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于6月9日起,推出特别策划系列专题《华小纪实:友族生的苦与乐》,特别有意义,笔者身为教师,读了心中不免感触良多。
ADVERTISEMENT
回想起之前在一所郊区华小执教,学生人数不多,有逾20%是友族生,在为学生准备应付小六评估考试时,为了拼全科及格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笔者负责六年级华文科,班上每年大约都有四、五位友族生,为了赶鸭子上架,真的是使尽浑身解数。死背、硬记、多练习,甚至还安排友族生与后进生进行课后辅导,一步一脚印地慢慢教导。然而除了学生的资质、学习态度之外,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学生回到家,遇到不会的课业,无人可以指导。
通常友族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校方如发现该位友族学生的国英语科目都能掌握,唯以华文教学的科目都无法跟上进度,就会尽快与家长洽谈。有些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无法适应,就会让孩子转去国淡小,然而有些家长却比较喜欢华小的办学方式,坚持不肯转校,他们说不要求孩子的华文成绩及格,只要孩子能用华文跟别人沟通就可以了。
说实话,友族生在华小的听说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甚至可以跟老师顶嘴,跟同学唇枪舌战,但面对读写,就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高层次思维技巧教学(KBAT),华裔生都难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何况是友族。
当然,不是所有友族学生都无法掌握华文,笔者曾经教过的友族生,也有在小六评估考试的华文作文与华文理解考获A的成绩,但这并不常见。无论如何,身为教师,只要全心全意的付出,结果就要看天时、地利与人和了。
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好好学习,并发挥所长,友族生读华小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曾经在一间专科医院遇过曾经教过的友族生,在接待处用华语跟病人沟通,不禁为他感到开心与欣慰。
走在路上,除了华族,偶尔也会遇到友族生走过来叫一声老师。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每段路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风景。回首来时路,虽然极其崎岖,但都有其纪念价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些禁令或许出于某些宗教或文化敏感性的考量,但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政策制定应该以包容和尊重为核心,而非通过限制各个群体的行为来迎合单一价值观。
报道称吉兰丹州各华小及华中近日接获教育局指示,租借礼堂办的活动不允许喝酒,同时也禁止12岁或以上女性登台献歌舞。
华校礼堂外租办宴会禁酒,虽然表面上看似在维护校园环境,但实质上却忽略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实际需求。
况且,华小和华中虽然作为华社文化与教育的核心,礼堂长期以来既是学校教育的场所,却也是华人社区活动的重要空间。
华小多年来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从私塾、新式学堂,再到现代学校,教学媒介语也从华人各籍贯方言改用华语,这过程中一直不缺不同年代的华社出钱出力,优化学校软硬设施的努力。
正因此,这些在教育局眼里纯粹只是“教育中心”的华校,实际上和华社及民间活动却很难脱离关系。
外租礼堂给华团办活动或者给新婚夫妻办喜宴其实都是平常之事,而这些活动本就不缺“酒”。
毕竟饮酒在华族的一些文化活动中,是一种传统和习俗,例如婚宴、华团庆典等,若完全禁止,不免显得单一和武断。
这种“一刀切”的禁酒政策,直接削弱了华社对华校礼堂使用的自主权,容易被解读为对华人文化活动的干涉。
所以,在提出禁令之时,是否考虑到政策的包容性?接下来是否能在规范校园环境与尊重文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然而,华小禁酒事件只发生在丹州吗?其实也不是的。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