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古老的空間,面對中國最年輕心靈的探索。中國航太的中堅力量出現九零後和零零後。他們是中國教育“規模效應”的產物,運籌帷幄,在星空中展現爆發力和續航力。
ADVERTISEMENT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是中國很多學校教室內的標語,對很多的年輕的心靈帶來憧憬和啟發,在浩瀚的太空中,尋找自己理想的願景,發現人生的驚奇,展現青春的爆發力和續航力。
這是不一樣的人生。中國航太事業的驚奇之處,就是越來越多的領導層和中堅的力量,都是青春的一代,包括九五後和零零後。這些二三十歲的專才,秉承錢偉長、錢三強、錢學森等祖輩在太空開疆闢土的傳統,賡續航天的探索之旅,取得最新的突破。最近中國嫦娥六號降落在月球的背面,抵達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觸碰的空間,領先美國,不僅打破了美國的太空霸權,也帶來了科研上新的方法學,運用AI人工智能的靈巧,安全著陸,也採集了一些人類前所未見的物質,改寫了科學史。
最古老的空間,面對最年輕的探索。為何今天中國的太空事業有那麼多的新一代參與?背後其實是中國教育事業的規模效應,每年逾千萬的大學畢業生,約一半是理工科專業,他們構成了中國科研產業鏈的核心,千錘百煉,淬鍊出很多的優秀人才。
在火箭和太空船的發射控制室,都可以看到那些年輕的臉龐,聚精會神,發號施令。他們運籌帷幄,決算於萬里之外。江山代有才人出,這些新生代都有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掌握很多跨界的學科互動,可以在複雜的、日新月異的航太發展中,脫穎而出。
美國航天領域的人才,相對老年化。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人員平均年齡都在四十多歲,其中有四分之一都在退休的邊緣,而美國大學的太空科系的學生人數,也總體比不上中國,本土美國人念理工科的人數本來就越來越少,最優秀的美國新一代都跑去唸金融和電腦,在太空科技的探索上,缺乏五六十年代美國年輕人的衝勁,如今要靠外國學生來填補,尤其是亞裔學生都嶄露頭角,彌補美國太空人才缺乏的遺憾。
事實上,美國當前的基建老舊,背後就是人才資源的老舊,亟需海外人才的輸血,但近年美國掀起了“仇恨亞裔”的歪風,對於東方人臉孔都排斥。白人精英圈子,往往是言辭歧視,特朗普就曾經在白宮記者會公開羞辱CBS華裔記者姜維佳,引起新聞界的公憤,而舊金山等華裔集中的城市,還出現黑人在街頭隨機攻擊華裔老人的事件,令人髮指。 學術界的華裔俊彥之士,往往被懷疑有“忠誠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陳剛教授就曾經被誣陷,折騰好久才被還以清白。
因而中國留美的不少精英都重返故園,在無垠的太空中貢獻自己的心力。中國人仰望星空,發現詩和遠方,但也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發現腳下土地不滅的情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