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擁有請假的“權利”畢竟是治標不治本的,真正應該解決的是老師那令人力不從心的工作內容和環境,調整老師的薪金福利,讓老師能真正享有閒暇時間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進修。
ADVERTISEMENT
近來某教師請假一週參加旅行團的事件不斷在網絡上發酵,網民們幾乎一面倒支持老師請假,對於反對老師請假的言論則是群起攻之,大有一種為老師的人權伸張正義的態勢。
支持老師請假的一派認為,老師也是人,也應當擁有合理的休息和自由時間,只要能及早安排替代方案和嚴守請假程序,沒有理由反對老師請假。可以說這一派人非常體恤老師平日的辛勞,不僅工作繁重,且學校假期也經常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因此希望能提高老師的福利。令人感動的是這一派人佔大多數,可見老師的工作環境之艱辛是大家都認同的。
反對老師請假的一派則認為,雖然老師也是人,但老師已經擁有將近兩個月的學校假期,教育部明文規定學校不能佔用老師的學校假期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說老師已經享有比一般人來得多的假期時間。而且老師的職責有其不可替代性,無法通過安排代課老師來解決,若是老師們都隨意請假,忽略其本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反例一開則如洪水猛獸,受害者始終是學生。
筆者身處教育前線,能深深感受到教師的各種無奈。由於我們有教學進度的壓力,考試範圍和作業進度擺在那邊,老師必須在課堂上教完課程,下課後瘋狂改作業,在“趕業績教育模式”中跟著學生循環往復。加上如今的學生深受手機荼毒,專注力低,紀律和課業問題日益嚴重,老師在趕課之餘還要催交作業和處理行為問題,於是面對更大的進度壓力。這導致老師們經常不敢請假,只能拖著病體,聲音沙啞,有氣無力,還要在課堂上“演出”神采飛揚、妙語連珠的樣子,難怪大家都說老師是高危職業。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和通訊軟體的普及也加重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以往老師們儘管工作繁重,但始終能維持與學生和家長的界線,學生和家長難以輕易找到老師,讓老師能享有私人時間。但如今社交媒體和通訊軟體的出現,導致許多孩子和家長會在放學後找老師問長問短,窺視和評論老師的私生活,乃至於理所當然地認為老師就是要為學生和家長“服務”。在時代的推波助瀾下,老師硬生生變成了為民“服務”的“公眾人物”。
時代的變遷也導致老師必須不斷進修,各種空有理念理想卻沒有具體方案的教育改革更是讓老師無所適從。政府推行校本評估多年,儘管立意良善,希望提高學生的素質,但方案內容不夠具體,師資培訓和硬軟體設備不到位,也沒有投入資源解決學生人數過多的問題,這讓老師要處理的文書工作變得更多,壓縮準備教學的時間,同時也難以準確評估所有學生的能力水平。調整師生比是校本評估和多元評量的重中之重,但多年來成果有限,也讓教育素質難以提升,老師更累,學生也更累。
說到這裡並不是要合理化老師在上課時間請假出遊的行為。撇開操守和使命感不談,老師長時間不在學校無論是對班級事務還是學生身心發展都會有所影響,而且越是低年級的孩子影響越大。尤其現如今比起課業上的問題,教育要面對的更多是學生的行為和身心發展方面的問題,這絕不是通過找代課老師就可以解決的,畢竟現代的老師已經不只是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提供學生支持和引導,甚至還要擔任社工解決家庭困境。教師的缺席是牽連甚廣的,不應鼓勵教師以旅遊之類的原因請假。
更何況,讓老師擁有請假的“權利”畢竟是治標不治本的,真正應該解決的是老師那令人力不從心的工作內容和環境,調整老師的薪金福利,讓老師能真正享有閒暇時間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進修。筆者在教育現場很大的感觸是,老師們不斷勸導學生多看書多學習,自己卻忙到沒有時間讀書和學習,而且一個能不斷學習的老師往往能講出更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生活經驗,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往往比課本內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更多。
一個有時間和精力成長的老師更能帶動學生成長,因為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所以社會更應該推動讓老師能擁有良好的環境和薪資福利。換個角度想,應該是整個馬來西亞都應該持續追求,讓所有工作者都擁有良好的環境和薪資福利,畢竟大家也都在不良且低薪的工作中被折磨太久了,對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