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于6月9日起,推出特别策划系列专题《华小纪实:友族生的苦与乐》,特别有意义,笔者身为教师,读了心中不免感触良多。
ADVERTISEMENT
回想起之前在一所郊区华小执教,学生人数不多,有逾20%是友族生,在为学生准备应付小六评估考试时,为了拼全科及格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笔者负责六年级华文科,班上每年大约都有四、五位友族生,为了赶鸭子上架,真的是使尽浑身解数。死背、硬记、多练习,甚至还安排友族生与后进生进行课后辅导,一步一脚印地慢慢教导。然而除了学生的资质、学习态度之外,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学生回到家,遇到不会的课业,无人可以指导。
通常友族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校方如发现该位友族学生的国英语科目都能掌握,唯以华文教学的科目都无法跟上进度,就会尽快与家长洽谈。有些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无法适应,就会让孩子转去国淡小,然而有些家长却比较喜欢华小的办学方式,坚持不肯转校,他们说不要求孩子的华文成绩及格,只要孩子能用华文跟别人沟通就可以了。
说实话,友族生在华小的听说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甚至可以跟老师顶嘴,跟同学唇枪舌战,但面对读写,就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高层次思维技巧教学(KBAT),华裔生都难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何况是友族。
当然,不是所有友族学生都无法掌握华文,笔者曾经教过的友族生,也有在小六评估考试的华文作文与华文理解考获A的成绩,但这并不常见。无论如何,身为教师,只要全心全意的付出,结果就要看天时、地利与人和了。
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好好学习,并发挥所长,友族生读华小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曾经在一间专科医院遇过曾经教过的友族生,在接待处用华语跟病人沟通,不禁为他感到开心与欣慰。
走在路上,除了华族,偶尔也会遇到友族生走过来叫一声老师。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每段路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风景。回首来时路,虽然极其崎岖,但都有其纪念价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