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成醫生、劉梅玉心理師“年邁父母難相處怎麼辦?”講座會·
2024年5月18日蒲種悠樂居
ADVERTISEMENT
文字整理:張玳維 圖:富貴集團提供
憤怒老年人的情緒會影響到整個家庭和周圍的人,使家庭成員關係更加緊張,對父母的愛漸行漸遠,許多情況或疾病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情緒不穩定,表現出脾氣暴躁的行為,所以必需及時尋找解決方案,不要讓愛消失……
許多人都會面對與年邁的父母無法良好相處的問題,並對於是否把父母送去養老院而舉棋不定,自責又內疚。
由富貴集團生命咖啡館主辦,星洲日報活力副刊聯辦的“年邁父母難相處怎麼辦?”講座會,邀請悠樂居養生館及康復中心(ElderLove)創辦人林進成醫生,以及正念養育導師兼高級臨床心理師劉梅玉擔任主講人,告訴大家應該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讓自己心安理得。主持人是星洲日報副總編輯曾毓林。
林進成醫生原是腎臟科醫生,星洲日報活力副刊聯辦的“年邁父母難相處怎麼辦?”講座會,邀請悠樂居養生館及康復中心(ElderLove)創辦人林進成醫生,以及正念養育導師兼高級臨床心理師劉梅玉擔任主講人,告訴大家應該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讓自己心安理得。主持人是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
父母因為年老及生病,如失智症及中風,才會導致他們的情緒不穩定,與孩子的關係漸行漸遠。孩子必需給予父母無限的體恤與關心,如果父母的病情嚴重,超出自己能夠照顧的範圍,則最好交由專業的養老院照顧。
悠樂居養生館及康復中心(ElderLove)創辦人林進成醫生
90%失智老人有情緒問題,每5個老人中有1個有憂鬱問題
大馬60歲人口將在短短的23年,從7%倍增至14%;在2030年預料有580萬或15.3%的人口達到60歲,大馬將成為人口老化國。
當人口越來越老化時,意味著照顧老人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另有一個問題在於年輕人願意照顧老人嗎?他們有知識、訓練及技術去照顧老人嗎?
中國在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中國人平均有近8年多的晚年生活是帶病生存。馬來西亞不遑多讓,2021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5歲,健康預期壽命是69歲,平均有6年的晚年生活是帶病生存。
我們都會經歷過這一種的順序,逃不了,我們會健康,也會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身體階段從健康、失智、不能自理至臥床不起,出現的情況是焦慮、害怕或悲傷,包括無端發火,喜怒無常,變得很執拗挑剔、冷漠、抑鬱和焦慮、偏執狂、煩躁不安、尖叫或喊叫、重複行為、跟隨醫護人員、睡眠顛倒、行為失控、攻擊性或困惑。
差不多90%失智老人會有情緒的問題,而情緒也可能是失智的先兆;另每5個老人,就有1個有憂鬱的問題。
許多情況或疾病,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情緒不穩定,表現出脾氣暴躁的行為,例如突發負面事件如子女或親友的分離、家人患病或病危,慢性壓力包括身體健康和功能退化,認知功能的衰退,社會經濟收入下降、退休,以及疾病原因、失智,甚至是大兒子沒來看他,他也會情緒失控。
我們發佈每天提供老年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照片給家屬,其實這不是無聊,因為我們接過投訴,在國外的孩子致函,指父親告訴他,我們給他父親的食物天天都一樣,而且都是冷冷的、隔夜的。
這可能是老人認知的問題,認知不到食物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拍照,舒緩他在外國的孩子。我們要醫的,不只是我們的病人,也包括他的家人。
對於疾病原因及失智,乃是老年痴呆、老年抑鬱、老年聾,聽力障礙的比例高達73.58%,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孤立及老年抑鬱,也造成老人脾氣暴躁,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另有甲狀腺亢奮。
其他疾病原因是糖尿病、低血糖、肝臟受損、中風後遺症,負責情緒控制的額葉(負責情緒的感覺和控制)受損,就會出現攻擊性增強的現象,還有其他慢性病,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導致人易受刺激、經常發怒,包括安眠藥、類固醇藥物。
家有憤怒老人,會影響整個家庭和周遭的人
憤怒老年人的情緒會影響到整個家庭和周圍的人,使家庭成員關係更加緊張,對父母的愛漸行漸遠,許多情況或疾病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情緒不穩定,表現出脾氣暴躁的行為,所以必需及時尋找解決方案,不要讓愛消失。
有攻擊的老人會攻擊其家人,也攻擊我們的員工,所以我們不能當作這只是情緒的問題,必需獲得醫生的診斷,以找出原因。
為什麼我們兩個腎臟科醫生會創辦悠樂居?我的病人有很多是老人,每次複診時,我發現很多老人的內褲都是破洞的,因為老人沒有經濟能力,又沒有駕駛能力,衣服是媳婦買的,但媳婦不可能也買內褲,而老人亦不可能要求,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尊嚴的問題。
為什麼老人的指甲沒有剪?因為他們彎不下腰,視線模糊,所以剪不到。對他們而言,這些小細節是很重要的,然而孩子們會常常忽略這一點,孩子們有去看和幫忙父母剪指甲嗎?這些細節我們都要真正去了解,否則他們情緒會不穩定。
我們的策略及方案是保持耐心,將憤怒理解為情緒張力和表達自己的方式,與他們討論憤怒,瞭解他們的過去,並在情緒上保持距離,不要和他們針鋒相對,但也不要忽略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同時貫注於他們的關懷,讓他們參加許多的活動、團體活動、社交活動與交際。
