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那么多年美学专栏都还没真正介绍“浮世绘”,是因为这个领域太大了,浮世绘虽然正式始于17世纪,但其实更早就有“日本版画”的出现,而且这个创作形式及内容,非常广泛地影响了整个日本近代历史,也因此,迟迟不敢动笔。
ADVERTISEMENT
多次在日本东京、京都、奈良等地参观了浮世绘美术馆及记录其制作工序的博物馆,这次就详细梳理出一些纲要,希望能给大家分几期好好介绍一下。
最前面,当然就是先要介绍“浮世绘”是什么。
17世纪时,日本进入了一个相对社会平稳并物质较为富裕的“江户时代”,港口开放贸易蓬勃,康乐生活也多元化起来,但那时还没有“报纸或传单”这个概念,因此,原本一些店家或服务以木板刻印在纸张上的宣传单子,渐渐就演变成另一种用途的创作:它们记录着寺庙的祭祀活动,记录着四周环境季节的美丽变化,还为当时的文人墨客或著名武士留下形象,并预告歌舞伎演员们的出演消息。到了后来,只要在社会上出现有趣的人物或活动,都能以木刻印刷的方式创作成“浮世绘”,是一种真正接触并反映社会人文的艺术形式。
浮世绘既是木刻印刷,更因为日本人那股对细节上的追求,因此,木刻手艺的精细度,就成为浮世绘的创作追求。在京都的浮世绘参观时直面真迹,一时间真的瞠目结舌,人物连头发、眉毛、胡刺,竟然都是一丝一毫地“刻”出来的,这套雕工手艺非同凡响。
这还不算。因为浮世绘从简单的单色、双色、三色开始跃进,到了后来,竟然发展到多色印刷,也就是说,每一块刻板的图案,在交叠时必须绝对地准确,不然的话,服装上叠出来的折纹与花纹就一塌糊涂了。不仅图案要交叠准确,就连版面的大小尺寸及角度都是不偏不倚,可见日本人在日常生活里的种种严谨、精确、讲究,真是长年累月里培养出来的。
颜色细微变化的魅力
创作浮世绘,印刷时每块版画在套色的时候,非常讲究“墨汁”的性能;要稳定,不能发晕,渲染度也必须可控。并且在颜色干了之后,还必须维持一定程度的鲜明。也因此,日本人又特别去研制了一套日本自己特有的颜料。浮世绘里的颜色,其实都是水溶性的,不能含普通的油质,而且都是由不同颜色矿石研磨出来的,也就这样,后来不仅发展成浮世绘创作的特殊用色,也同时研发成一种专属“日本画”的日式颜色,这日式颜色的系列,其实都带着日本人那份淡雅、苍茫、稳重的个性,有些颜色在透明中甚至还能带有淡淡的金属感。多次在京都都跃跃欲试想买一点来试用,但其工序之复杂,并想到采用时的种种严谨要求,我还是望而却步,欣赏就好。
浮世绘既是版画,那么最大特点,也就是线条了。
真佩服刻工手上那些不同粗细、不同弯嘴、不同角度的刻刀。尤其是刮风的场景,大雪纷飞的场景,下着豪雨的场景,这把刻刀就如有神技,无论是大自然界里的何种现象,到了刻工手里,都能想出以何种线条来处理。
始于17世纪的日本浮世绘,就曾经深刻地影响了西洋艺术里的近代创作,让他们在光影的讲究变化之上,又再回到“线条与色块互相配合”的魅力上去。这些,我接下来连同浮世绘大师及浮世绘内容,都会逐次一一给大家介绍的。
更多文章: 叶伟章/当传统走入现代──国光新美学魔幻演出 西北孤鸟/颜氏兄弟唱响一阕战歌 《天鹅之歌》吊打庸俗演技 邓雁霞/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第27届世界雨林音乐节 杨林宜/戏炬奖前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