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暖勢力

|

最新文章

發佈: 10:03pm 12/06/2024

拉曼大學

粽子

端午節

孔子學院

拉曼大學

粽子

端午節

孔子學院

優大端午活動展多元色彩   裹粽 包馬來粽 文化相融 

報道:王奕霓  攝影:劉劍英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優大孔子學院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粽享文化、端午情長”的端午節活動。右起是李闊、馬應心、曾主儀、鄺寶芳、鍾志強、童海銀、魏新亞。

(金寶12日訊)(優大)趁著前日的,在優大傳統與輔助醫療中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粽享文化、端午情長”的端午節活動,活動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與深厚情感,也有友族同胞教導製作馬來,大家齊聚一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一起裹粽,完美詮釋何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特色。

除了包粽子,活動現場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體驗項目,包括漢服試穿、象棋對弈、香囊製作和茶藝表演。通過這些互動體驗,各族朋友不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瞭解,也在歡樂氛圍中感受文化交流的魅力。孔子學院旨在通過這類活動,促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與融合,增強社區凝聚力。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用粽線捆綁包好粽子後,把它掛在棍子上。
鍾志強:保留中華文化最完整

優大副校長(學生進展與校友聯繫事務)鍾志強教授指出,本地端午節文化是由以前下南洋的先輩從中國帶來並在地發展與傳承,而馬來西亞是除了中港臺地區以外,保留中華文化和教育最完整的國家,大馬華人子弟為此感到驕傲。

“除了華人子弟,我們也歡迎友族參與今日的端午節活動,讓他們瞭解端午節的意義,促進對其他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推動民族間的和諧氛圍。”

他表示,優大秉持發揚與研究中華文化的精神,其中華研究院、孔子學院與孟子學院致力於此,恰逢今年是馬中建交50週年,由我國知名歌手“阿牛”陳慶祥及優大校長拿督尤芳達作詞的紀念歌曲《Sayang Sayang親愛的朋友》中,一句“朋友 人在千里 情在心裡”更體現馬中友好情誼。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馬來老師教導華裔民眾編粽葉,氣氛和樂融融。
鄺寶芳:需思考端午節智慧教訓

優大醫院副首席執行員鄺寶芳表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故事提醒著我們忠誠、堅韌和追求正義的重要性,這些價值觀在各個文化和世代中都有共鳴。

“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等活動,我們還需要思考端午節所蘊含的永恆智慧和教訓,願它激勵我們珍惜傳統,並以勇氣和決心應對人生的挑戰。”

其他出席者包括優大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馬應心教授、金寶校區基礎課程中心繫主任曾主儀、中國交通建設(馬來西亞)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魏新亞、中國港灣馬來西亞有限公司項目代表李闊及中交三航局童海銀。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阿育妮(左)及娜迪亞
裹粽看似簡單但複雜 

在優大醫院工作的娜迪亞和阿育妮首次挑戰包粽子,並驚奇看似簡單的粽子,包起來卻略顯複雜。

“第一次包粽子顯得有些手忙腳亂,相信多加練習就能包好粽子,這次的裹粽活動對我們來說是相當有趣及開心的體驗。”

她們表示,通過這次端午節活動,對中華文化有更多的認識,並促進不同種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會把粽子帶回去讓家人品嚐。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陳慧萍
陳慧萍:華巫粽各有各難度

優大新聞系助理教授陳慧萍說,以前每逢端午節家裡就會包粽子,首次包馬來粽是在中學進入童軍隊的時候,那時學的是最基本的菱形款式。

“馬來粽子比較難包,粽子的外形是由一條一條葉子編織而成,華人粽子則注重握法,捆綁粽子也需要技巧,兩邊都各有難度及特色,這是在馬來西亞才能看到,值得驕傲的多元景象。”

來自中國的優大醫院實習生李佳敏坦言,之前只會吃粽子但未曾包過,通過這次機會在馬來西亞首次學習製作華人粽及馬來粽,讓她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看老師包的時候眼睛會了,動手起來卻是另一回事,比想象中困難,但製作過程非常有意思。”

她表示,自己首次看見菱形的馬來粽子,與華人粽的餡料、包法、粽葉及形狀有所區別,兩種粽子各有特色及風味,老師們也向她展示更復雜及精美的粽子。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友族同胞嘗試包裹華人粽子,體驗包粽樂趣。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八段錦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暢通氣血,幫助強身健體。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李佳敏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友族握起毛筆,嘗試在紙上揮毫寫字。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學生在場展示如何沏茶,也是一種中華文化的體現。右起鄺寶芳、鍾志強及馬應心;左一曾主儀。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友族被中華傳統服飾漢服吸引,紛紛穿上拍攝合照。
全國版/★儘快下/暖勢力|粽享文化 端午情長 華裔友族聚優大齊包粽
佩香囊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不但有辟邪驅瘟之意,也起到裝飾作用。

打開全文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28pm 21/04/2025
双溪龙优大办推介礼 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启动
 魏家祥:“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推介礼
魏家祥(左四)为“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推介后,与嘉宾一起合影。左起为陈志明、法益兹、尤芳达;右起为陈亿文、冯镇安、陈淑珠及何国忠。(黄思汉摄)

(吉隆坡21日讯)设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的“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提升为“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TCLI),标志着学校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迈入重要新阶段。

魏家祥:发扬敦陈祯禄精神

马华总会长兼拉曼大学理事会成员拿督斯里魏家祥今天主持推介礼时说,随着该研究所正式启动,不只是纪念我国开国元勋,也反映了研究、公民意识和包容性对话在我们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说,也是马华创会总会长的敦陈祯禄不只是一位政治领袖,同时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伟人,毕生致力于维护华社权利,力促建立一个团结、多元种族和国家独立,为马来西亚多元种族政治架构的建立作出显著贡献。

魏家祥指出,拉曼大学是一所深根于学术卓越、包容性和国家建设的大学,现以敦陈祯禄之名成立这所学院十分恰当,发扬其精神,促进社会研究、政策分析和区域参与,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应对当前的挑战并打造更团结的未来。

他赞扬拉曼大学的这项举措,鼓励年轻一代的学者、学生和公共思想追随者向陈祯禄学习,让该研究所成为一份鲜活的遗产,继续激发深思熟虑的对话,倡导平衡政策,进一步激发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更深层次的公民责任感。

尤芳达:研究院设2重要中心

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说,“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将为未来提供深思熟虑、展开跨学科研究、政策分析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他说,该研究院会设有两个重要中心,其一是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其二是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开展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与发展背景,通过该架构将寻求培养新思想、促进合作网络,并影响国家和地区层面的政策讨论。

出席嘉宾尚有敦陈祯禄社会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何国忠、联合马六甲有限公司主席(敦陈祯禄孙女)拿汀巴杜卡陈淑珠、拉曼大学理事会成员丹斯里冯镇安、拉曼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商品化)法益兹、敦陈祯禄社会研究所所长陈亿文、拉曼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客卿教授陈志明、拉曼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叶汉伦、华社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张运华、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总监温京才及沙巴马青州团长叶嘉昌。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