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6:51am 14/06/2024

独中

华小

中文

母语

芭蕾新村华小

友族读华小

独中

华小

中文

母语

芭蕾新村华小

友族读华小

友族读华小 | 语言教育教授:方法对多鼓励   儿童更容易学新语言

作者:汤燕美
摄影:IZZRAFIQ ALIAS
本报整理:李佳憓

*纪实:友族生的苦与乐”特别企划系列。

ADVERTISEMENT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班上的华裔学生化身“小老师”正在给巫裔同学补习华文课本的内容。

在华文学校就读的非华裔学生要掌握好程度的一直都不容易,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基础或不具备学习新语言的能力而感到吃力,难免出现“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的情况。

不过,马大学教育系语言教育教授朱莉安娜给予学生和师长信心:“学习新语言的确具有挑战性,但只要方法正确和多鼓励,任何人都可以熟练掌握另一门语言。”

学习新语言并没有所谓的完美年龄。马大孔子学院(马方)院长诺扎丽娜博士指出,甚至有超过60岁的乐龄学生成功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的高级水平。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当华小学生结构越来越种族多元,孩子们自小对各族朋友的理解也越来越多。
儿童学新语言具优势

然而,考虑到各种外在因素影响,两位专家皆表示年纪幼小的儿童会更容易掌握一门新语言。

朱莉安娜引述研究表明,这是因为4到7岁的儿童处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这个窗口期,儿童特别善于掌握发音和流利度。”

诺扎丽娜也认同,从小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意味着学习者面临比较少的压力和批评。原因不外乎是人们对孩子的犯错或失误更有包容性一些,不太会过于苛责。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大马幼儿保育及教育理事会(ECCE)主席拿督詹行琼。
ECCE主席:越早学习越好

大马幼儿保育及教育理事会(ECCE)主席拿督詹行琼补充,处于成长期的儿童透过对话将更容易学习多种语言。

“越早学习越好,因为孩子天生有10亿个神经元,在掌握了所有基本的语言发音后,只要在其成长阶段有机会接触到的语言或方言,他们都能够进一步学习。”她说。

多语教学设计双语作业
教师为非华裔生绞尽脑汁

报道“华小纪实”系列专题时,星洲日报记者走访全国数所拥有较多非华裔学生的华小。面对班上的多元种族学生,无论教授哪些科目,老师们都会绞尽脑汁使用多语教学,甚至特别为华语课设计双语教科书和作业,让非华裔的孩子能更好地掌握。

这也让如今的华文小学出现一种崭新独特的教学生态,各校还会自行找出最适合运用的教学系统。这在国小、国中、淡小、甚至是和国际学校都非常少见,或几乎没有。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马大学教育系语言教育教授朱莉安娜。
朱莉安娜:寓教于乐是关键

朱莉安娜受访时提到类似观点:“每个人学习语言的速度不同,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是关键。她建议老师们利用游戏、歌曲或有趣的活动让学习者参与进来,过程中给予称赞和小奖励也对学习成效有很大帮助。

她补充,视觉学习者会更受益于闪存卡或图片的教学方式,听觉学习者则容易在以对话为基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马大孔子学院(马方)院长诺扎丽娜博士。
诺扎丽娜:沉浸式课程见成效

对此诺扎丽娜指出,让学生们沉浸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对提高该语言的流利程度也有很大效果。“根据我们在孔子学院的经验,我们为成人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沉浸式课程,最后他们的汉语水平都达到了HSK1(汉语水平考试初级)。

“我们制造一个环境,让学习者有能够使用该语言说话的对象;当然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有志者事竟成。”

若在课堂使用了各种新的教学方式,还是行不通,怎么办?

朱莉安娜乐观地说,那就走出课堂外吧!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启华华小老师主动编写双语教材,让学生比较容易吸收知识。
善用课外资源激发热诚

“课外资源多不胜数,可通过应用程序的、在线课程、语言交流项目等,有时改变一下节奏或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都可以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

她表示,非华裔生学习华文不一定只能通过课本,老师们也可在教学内容中纳入华文文化,进一步加强非华裔生对汉语的理解与熟练程度。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面对非华裔生,老师授课时也需在华语和马来语之间切换自如,图为科学老师在课上指导四年级学生。(星报 IZZRAFIQ ALIAS 摄)

学习多语能促进理解 

话说回来,非华裔生在华校克服了诸多困难和障碍后,到底值不值得?

除了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诺扎丽娜认为,学习多种语言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发展和文化认同作出积极贡献,尤其接触不同的语言可以打开通往新文化大门,促进彼此理解。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芭蕾新村华小的清真食堂每日下课都是一道多元和谐的风景。
缩小弥合彼此人差异

“如果你会说别人的语言,你一定会尊重他们,因为你会对差异感到谦卑,这也会缩小和弥合其中的差异。

“学生们也会变得更善于沟通,与更多人建立联系。”

诺扎丽娜给所有正在因为学习非、新语言、学习华文的非华裔生给出中肯的鼓励:“不要放弃!语言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它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星洲小科普】
不同生命阶段在语言学习上各有优势

• 婴儿时期:耳朵更为敏感,能分辨不同声音

• 儿童时期:擅长聆听并模仿的隐性学习,能快速掌握母语口音

• 成年后:拥有更持久的专注力和读写技能,不断扩充词汇量

• 年长者:生活经历丰富,可利用对自身和世界的更多了解和知识来处理新语言信息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芭蕾新村华小的食堂业者由巫裔同胞经营,售卖清真食品。

