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走到近未來,關於大數據時代新聞影像的種種,已然有人工智能加入戰局,影像作為佐證、紀實的用途,在近未來的影像盛和亂世裡,勢必迎來更復雜多意的辯證。Alex Garland的《Civil War》的近未來,卻把影像爆炸的當代性消音,近乎純粹的無聲狀態裡,只有相機的攝影(數位與底片)紀錄戰爭行進時的碎片。
ADVERTISEMENT
當影像世界沒有社群網絡的多聲道匯疊與眾聲喧譁,也沒有更領先於現當代的科技作為現場紀錄媒介,這樣的近未來,對網絡與智能手機、即時影像(比如直播)已是日常呼吸的當下,或更像被滯留在故障的時光機裡,在影像真空狀態中,辯證影像紀錄的倫理。
這樣的無聲狀態,簡化議題的複雜性,也迴歸戰地攝影最基本的辯證:按不按快門(to shoot or not to shoot)。戰地攝影的倫理道德並非新議題,先按快門還是先救人?僅紀錄不干涉暴行?這是電影中藉由角色拋出的答辯,而想當然耳——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當Jessie在Lee替自己檔子彈後倒下的瞬間按下快門,這是狡黠而煽情的答案,Lee和Jessie都置換了自己的立場,Lee救人而死,Jessie拍下傳奇記者的死——問題更復雜更爭議了。
導演也刻意置換兩個世代的時代性:資深記者使用數位相機,新手記者則用底片機,連結兩種攝影時代的是手機——用以檢視底掃器的照片(這是手機在電影中僅有的登場)。沒有最完美的器材,但底片機時代有過不少後來被揭穿造假的戰地攝影傳奇,比如Robert Capa那傳奇的11格底片(the magnificent eleven),號稱搶救回來的底片,背後的真相,世人依然只能窺見局部。
一如電影的公路旅行,內戰的全貌是什麼、兩方勢力對峙的起因,最悖離當下現實的是,兩個政治立場相悖的州屬何以結盟?觀眾只能拼湊小塊小塊的碎片,自行揣測事實。人永遠活在真相不明的世界,觀看的視角或決定了這些碎片的去向。底片時代造神、人工智能造假,每個時代的假象本質其實類同,紀實本來也不全然客觀,藉由照片引路的方向,觀者選擇相信什麼、判讀什麼、想像什麼,或Alex Garland希望觀眾思考的。
電影中的Lee雖不是借代Jessie崇拜的傳奇攝影師Lee Miller,但看完電影,或許也可期待定檔今秋的Lee Miller傳記,除了精彩跌宕的生命經歷,Lee Miller不同於傳統戰地攝影的觀看視角,是絕佳的延伸閱讀,展延攝影與觀看的多樣辯證。
更多文章: 費比安/《九龍城寨之圍城》紅眼睛幽幽的看著這孤城 陳頭頭/《I Am What I Am》灰姑娘不想愛上王子 陳偉光/《但願人長久》留白的想像 費比安/《The Fall Guy》爆米花爽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