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你们访问后好像看到大家更奇特的一面,大家都不装正常了。”受访者在报道刊登后传来这么一句话。从大学到现在,这样的反馈对我来说既新鲜又珍贵。原来,每一次用力地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脑分析受访者的举动后化作文字,着实能够让人发现自己……
4月末跟着字体研究组织huruf走入柏屏大厦,约五十岁高龄的楼层内,空着的店铺不少,相较底下茨厂街的热闹氛围截然不同。但一行人在这么一栋大厦里,看着不曾有人注意的招牌文字,推断它辉煌过的年代。顿时,大楼仿佛重现原有的人声鼎沸,展现眼前的不再是阴沉灰暗的灯光,而是灯火通明。离开中部,再跟随受访者北上,一样透过招牌文字,探究各地区过去的文化政治,如何构成我们的现在。
ADVERTISEMENT
短短一个月内,我所接触的人们都不经意地在探索“身分认同”这回事。离乡远走的人们,不知怎的,总会绕回到生长的地方,无论是蓄意安排还是无意。从他们对自我身分怀疑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前几年,离开居住6年的台湾后,返马开车在路上时,脑海时时刻刻上演着错乱的情节。
究竟,我是游客,还是这片土地的人?我又该如何重新让自己相信,真正属于这里,如是焦虑的心只能透过写新闻来安抚。写过葡萄牙村,认识殖民时期带来的文化影响;写过王舡庆典,感受祖辈下南洋多艰难也要坚持信仰;写过旧巴生路,了解河流运输兴起的城市路……慢慢地,内心多了份踏实感,透过前人的故事。意外地,让我找到在这座城市、国家的安身之处。
又,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总能遇见引领我一步步接近答案的人们。
人与人之间的火花,着实是世上最奇妙的情谊碰撞。而记者这份工作,在众多职业中最能接触各式各样的人,且在短时间熟知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在这之中我也依稀找到了答案。每次工作的相遇,都是离生活圈子很遥远的人,但往往却透过与他们的交流互动,更清楚想成为怎样的人。
人人眼中的记者,或许是那总是站在前线呈现最即时新闻的那一位;但我特别渴望挖掘那么一双带着光的眼神,以及坚持所爱的人们。完成招牌文字这则专题时,我和伙伴芷桑除了亲自前往吉隆坡和槟城两地,在采访途中不幸发生小意外,打乱一切行程。我得学着压抑负面情绪,只为让采访顺利完成。甚至在收集所有资料后,还得思考呈现方式,不间断与人沟通交流。结束专题那刻,除了疲惫外挤不出任何只字片语。
“自从被你们访问后好像看到大家更奇特的一面,大家都不装正常了。”受访的huruf成员在报道刊登后,传来这么一句话。从大学时期到踏入社会,在众多受访者中,这么样的反馈,对我来说,既新鲜又珍贵。原来,每一次用力地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脑分析受访者的举动后化作文字,着实能够让人发现自己。所以在收到受访者的回馈后,我方能重新忆起文章提及的种种,真正享受成品结束带来的喜悦。
“你是否找到身分认同了?”
“我选择重建。”
用专属记者的方式,我努力写报道,更贴近认识这片土地,重建对她的熟悉,慢慢地“我是谁”竟越来越清晰了。
相关文章: 叶洢颖/但愿世界和平 梁慧颖/拍什么拍!(二) May子/“我”舍不得 林家豪/我的中国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