正念養育導師兼高級臨床心理師劉梅玉
照顧失智症媽媽和中風的婆婆,疲於應付各種狀況
我的媽媽有失智症,家婆中風,我要照顧這兩個老人家。我是主要的照顧者,做了很多照顧的決定,因為家裡就是我一個媳婦,其他都是男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可能源於我從小接受家庭護理的訓練及參加救傷隊,學習到相關的技巧而有經驗照顧老人,知道怎樣幫她們。
對於家婆,你買東西給她吃,她不吃,有時候還丟掉,又很抗拒沖涼,因為身體很痛,只要我們碰觸到她,她就會大大聲從頭罵到尾,聲音大到連鄰居都聽到,這讓我的女傭很害怕,常常說人家會不會以為我們虐待她。
我媽媽則有輕生的念頭,曾經半夜我不知道她去了哪裡。我們甚至叫過警察來我們的家,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媽媽,她半夜12點1點喊到很大聲,然後會影響到別人,甚至會行為失常,撕掉自己的衣服,全身赤裸走來走去。
那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失敗,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把事情處理好,會自我批判。
之前我會像是“英雄主義者”,全權把責任扛在身上,儘量少麻煩到別人,因為我知道他們沒有辦法承擔,結果往往自己沒有辦法去消耗這一種負擔,後來也必須承認是害了自己。
可能因為跟家人的相處,大家互相會彼此影響,所以身為照顧者,要非常的覺知,如果你沒有很好的認知,可能你自己也會被那些情緒拉下去,產生了“慈悲的疲倦”。
照顧者一定要騰出時間給自己,也要適度尊重被照顧者的需求
對於照顧,我們三姐妹也經歷了很多掙扎和糾紛,主要照顧的是我和小妹,我跟大妹是主要出錢的,所以通常有時候出錢的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利,可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小妹的感受。這個掙扎有好一段時間,媽媽可能在房間裡有聽到我們三姐妹吵架,我相信她雖然失智,可是她是懂的。後來我跟大妹去上課,學習更圓融的照顧到各方面的需要。
其實我很感謝女傭,從去年開始,我覺得自己真的不行了,之前我都是自己照顧,直到去年我求助,因為心理負擔很重;我也是母親,很多時候也會擔心她們的一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而孩子也會覺得很厭惡。
我上個星期才安頓媽媽去一間養老院,因為小妹要生孩子了,沒有辦法照顧下去。媽媽本來是很抗拒的,我的方式是跟媽媽說去坐月子一個月,因為小妹的確也要生育了,所以也要坐月子,所以媽媽接受,她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
當媽媽很焦慮的時候,我做的就是唱歌,給她清唱一些比較放鬆的歌,然後抱抱她、安撫她。
我的情緒管理是每一天儘量讓自己出去行走、接觸大自然,然後運動,把心專注於腳步。在走路的時候,儘管煩惱不會因此停下來,但你能夠覺得這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當我們沒有那份覺知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被帶著走了,就像是沒有辦法為自己作主那樣。
照顧者必需懂得處理內心,必需允許自己有空間,讓自己放下來,不然會一直有內疚感,就如出外吃飯,也會擔心她們而想著要快快回家。
有一次家婆跌倒,我回來時,她已經躺在地上兩個小時,那時我很內疚。對於內疚,我會想做出更多的補償,但她們又不接納,我後來審視發現老人家其實沒有想太多,是我自己想太多了,所以一直去猜測她們的想法。後來我的做法是如果她們不要吃,就允許她們不吃,必需尊重她們的需求。
當家婆因為身體的疼痛而大聲喊叫時,我有些時候必需選擇離開,因為當你選擇制止她時,她會越反叛。家婆因為中風而有失語症,我們聽不懂她的講話,她很注重家裡的小細節,當她講話或丟東西時,我們就會在家裡自行檢查。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熟悉感,她就會很煩躁。
現場Q&A
觀眾與主持人提問:
問:你是如何讓失智的母親從開始排斥到最後接受被安頓在養老院,另外要如何讓孩子不覺得自己遺棄父母?
劉:心念很重要,安頓母親在養老院,是要讓她得到更好的照顧,而不是拋棄她,老人家會感受到的。
林:如果是需要照顧或專業照顧的老人,必需送去養老院,沒有什麼好內疚的。失智症猶如沒有路轉的火車,會一直惡化下去;若病況惡化,家庭成員必需討論是否要送去養老院,無需自責,量力而為。
問:如何讓老人接受孩子購買的東西,又如何處理老人不斷購買沒有用途的產品?
劉:我之前是反對,後來是儘量用母親買的產品,還有帶她出外,讓她減少接觸廣告,電話放遠一點。至於產品,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放著。對於我買了,她也拒用,我更多是肯定她,說“你是我媽媽,你值得擁有”,有時要講出來這些話,包括“你是安全的”,雖然有時講也沒用,但還是要繼續講。
問:如何讓臥病在床的老人找回尊嚴,尤其是媳婦照顧家翁生活起居之類?
林:病了第一個失去的就是尊嚴,這可從另一方面找回尊嚴,然後慢慢去接受現實。對於媳婦,開始會害羞,若其丈夫可以一起做,互相扶持則更好。
劉:我已往生的父親也是失智症,後期也安頓在養老院。我替他換成人尿片時,會先通知他,並戴上手套,以示尊重。
相關文章: 張曼娟致照顧者:不要埋怨自己照顧得不夠好,要活在當下,做自己 韓行衍:媽,孩子都長大了,你關心就好,不要擔心 把年邁的親人照顧好,就是兒女獻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介護課程/雙向關心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從中學習最舒適的照顧方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