安排马来供应商经营
森芭蕾华小推清真食堂  

友族生除了要适应语文的问题,也得适应“非清真”的环境。不过,也有一些华小特别迁就友族学生,进行环境的调整。

例如,森美兰芙蓉超过半数(63%)是非华裔生,尽管校园依然以华文文化元素为主,但校方也对环境进行了调整以满足人数众多的需求,包括安排学校食堂由马来供应商经营,提供全校师生清真食物。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林国坚:学校管理层正在尽最大努力帮助非华裔学生掌握华语,尤其他们在家没有长辈译中文,学生必须靠自己完成作业。

“这不成问题,因为华裔学生也可以享用清真食物。”该校董事长林国坚说,非华裔学生占多数也为芭蕾新村华小创造了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每到休息时间,就可看到学生们不分种族、不分你我地一起用餐,聊天时参杂着华语和马来语,彼此的肤色和母语并不阻碍孩子们一起吃饭玩乐。

该校也设有伊斯兰教育课教室,任教三年的宗教师莫哈末沙吾菲表示,该校一直非常照顾穆斯林学生的需求。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张洪铭建议非华裔生在家可多加练习讲中文,也尽可能上补习班加强课业成绩。
张洪铭:华裔生国语变好

家教协会主席张洪铭也是该校校友,他说,非华裔学生一直是芭蕾新村华小的一部分,但人数确实不如现在那么多。

“大多数学生来自附近社区,但也有许多来自芙蓉其他地区,原因是其父母希望孩子能认识中文或在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华小学习。”

他承认,要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华文学习环境是一项挑战。尽管学校的官方语言还是中文,然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在教授不同科目有时需使用马来语解释。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你学华语,我练国语!”张洪铭笑说,多元种族环境的华小让有些学生说的国语比华语还多。

“而且有些学生说的国语比华语还多!”不过这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该校的国文整体成绩优异,华裔生在多元学习的环境下有了很多练习说马来语的机会。

张洪铭强调,该华小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与政府学校相同,惟各别科目的使用媒介是中文,因此若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困难,学习成绩就会落后。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苏绥平:我们鼓励华语课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互动教学,让非华裔生更容易吸收知识。
苏绥平:小学校教师能一对一辅导

刚调任到芙蓉芭蕾新村华小掌校的校长苏绥平表示,该校老师正竭尽全力帮助那些在语文方面碰上难题的非华裔学生,同时鼓励老师们在授课和讲解时,多混合使用华语和马来语,让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幸运的是我们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所以老师能够给予学生们更多个人关注和一对一辅导;教育部也鼓励我们使用更多的互动学习模式,而不是仅仅依靠讲授和粉笔字教学法。”

为了提高不同种族学生的语言流利程度,校方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把他们分成小组上华语课,以便更能对症下药。

非华裔学生中文书写较弱

苏绥平补充,校方发现大多数非华裔学生都能掌握好华文阅读和聆听,至于中文书写方面则较弱,尤其是作文。

无论如何,她说学习没有捷径:“提高语言技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多练、多写,若可以就去补习。”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宗教课老师莫哈末沙吾菲表示校方一直照顾穆斯林学生的需求,在华小念书并没有太大不方便。
零华裔生华小
友族撑起北根那示启华 

李佳憓∕报导

彭亨北根那示启华华小是一所完全零华裔生的学校,是全靠友族才撑下来的;因董事会及家协多年来群策群力向原住民和马来社区招生,才得以让该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全校共有128名学生,当中70%是原住民及混血儿,另30%是巫裔生。

“我们主要的生源是原住民校友们的孩子。” 北根那示启华华小董事长石伟强说,原住民校友把孩子送来并不完全是因为住得近,更多是认为自己也曾受惠于母校,以及让孩子在同族人数居多的华小更能适应。

巫裔生则是近年来人数稍有提高,他表示,该校每年向学生收取的费用是100多令吉,比当地国小近200令吉便宜(包括书费和学杂费),所以一些做务农或渔业的家庭也会选择这里。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不分种族肤色,孩子们都在校园轻松地打成一片,下课约好一起吃椰浆饭!
学生平日马来语沟通

学生们平日主要以马来语沟通,老师则华语和马来语切换教学,因市面上的多数教材不适合全非华裔生,因此该校老师也会主动编写双语教材,让学生们更容易吸收知识,也会安排课后补习。间中有些学生会退学或转校,但人数不多。

“本校学生的马来文会比华文科好,升上国中不是问题,至于要念华中或独中就比较困难,毕竟整体华文程度没那么好。” 石伟强坦言,该校学生多数都有念中学,惟颇可惜的是,一些原住民孩子从华小毕业后升至国中,却因不适应马来学校环境而选择停学。

“我们很多校友也有专业人士,即便有些没中学毕业,他们(原住民)种植油棕或到关丹发展也过得很不错,只要有自信,还是可以用简单华语沟通,至少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在北根那示小渔村里的微型启华华小,全校都是非华裔学生,70%的生源来自原住民社区。(图取自启华华小脸书)
14/6 华小纪实/新闻专题∕最后一篇∕语言适应不是问题,华小推行清真食堂
石伟强:我们秉持有教无类,若没有这些非华裔生,这间学校很大可能被关闭。(图取自启华华小脸书)

相关文章:

友族读华小(一)| 有人轻松闯关 有人半途U转 友族读华小美丽与哀愁

友族读华小(二)| 谢立意:不受非华裔生增影响 华小讲华语 不变质

友族读华小(三)| 少数成绩标青 “非华裔生成绩平均落后”

友族读华小 | 有学霸、有模范生…… 华小友族生 也有出头天

友族读华小 | 无法掌握华文影响学习 前3年跟不上最好转校

友族读华小 | 跨过华小考验升上独中 友族生越挫越勇

友族读华小 | 念华小独中吸取文化思维   友族会中文 职场占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