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纪实:友族生的苦与乐”特别企划系列,即日起连载。
ADVERTISEMENT
也许,我们会有个既定印象,就是友族学生在华小求学,会因为对中文掌握的不足,而多少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负担。
也有人认为,这批孩子应该大多是后进生,影响学校的整体成绩。
但是,也有教导非华裔生的华小教师,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不以学生种族背景作定论,而是认为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包括了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家长的配合度等,都是关键。
他们曾亲眼见证,在华小就读的非华裔生,亦可交出好成绩,无论是学术或是课外活动,展示了非凡的表现。
可见,关键就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态度,与肤色并没有直接关系。
协和小学华文科主任黄欣仪及华文老师朱美玲皆认为,学生本身若肯努力,学习态度良好,他们是可以掌握到课程的。
特别是在现有课程纲要下,一些技能是随着课堂可重复学习的,学生慢慢就会掌握到有关技能。
朱美玲分享在校的教学方式,即授课一段时间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会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坐在学习能力较不理想或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旁,成为小老师,并在做功课时,适时地从旁协助有关同学。
因材施教 皆可成资优生
黄欣仪及朱美玲进一步强调,不能单纯把友族生归类为进度比较缓慢的一群,因为华裔生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最重要是因材施教。
朱美玲说,华小教学媒介语为华语,相关科目如数学、科学、历史,自然是用华语学习;黄欣仪说,有鉴于此,一旦华小生的华文掌握欠佳,学习过程必然会受影响。
“例如数学,如果只是涉及加减的应用,那还可以应付,但若是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题,结果因华文程度有限而不理解有关题目,那有关学生就面对难题了。
“同样的,如果不理解科学题目,或是作答时,知道有关答案,却又不会写那词汇,那也是问题。”
要解决这问题,不二法门就是给学生听写、习写字、识字,即便是科学,也因为有不少的专用名词,所以同样也得多习写。
“有时候,学生明明懂得答案,却因为写不出那关键性的词汇而丢分。”
讲听没问题 读写较吃力
负责教导第一阶段(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朱美玲坦言,若友族生在学前教育时期未能充分掌握华文基础,升上华小一年级,必然会面对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在听和说(华语)方面没有多大问题,读则需要慢慢拉进度,至于书写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掌握笔顺和笔画方面,须下一番苦功。”
同样的,负责低年级课程的老师可说是身负重任,必须让学生在这学习阶段打好基础,因为升上第二阶段(四至六年级),那将是另一个层次且更具难度的学习过程。
至于如何协助这些学生跟上课业,朱美玲说,老师会趁上课前、休息节或课后的额外空档时间,给学生额外课业辅导,不然就是通过“小老师”平时在课堂上的从旁协助。
她说,老师也会在班上制作各科目的“星星榜”,以鼓励及加强学生的信心,只要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达标或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可获得星星贴纸奖励,贴在“星星榜”上,学生看到自己名字旁贴了长长贴纸的话,信心一定加强不少。
“特别是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帮他们建立信心。”
是否转校 友族家长思量
友族家长虽可能了解孩子在华小就读,会面对一定的挑战,不过,为了让孩子多掌握一个语文,以及对华小学习氛围与软硬体设备深具信心的前提下,决定把孩子送到华小。
然而,孩子在华小上课一段日子后,有些友族家长会开始觉察及思量,孩子是否适合在华小求学,特别是意识到孩子掌握不到课业时。
黄欣仪说,这方面就要看家长本身的决定与选择,包括是否计划让孩子转学至其他源流学校如国小。
至于学生半途转校至其他源流学校,学习上会否因为教学媒介语的转变而面对冲击时,她认为,若有关学生的母语是马来语,而家长又决定把孩子转至国小,那相信有关学生很快就可掌握,虽然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及消化课业。
询及是否曾有友族生因华文掌握不佳,影响学习并向老师抱怨诉苦时,她说,遇上这情况,一般上老师会与学生家长沟通,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的状况,并研究如何与学校配合。
