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讯)“我一直觉得马中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马来西亚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的起飞也带动了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前景。”
大马留华1997年毕业生周时慧当年以“插班生”的身分赴中国暨南大学深造,那时候,赴华留学的大马学生不多,惟她因为想要一圆念中文系的梦想,而毅然选择参加南方大学学院(原名是南方学院)和中国暨南大学联办的集训课程和考试,成功获得了一次赴华深造的机会。
ADVERTISEMENT
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度,周时慧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侃侃而谈个人留学的经验和对中国印象的改变。
为圆文学梦 赴暨大念中文系
她忆述,南院和暨南大学当年签署协议,并开放让南院生赴华报读企业管理系、历史系或中文系,而作为电脑系学生的她并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同时也为了追求心中理想的文学范畴,因此报读了中文系。
“我们参加集训课程之后,由暨南大学评定我们的基础,再决定让我们插班。当时,报读这项基础课程的学生有20人,成功通过考核的有17人,其中2人则是读了基础班(Foundation)之后就能直接进入硕士班。”
周时慧在中国深造2年,毕业回国之后投身策划和协调的工作。由于她曾在中国留学,当她在职场上与中国企业交流时,她在语言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也比较能和当地人沟通。
在她眼中,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和进步,而且经济起飞已不是一般速度所可以比拟。
初到广州“脏乱差” 现讲究环保
在1995年,当她首次踏入中国广州时,她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是:“肮脏、环境差、乱。”
那时,她和另外数十名大马留学生因以“插班生”身分赴华而延迟入学,她与另外4名友人还要挤在同一间房。
“我还记得,我们吃完早餐后,会将餐具洗好和放在桌上,中午回到宿舍时,就会发现(餐具)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那个环境真的非常肮脏。
“但如今回头看向中国广州,整个环境已和从前不一样,现在他们很讲究环保意识。”
她说,那些年大家在广州都是乘坐没有空调的巴士,但如今广州地铁的16条线路已经全部开通,基础设施甚至延伸至偏远地区。
毕业后返母校 短短3年巨变
在1997年毕业之后,周时慧曾于2000年返回中国母校,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在短短的3年内已有巨大的改变。
“我几乎认不出原来的学校,校园周围的环境已经变了,都变成高楼了。”
之后,她从2003年开始因工作关系而陆续从大马往返广州,这些年,广州的变化相当大,例如,从当年没有网络时代、网宽频,来到今天大家都在讨论5G网络了。
“想当年,我们在广州连找个电话线都很慢,而且还出现网速的问题,那时会觉得大马比较先进,可是如今回望,却感觉到大马比中国落后。
“我们的进步太慢,他们的跨越步伐太大。”
她表示,在这10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已有别于以往,而且中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优势。
盼马中续往来助推动经济
谈到对于马中建交50周年的展望时,周时慧以“联系”二字作为愿景的主轴,并盼望马中继续维系密切关系,而我国也必须引进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商,协助推动大马经济。
她说,大马历任首相都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再加上马中已落实互访免签证的措施,这对双方而言更是一大跃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