘老人院前後至少8年,購買的物資數額超過3萬令吉。
在冠病疫情期間,有30餘家貧戶斷糧走投無路向她求助,其中有幾家是華印裔,其餘都是外勞,她買了一批乾糧,每天拿到馬口朱區組屋的走廊,分派給這些求助者。
她說,外勞也是人,捐助他們是天經地義。
她的善舉收到拋磚引玉之效,之後不少善心人自動捐獻乾糧到她的住家,讓她分派給有需要的家庭。
曾把僅有50仙捐孤兒院
鄭華金年輕時與丈夫蘇洺瑔經營荷葉飯,今已停業多年,剛開業的時候,本地的一間孤兒院常有人向她募捐經費,由於當年市場不佳,入不敷出,身上只有50仙,她不假思索,全數捐給對方。
結束生意後,她依然不忘初心,而且更專注行善,目前每個月捐款給馬口一間孤兒院700令吉,同時每年兩次捐獻大批狗糧給士毛月一間流浪狗收養中心。
目前她家裡養了一隻貓和狗,都是流浪街頭拾回來的,她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生病看獸醫花一百幾十令吉是平常事。
父親的一句話,讓鄭華金為社會帶來了一絲絲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