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5:55pm 09/06/2024

何平

马中建交50周年

马来西亚中国西北总商会

何平

马中建交50周年

马来西亚中国西北总商会

何平:外交贸易等改变大 中马建交深化 人民受惠

何平(右)到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进行交流。(受访者提供图)

(八打灵再也9日讯)会长表示,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在外交、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以及人文交流上都有很大的改变,让双方人民各有各的受惠。

ADVERTISEMENT

配合纪念,何平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中马两国建交最显著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外交关系深化上。

“大马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东盟国家,在这历史背景下,两国外交日益频繁,交流机制也不断完善。不光是两国领导人的交流,民间交流也更为积极和活跃。”

“第二是贸易关系的扩大,近来我们在举办山东、河南一些省份的经贸论坛与推介会,了解如今大马不仅是与中国一线城市扩大贸易关系,甚至与中国内陆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的贸易额,也从较小规模增长至数百亿美元。”

他说,这种贸易往来的密切,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

何平表示,第三点体现在投资与基础设施合作上,如今除了中国上市企业在马来西亚直接投资,中国中小企业也到大马投资。

“例如兰州牛肉面,这在马来西亚可说遍地开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为何这么多人选择来马卖牛肉面?因为这里环境好、基础设施好,还有政策优惠。”

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最后则是人文交流,他指出,这交流不只体现在教育上,诸如文化、艺术和旅游的交流也越来越丰富与频繁。

“从1974年中国跟马来西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马关系经历了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深度合作的历程,不仅在经贸、文化和教育等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功,更在相互理解与信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对两国未来的合作是充满期待的,尤其是在今年中马建交50周年。”

他说,希望中马两国能够继续携手前进,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为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多元背景最吸引中国游客

何平形容,马来西亚最吸引中国游客来旅游的特点是多元种族的背景,因为这么一个具包容和可爱的国家,人文风情是极具吸引力的。

他说,大马有很多美丽的海岸线和海岛也成为了吸引中国游客的特色。

“马来西亚的免税区和购物天堂,让众多中国游客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他们出国的首个国家或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的美食也让游客们喜欢。”

在马来西亚经营旅游业生意,摸爬滚打了10年,何平认为,热带雨林旅游是马来西亚具潜力的特点,也是可以向中国游客推销的卖点。

他说,中国人对马来西亚的著名旅游景点和地区,如双峰塔、吉隆坡、马六甲、仙本那、浮罗交怡和热浪岛都很熟悉,但却很少人注意到马来西亚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彭亨国家森林公园。

砂人文值得在中国市场开发

“还有一个容易被忘记的旅游地点,即砂拉越的原始森林,砂拉越土著的民俗和人文是值得人们探究的,还有徒步冒险项目,这些都还没在中国市场开发。”

另外,何平表示,两国可在文化方便做更多深度的开发,因为马来西亚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点,尤其是作为多元种族国家的大马,本地华人的祖辈都来自中国。

“通过这样的纽带去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马来西亚3大民族的文化,我觉得这也有很大的潜力。”

冠病后 出现更多直航

何平表示,中马两国的关系加深,也为两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在冠病疫情后,直航慢慢恢复,越来越多的直航出现。

他指出,在马来西亚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已形成了稳定的华人社区,越来越多中文服务的出现,在马来西亚也越来越容易找到中国餐厅和商店。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航线开通,为两国互相走动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现在遍地看到中国餐厅的出现,还有就是中国超市,这样便利的生活环境,让我在这里可以吃到任何想吃的不同省份的菜系美食,我也能到中国超市买到很多零食和食品。”

何平指出,中马密切关系使得两国人民的交流更频密,让他有机会认识到不同的人,这对于个人社交网络和职业发展,甚至文化理解都有很好的影响。

“还有就是法律与政策的支持,中马建交意味着法律和政策层面有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无论是在留学期间还是在创业和生活阶段,都能感受到两国政府在教育、商业和居留权等方面给予的便利和支持,比如现在大家都比较期待的就是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

何平(左)受邀出席中国(重庆)马来西亚食品企业经贸对接会。(受访者提供图)
大马人包容友善 最感动

“我觉得在这里生活了10年,让我最难忘和感受最深的是马来西亚人的笑容、包容、友善和友好,这些都是让我最感动的。”

从来到大马念书、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创业和生活,接近15年的时间,让这名来自中国甘肃的穆斯林,对马来西亚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与喜欢。

何平表示,在马来西亚生活的这些年,无论是外出工作或见朋友,人们脸上笑容的真实与体现出的和善都增加了他对马来西亚生活的体验感。

“第二就是大马人非常乐于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来马念大学的第一年,有一次到登嘉楼热浪岛旅游,当时导航并不发达,我在距离码头大约20公里处迷路了,找不到去码头的路。

“但在路边遇到一名马来人,连忙询问如何能找到码头,因为刚到马来西亚语言还有障碍,沟通得不太流畅,听不懂他的意思,最后因为担心我又迷路,他骑着摩托走了20公里的路,在前面亲自带我们到目的地,这让我非常感动。”

对于慢生活和低生活成本,何平表示,相较于中国的一线城市,马来西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不会为年轻人或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他认为,马来西亚生活的三大种族,在多元环境下拥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也使得大家生活节奏放慢,大家不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态度,是他最喜欢的一点。

来自甘肃的何平,在马来西亚念书后选择留马发展,从事旅游生意,不时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受访者提供图)
何平(左五)与团队在中国(重庆)马来西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经贸推介暨企业对接会上合照。(受访者提供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