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為華教籌款,數十年來已蔚為風氣,幾乎每一位華校生都曾為母校籌募建校基金,本就是習以為常之事。
然而,近來一張“加油榜”的照片,在網上掀起一片熱烈討論,讓這個課題重新引人思考,究竟學生為校募款是不是大義?募款會對學生帶來正面的行為教育啟蒙,或是學生已屬不務學習之正業?
6位青年特約三三分立,你選擇站在哪一邊?
ADVERTISEMENT
認為應該的說
【正方01 林僡譞】
作為華校生,我在求學過程中確實經歷過很多次的籌款活動,有向學生徵收福利基金的,有給學生髮籌款簿讓學生向家人朋友募款的,也有舉辦義賣會向大眾募款的。
無可否認,華校的運作與發展所需經費,都需要校方自行籌募,在這情況下,要求學生協助籌款也是必然的。因此,我個人並不反對要求學生對外籌款,唯籌款應是學生自願參與的活動,畢竟現代的華校都是當年先賢為維護後代學習華語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機會而打拼下來的。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所需經費確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當然,讓學生參與籌款,回饋學校的栽培是好事。校方能鼓勵學生參與籌款,讓學弟妹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但若以強制手段要求學生籌款,甚至威脅不參與的學生則有失妥當,也與先輩的創校理念背道而馳。
附和者絲絲寶寶:應該籌款,可是不能強制,只能儘量鼓勵,畢竟我們都知道華小真的不容易,上面下來的款項給電費都不夠,何況是建樓?
【正方02 黃夢詩】
為校募款的初衷很好,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讓華裔子弟瞭解籌款辦教育的不容易,而不會認為華文教育穩穩紮根在這片土地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前提是,籌款的方式及管道,必須是正確的,並獲得家長及學生的認可。
建議董家教三機構與學生家長,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同籌辦義賣會或籌款活動。除了校內,也可以到校外尋找熱門購物商場贊助場地舉辦市集籌款,人潮多,效益自然高。
為校籌款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及良好理財觀念,視野及能力得到開拓之餘,學生安全也獲得保障。至於過於功利主義的籌款排行榜能免則免,量力而為,避免好大喜功。
【正方03 王修捷】
當初政府忽然積極介入華教事務,華中有兩個選擇:進入政府教育制度(如檳城名校鍾靈)或離開政府系統(如柔佛名校寬柔)。
無論怎麼選擇,兩種校制都發展得很好。但後者脫離政府制度,意味著失去經濟援助。燈油火蠟都是錢。據我所知,一些中小型獨中營運相當辛苦。
坦白說。若不籌款,又無撥款,可有替代方案?
即使是國中生,當年我們辦活動時也需自己籌款。竊以為,要檢討的應該是籌款這件事在校董、老師及學生之間是如何達成共識?怎樣執行?這才是重點所在。
認為不應該的說
【反方01 董百勤】
社會教育的首要綱領是樹立公平的道德意識觀,如果說上街籌款是自願活動,那不上街對上街的人而言是不是不公平?
持正方的大眾覺得讓孩子上街募款是社會教育的一種,讓孩子面對真實世界。在募款過程中受到白眼拒絕等,很快讓他們成長,這番說話我個人看來只是狡辯說辭。要溫室小花成長,不一定要把他們丟出去太陽底下曝曬的。華教先賢已經為我們犧牲得不夠多嗎?他們犧牲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好好學習,他們從來沒有推孩子上街籌款啊!
跨出心理障礙,去開口請路人募捐的那一步,不是人人都能跨過去的。我們大人能夠負責的事情,沒必要讓孩子來買單。
附和者李多多:不斷的擴建真的最理想嗎?發展的前提,必須有充分的資源條件。近年來面對各種師資短缺、學生過載的情況,一個班上五十幾位學生,很多坐到後面位子的學生,相對在上課的集中力還是有差別。老師只有一位,批改作業或教學都相對吃力。華教在意自己的發展,卻罔顧老師和學生這兩個很重要的角色。
【反方02 成安然】
城市區獨中建立的設施非必要,而鄉間獨中卻艱辛生存,需要遠到他鄉去籌款,形成很大對比。鄉間獨中籌款無法走得長遠。
籌款也會讓尚未建立完整道德觀的學生,誤有放下尊嚴就能不勞而獲的假象。雖能讓學生有生活體驗,但這體驗缺乏道德支撐。
義賣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成本,難以長期經營。以工或藝換酬方式養校,或讓學生學習跨界合作,同樣能讓學生體驗社會,但是相比之下,讓學生更有尊嚴。
引起爭議的是籌款設定了關鍵績效指標(KPI)。只有轉換成以工或藝換酬的時候,KPI的意義變得不一樣,才能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力量和體驗社會的壓力。
附和者Emily Left:真的,我寧願小孩課餘去打工,學習真正自由經濟體系下的供需,而不是乞討著替那些愚蠢的提案書給企業要贊助,而回報只是“全班幫你按贊分享你公司TikTok account”。真相是企業給錢也只是情勒,而小孩長大後也會以為不勞而獲是理所當然的。
【反方03 馬俊泓】
假設今天國家陷入經濟蕭條,政府設立一個救國基金,呼籲所有國民捐錢救國,並且將未捐錢者的名單公開示眾,我們會支持政府這樣的舉動嗎?我反對,因此我也反對學校讓學生募款。
學生沒有道德義務做這件事,如果因為我讀華校,就應該為華校籌款,沒有籌款或者籌款不足就可能被嘲笑乃至譴責,那這就是道德綁架。
若以學習為出發點,讓學生自主參與籌款,那我認同。前提是,學生有權知道籌得的款項用於何處,並且參與校園公共事務,譬如組織學生會。
大多數學校都做不到這點,因此我反對學生為學校籌款。
附和者彭國量:學校窮要學生籌款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財報不公開。若是真的窮,校方應該每年把財報上傳到官網,讓社會看見學校經濟拮据的狀況。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校方少了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些建基是“需要”的。很多大型獨中的硬體設備都比很多學校好了,搞不好還能與一些大專媲美。
本版辯論會延伸到《〈星洲動力青年〉 +〈全民讀書會〉+ 〈全民寫作〉》社團FB,歡迎讀者掃描、瀏覽、發表意見。
相關報導: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衝突事件引發的飢餓危機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讀好書找好工……這一套還管用嗎?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結婚生子真可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