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美同緣》吉隆坡美術學院成立10週年美展,84位校友,從年長的到年輕的,交出了他們的近作。
ADVERTISEMENT
6月7日-16日《藝美同緣》藝術聯展
2024年6月9日(日)開幕 10:30AM 地點:GMBB
樂趣生趣盡在其中(水墨)
潘翠儀創作構思來源於中國古代銅幣與文字的結合,修飾過的 “樂”以平面設計反白的手法處理,突出字的涵義,使之增添趣味,四周的小草象徵大自然生生不息、欣欣向榮——於是樂趣生趣盡在其中。
那不敢忘記,美麗的創傷(水彩)
曹振全開始創作的時候,主要是紀念父親,父親當時在一小鎮,開間雜貨店,為了貨源,他每個星期裡都會有一兩次,往巴生去辦貨,代步工具就是腳車,每次回來時,他都會幫忙父親,從腳車後位置的大竹籮筐裡,把貨物卸下來,那個場景——很,深刻。
而因為父親並不喜歡他學畫,所以在後來的大部分日子裡,因為畫畫,常起爭執,有時還碗筷齊飛,差點“刀劍往來”。後來他們住在一起,父親眼看兒子有能力養他,也終於放下心頭大石。
他安靜地說,爸爸逝世前,給了他一包用日曆紙包著的零錢……
共譜,起起落落的頌歌(油畫)
梁志祥說,一棵樹長出不同的茄子,不合邏輯,只是要說明它豐盛多姿;經過耕耘,印證生命如泉。 地上五顏六色的點是樹的養分,使樹多結果子。那一點一點的顏色,也一點一點灑落茄子及樹葉上……它成長結果,形色各異——共譜,起起落落的頌歌。
進出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木雕)
秦仲珊回憶中學年代上工藝木雕課程,製作及雕刻一些木製品,第一次接觸“木”的本質。迄今四十多年過去,嘗試了各種媒介如水彩、油畫、陶藝、混合媒介等等,感受不一,也豐富他的思維。但是他還是感覺欠缺些什麼……
新冠疫情封控時期,他選擇了以“木”作為此次創作的媒介。當然那更耗時費力。但他說,當完成一件作品後,毫不誇張地說,成就感!
他這次木雕創作偏向環保概念,所用“木”是花園住宅區,在土地、房屋、道路擴展中,或是在暴雨狂風下,喬木倒下撿回的樹桐。用的是基本雕刻手法,採用繪畫原理點、線、面與抽象法雕刻方式。進出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不亦快哉!
虛實相間,情景相融(壓克力)
陳鴻利在沿海小鎮雲冰小鎮長大,他與鄉野大自然融合。在他的作品中,太陽並不吝嗇,大氣地將周圍所有形狀和顏色展現無遺;白天,蝴蝶在彷彿的花間飛舞,花芯化作旋轉的音色;繽紛的色彩迫不急待要開腔說話,但並不嘈雜,裡面有一種悅動的和諧。
抽象的感性,對主題的深刻細緻,手勢筆觸是本能的,但有秩序;就由意識中進進出出的創作衝動驅動。用形狀、顏色、線條和動作描述——那是陳鴻利對大自然的崇敬,深處對大自然的敬畏。
閒坐似與不似間(水墨)
梁美明畫了幅“閒坐圖” 。她說,人物畫,畫著畫著“卡”住了,厭倦了傳統的畫法,想起童年時畫公仔的樂趣,試試用“畫公仔“的畫法來畫人物。
似與不似之間,水到渠成,展開她的人物創作。
發現了新的路向,有點興奮。
忙碌的社區生活太高壓,一旦閒了都是要造作一番,喝杯咖啡或者擼擼貓,假裝自己是陶淵明!
回看童年的亞答屋,藍天白雲雞鴨貓狗,還有噪鴉,空曠的天地舒服多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閒坐似鹹魚又不似鹹魚,白髮魔女畫公仔,彩墨轉壓克力,另有趣味!
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陶瓷)
陳義釗的“水喉系列”共有5個。炙熱乾旱,人在疲乏之地,不需要人告訴你,當天如銅、地如鐵,你會自動“渴求”那一點水——那是人的本能,無論是肉體或靈性上的。人是多麼希望,有個地方,只要一扭開水喉,就有汩汩水流;而每一個乾渴的生靈,都可以近前來——有錢沒錢的都可以來。不信,看看那些鏽紅色釉的空罐子,它們暗沉的心情,但都開展了它們的蓋子。
作品裡的七個水喉高高低低,水滴噠噠,掉在地上,空罐子裡,濺了一點在牆壁上——牆壁快樂地扭動了,恨不得跳個舞。
而那水喉是用陶土壓模,再加個鏗鏘作響的銅色,幾可亂真——看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扭那開關哦!
畫裡畫外,多元種族的和諧美麗(水墨)
黃穎玓活在馬來西亞,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哇!好大的創作題材表現空間。吉隆坡美術學院畢業後接觸水墨,因此想運用這中華民族傳統水墨畫形式,創作我國國土多元文化的特色。
媒介開始就是多元展現,在追求更廣闊表達的形式上,不斷探索新的靈感,新的面貌——以水墨其濃、淡、幹、溼的變化,以及在宣紙上渲染墨印,千變萬化墨跡的特性……,再融匯了我們各民族風情的文化元素,多元而美麗。
作品中以綠色、紅色和紫色,為馬來西亞三大種族的主要色彩,以及BATIK圖案的顏色,結合水墨色階的黑、白、灰,相輔相成,使畫面增添了視覺上的趣味性,完美展現——心目中的另一個和諧圖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