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10am 09/06/2024

安焕然

林连玉

边缘评论

华教运动

安焕然

林连玉

边缘评论

华教运动

安煥然教授.華教招魂,還是華教叫魂

華教如果不能求同存異、缺乏同理心,不會有美好未來。

ADVERTISEMENT

華教運動,說是要回應馬來主流“國家文化”的單元霸權,但很多時候其論述是“建構”出來的(詳見30年前林開忠《建構中的華人文化》一書)。

其一個高潮點是在80年代中期。1985年年底林連玉過世,靈柩在萬人陪送下從雪隆中華大會堂出發,環繞吉隆坡市區遊行五公里後在福建義山入土。接下來,全國各地相續舉行林連玉追思會和哀悼會,隨之設立林連玉墓園和林連玉基金委員會,出版林連玉遺著,並以林連玉的忌日定為華教節,頒發林連玉精神獎等等。至此,馬華(不是指“馬華公會”)為林連玉塑造了一個“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帶著悲壯色彩的族魂形象。林連玉成了1980年代中期以來馬來西亞華社為華教“招魂”的神話和圖騰,將林連玉視為“民族鬥士”、“精神領袖”、“偉大導師”。誠如何國忠《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2002)所說的:只要華社一朝還認為華文教育仍然充滿危機感,則林連玉的現代意義就會存在。華人社會不斷提林連玉,是希望後來者可以秉承林連玉不屈不撓的精神,繼續為華教,乃至整個華人族群的政經和文化爭取公平的權益。

然而,曾幾何時,如今的林連玉追思及其精神的傳述竟成了“小眾”。很多年輕華人更不懂林連玉是誰了。發生什麼事?近十年來林連玉基金嘗試把林連玉爭取“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鬥爭形象提升至公民社會普世性的層次,要跨越種族、超越華教。可是,說點實話,不管林連玉形象再怎樣轉型,都很難再回到過去族魂領航的角色。

錯不在林連玉,而是敗於當今之華教。華教救亡一直在喊(只是現在通常只是發發文告),但對“啟蒙”的事,華社華教的關注不成比例。除了消費和忽悠承認統考課題,還有哪些是需要自我檢討的呢?

華教發展的外在惡劣環境一直都存在。但最惡劣的時候,支持華教的前輩們都撐過來了。為什麼到所謂中國崛起,華文價值提升的時代,大馬華教反而失去了更多的群眾,尤其失去年輕中生代的認同?

不爭的事實,華教意識渙散了。華教辦學難與時並進是原因,但華教內部一波又一波連翻如同妖術大恐慌“叫魂”般的內鬥,卻也難辭其咎。在中國已成“過去式”的文革批鬥招術,竟然還在大馬華教界裡屢試不爽。對外發聲無力,然華教內鬥卻從不停息,把精力盡在此內耗上而樂此不疲。搞得華教團體和華教人士四分五裂,對事也對“人”的批鬥,一些所謂的“華教鬥爭”究其因,可能只是很莫名其妙的意氣之爭。如今的華教已沒有什麼魂好招了(林連玉追思已是小眾),華教內部卻有一堆“叫魂”般的恐慌,直喊:有內奸,要抓妖。

然而,華教哪來那麼多的漢奸走狗呢?跟你立場不同,批評你的就是漢奸走狗、是無知的暴發戶、是收人錢財、利益掛鉤的無恥“走資派”。像這樣亂扣帽子的華教鬥爭遲早自取滅亡。因為有志或無志的年輕一代早已厭倦華教如此毫無節制的內鬥內耗。華教典範缺席,有時你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爭執點到底是為公還是為私。

前陣子確診骨痛熱症,還進了加護病房。出院休養一段時日,一名關心的前輩來邀約吃早飯。他是一名退休的華團華教人士。我們來到茶室時,滿座,排隊。剛好一對夫婦看到老先生來,馬上站起,邀請並桌。可以看出這對夫婦對老先生的敬重之心,一直說他們年輕創業時得到老先生的幫助和指導。

這名老先生是華團華教前輩,在位之時,對華教多有獻力,並以身作則,子女也全送入獨中就讀。但他的華教認知和政治立場也多與“抗爭”路線的人士常常相左,以致後者對他多有意見。然而每個人都有他的格局和認知,他之所以這樣說、那樣做,總有他的理由和立場。看一個人好不好,是要看你平時跟他的接觸。不能因為立場跟你一樣時就把人棒上天,跟你立場和認知不一樣時就馬上變臉把人罵到臭頭,把人家視同敗類沒水準之人。幾十年的情誼全沒了。

華教如果不能求同存異、缺乏同理心,不會有美好未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