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邦市15日訊)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總會長蔡淑禎強調,華校肩負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教師除了教導學生書上的知識,也必須要有熱愛母語的心,才能夠將對母語的熱愛傳承給學生。
“華校的校長和其他源流學校的校長看起來好像一樣,但我們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的上一代維護華文教育所付出的辛勞,未來的新生代是看不見的,他們也未必能夠體會得到。”
ADVERTISEMENT
她今日在第二屆育伯樂教育盛會開幕儀式上指出,要培育新生代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有敬畏之心以及榮譽感是必要的一環,這個責任自然是落在了學校的肩上。
提醒莫忘初衷
她也提醒教師們莫忘初衷,“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核心任務是培養新一代的人才,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然而,現今的種種現象,導致教育工作者漸漸迷失了自己的初衷。老師們應始終記得,他們的使命是影響和塑造學生的未來,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品德、價值觀,甚至是文化的引導者和傳承者。”
她認為,學校不僅要把注意力集中於學生的校內教育,也應重視與家長、社會團體及教育機構的互動與合作。
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
蔡淑禎說,在經歷了冠病疫情後,教師們不得不疫情爆發的過程總結經驗並作出反思,預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以開拓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模式。
“不容置疑的是,未來的教育生態必然發生重大的變化,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
她說,信息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教師不得不深入探索新的教育體系,不得不對未來教育可能面臨的轉型做前瞻性思考。
她也說,團結政府所推行的昌明大馬理念,旨在維持社會團結的同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引領大馬走向一個昌明有序的社會,而為了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政府也在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她繼指,校長身為一校之長,必須站在最前線,時刻必須保持敏銳的洞察力,觀察教育的發展趨勢並作出改變,實踐教育部的政策,例如教育部的七大革新理念、數字教育政策的六大核心和六大原則、昌明大馬理念等。
“這些政策都是為了帶領本國的教育邁向全球化的途徑,若各個領導夠積極配合,我相信,馬來西亞的教育逐漸踏入世界的軌道,是指日可待的。”
馬惜群:人工智能是挑戰也是機遇
雪州教育廳語文科助理廳長馬惜群督學坦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確實給教育領域帶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我們要善於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創造更加個性化的、智能化的學習經驗,讓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
她說,在這個不斷變革的時代,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及傳承人類文明的神聖使命。
她也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教育工作者,確實有必要在教育中傳承和弘揚這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我們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他們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從而塑造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陳友信:科技助人類和諧發展
英迪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拿督陳友信認為,人類素養是人類發展的終極依歸,而科技則是達成人類和諧發展的工具。
他說,數字化、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面貌和工作方式,但無論科技再怎樣發展,都不能取代人文的素養。
他認為,21世紀的人才素質有四大重點,即應對未知、超越得失、團隊精神及終身學習。
出席開幕儀式的還包括大會顧問張寶幼、育伯樂講堂創辦人管莉莎、大聖人文基金會執行長潘永強博士、Agmo控股創辦人劉康文、北京翼鷗教育(營運)副總裁敖日根勒、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拉曼大學校長拿督尤芳達教授、師範大學榮休講師黃先炳博士以及新加坡教育家張美香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