优秀非华裔生 当模范生
从黄欣仪与朱美玲的分享过程,获悉其实亦有表现相当优秀的华小非华裔生,甚至获选为模范生。
最佳例子便是协和小学的一名校友可丽达,目前在协和中学就读中二;她当年是协和小学的模范生及最佳女运动员得主。
杰出成就的背后是许多努力与汗水的积累,为了更能掌握课业,她自动自发买了许多额外作业来练习,多写多复习,包括线上学习。
那时期,父母也安排了各科补习给她,乐天派的她不抱怨太多补习,理解父母的用心,甚至认为在补习班可以见到许多同学,一样很开心。
当然,她坦言在华小学习的日子挑战不小,例如低年级时,中文发音不容易掌握,偶尔也会听不明白老师的授课内容;而来到高年级,华文写作又是另一个难度。
对她来说,小学各科里,最难掌握的是华文,她庆幸在这过程中,老师们耐心教导,自己也向同学求助,学习如何把句子写好、写对。
友族女学霸 获奖无数
可丽达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当年把她送入协和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主要是希望她能掌握更多语言,有助于日后的个人发展。
在家,她和父母是以马来文沟通,在学校就用华语与老师及同学交谈,但其英语掌握能力也非常好,其中秘诀就是通过优管频道学习。
她把对于三语的掌握挥洒在演讲台上,参加校内华语、马来语及英语的演讲比赛,获奖无数;也常在马来文及英文写作比赛中满载而归。
小学六年级学年末测试(UASA),可丽达在马来文、英文、数学及历史皆考获最高等级(TP6),科学TP5及华文TP4。
在忙于应付小学课业之余,她没忽略课外活动,是杰出的少年军团团员(夺得校内最佳女少年军团团员),也曾担任班长、卫生组长、图书管理员等,展现了领导风范。
除了在学术及个人领导能力表现优异,运动场上的她更是闪耀的一颗星,是田径的赛跑选手,也是柔道高手,目前已入选为槟城州的柔道州手。
马来女生SPM报考华文
升上中学,可丽达继续进修华文,虽然开始感受到华文程度越来越高难度,特别是古文,不过,她做好准备将应付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科,并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协和中学校长陈秀銮对可丽达在校的表现赞誉有加,指她虽然每天忙于柔道训练,但却从不忽略课业,考试成绩也保持良好水准。
可丽达寄语未来可能在华小学习的非华裔学弟妹们,务必认真对待华文的学习,包括额外补习,同时可通过听唱华语歌、看中文书籍或漫画、观赏中文戏剧等,来加强对华文的掌握。
热爱运动的她,是学校的中一生最佳运动员,她希望未来有机会进修运动科学,并冀盼成为柔道选手,代表国家出征国际赛。
马来小兄妹 在家讲华语
就读协和小学五年级的艾莎(11岁),坦言刚学习华文时,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掌握汉语拼音。
她花了大概两三年的时间,努力辨识汉语拼音字母、谨记正确读法以及准确发音,终于掌握到窍门,并更有信心地使用中文。
她4岁开始接受学前教育时,家人便安排她在有华文和英文学习氛围的幼儿园上课,协助她更快掌握母语以外的语文。
而艾莎的哥哥(今年在圣方济国中就读中三)也是在华小就读及毕业,因此,艾莎有任何不懂的课业,都可向哥哥求助及请教,兄妹俩在家偶尔也是用华语沟通。
目前,艾莎的妹妹也在协和小学就读二年级,一家三兄姐妹,皆是华小生。艾莎的学习态度及表现,更是备受师长们的肯定,甚至推荐她担任学长。
诀窍:没有捷径 只能勤学
对于在华小学习各个科目的诀窍,艾莎说,没有捷径,只能勤学,老师和同学帮她很多,但她理解不能一直依赖他们,自己也需要付出努力。
她没有补习,平时在家自修温习,尽量自己掌握课业,不懂的就向师长、同学或哥哥求助。
她深谙自己因华文的掌握程度,所以对一些科目如科学、数学、历史及华文科,须加倍努力,反观马来文及英文科,表现相当优秀,评估级别皆是最高等级。
升上四年级时,由于华文科开始有书学作文,因此更具难度,艾莎也咬紧牙关掌握写作技巧。
令人动容的是,华文的难度没有让她却步,她告诉本报记者,小学毕业后,她冀盼升上协和中学,并准备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
接触中华文化 找到另一片蓝天
在华小就读的第一年,艾莎便展示了过人的勇气,参加校内的华语讲故事比赛,虽然没得奖,却已为自己留下自我肯定的一页。
她在一至三年级参加书写华文生字比赛时,亦曾得奖,升上四年级就开始参加书法比赛,进一步接触中华文化的精髓。
友族生在华小学习,虽然缺失了母语为华语的优势,以致在掌握各科知识方面需耗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在华小找到自己的另一片蓝天。
就如艾莎,在马来文和英文的掌握非常理想,也随时乐意成为同学们的小老师,互补互助。
明日预告: 启蒙教育很重要,在华小,前3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友族生在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稳,接下来就问题不大;如果这3年的黄金时间没有打好基本功,老师说:死路一条! |
相关文章:
友族读华小(一)| 有人轻松闯关 有人半途U转 友族读华小美丽与哀愁
友族读华小(二)| 谢立意:不受非华裔生增影响 华小讲华语 不变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