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噪音一直跟隨政治氣候此消彼長、此起彼落,但議題多是先天性教育素質淪落的後遺症,多年來都匱乏對症下藥、改弦易轍的良方。
ADVERTISEMENT
執行近8年的雙語教學計劃(DLP)又現爭議,噪音源頭是自詡為昌明政府的教育部與教育部長,讓人嗟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使命感模糊,布城缺乏與時並進的前瞻性。
教育是培育英才的搖籃,先進國的經濟吐量現已進入3納米晶片與量子計算領域,電腦編碼已是古舊的科技,過去半世紀培訓人力資源是側重於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四大領域,現今才有機械人代工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價值鏈。
我國仍在發展中國家行列中掙扎,人才吐量應與國際供應鏈並駕齊驅才對,處理不好就會從數字化的國際經濟體系中掉隊,終點會非常殘酷:學生畢業沒出路,結局就是禍國殃民。
雙語教學計劃是2016年政治風雨年代的新見識,啟航時戰戰兢兢,政策序語是概述教育部將依據更廣泛的“加強馬來西亞語言和加強英語語言”(MBMMBI)策略,為國家未來人資需求而實施前瞻性教育計劃。
初時,有逾300所學府樂意當“白老鼠”而積極響應參與,因為董事部、家長與學生都看到,雙語教學能確保學生取得學術與專業技能之外,也能磨練國際語言的掌控力,以期日後在國際競技場與人拼江山、爭長短。
說起來,雙語教學計劃具有戰略性構思,旨在加強學生的雙語能力,最終使他們在日後既相互聯繫又競爭激烈的世界裡,做好上陣準備。
但是,也有人對雙語教學計劃扯後腿,尤其是“捍衛國語”掛帥的偽民族主義者,無時不是見縫插針,就是藉故倒米。
DLP實施初期,教育部曾做實地考察,彙報雙語教學學校某些學生缺乏國語和母語的基本掌握能力,讓教育部官員有理論強調,學校仍須滿足所有指標,包括掌控國語的能力才能落力雙語教學。
就這樣,類似的噪音一直跟隨政治氣候此消彼長、此起彼落,但議題多是先天性教育素質淪落的後遺症,多年來都匱乏對症下藥、改弦易轍的良方。
回首重看雙語教育實施8年了,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有2420所雙語教學學校,包括 1613所小學和807所中學,成敗關鍵點是天時與人和,馬來西亞是我斯祖國,地利永遠站在我們這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