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果生在現代,我認為他會是一個傑出的統計學家。
高中時代,統計學是我較不喜歡的科目,因為相較於代數、微積分,感覺它更多的是在畫統計圖,如柱形、圓形分配圖。
ADVERTISEMENT
另一門我較不喜歡的科目則是華語,裡頭的文言文,詩詞,孔子的《論語》,總覺得當中的一些字,不只難背,還很難理解,如《論語》中的君子周而不比,這個“周”字竟然有團結之意,而“比”字竟然解釋成結黨營私。
後來當上了校正及測試實驗室的技術審核員,經常使用統計學中的常態分佈,開始有點了解,所謂的常人,是指分佈在統計學中一個標準差,佔68%裡頭的那一群人。
年過半百,猛然記起《論語》中的那一句“五十知天命”,才領悟孔子要說的是人到了50歲,不是年少時理解成可以當神仙、什麼都知道的意思;而是身體開始了很多不三不四的病痛,早上睡醒腰都僵硬的,不拉伸拉伸隨時有閃到腰的風險,做生意的規模做到哪,打工的晉升到哪,都已經到了論定的時候。問了好多身邊年紀相若的朋友,驗證這都發生在50歲前後,說孔子是統計學的始祖,我想一點也不為過。
見識到前輩的平順
後來又想起另一句“六十耳順”,為什麼不是五十,而是六十呢?這裡講個小故事,我們當審核員的,常常會跟受核審的實驗室人員在不符合項起爭執,受審核方認為審核員是在雞蛋裡挑骨頭,審核員則認為是在為受審核方提供進步的建議。而審核員多多少少都會覺得受審核方應該給予尊重,但很多時候爭論起來,大家都會拉長脖子爭得面紅耳赤。
前些時候在一次稽核活動中,有位六十好幾的稽核前輩,因為有點耳背了,而受審核的實驗室負責人或許因為頂著博士頭銜,所以對他開出的不符合項進行爭辯,語氣非常不友善,雖然事不關我,但聽在我耳裡,血脈都有點賁張的感覺。
或許因為耳背,我見識了那位前輩的平順,任由那位實驗室負責人炮聲隆隆,他只是在靜靜地聽,待對方結束,他也沒陳述,只說了句:如有任何問題,可向審核單位投訴部反饋。
當我們離開,他在門口問我,剛剛那位負責人在吵什麼?因為耳背,他只聽到嗡嗡聲。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但想起自己的聽力也開始衰退,天氣冷時耳鳴愈發嚴重,我想到了60歲,我應該也會耳背。孔子的那句“六十耳順”,我不禁在想跟這有沒有關係。當然即便有關聯,也要先領悟知天命,才能到達耳順。
孔子應該不懂統計學上常態分佈所佔的68%,但我相信他在周遊列國時,見過無數的老百姓,觀察而得。所以,孔子在常態分佈內,也不在常態分佈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