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的自然及人文進程,有其包容多元,吸納外來元素的“海洋”特性,而下“南洋”的海南人又有其“南洋品牌”的創造和再創造。這些都是探討新馬海南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和本事,遂乃以“海洋和南洋”作為本書之主標題。
ADVERTISEMENT
5月26日,馬來西亞海南聯會推介我的新書《海洋與南洋:海南人的歷史與文化》。這本書原印1000本,預購卻已超出1400本,乃再加印多1000本。算是熱賣了。感謝大家的支持。但也希望認購者能閱讀我的書,更希望“非海南人”也閱讀這本書,多多交流。
《海洋與南洋》是作為海南聯會馬來西亞海南文物館之設立的延伸閱讀而出版的。惟出版有些匆促,有一些打字錯誤。書裡收有10篇文章,不是每篇都寫得很好。前三章是敘述性的寫史,以讓讀者對海南歷史文化與海南精神的探索有個概覽性的瞭解。後半部則是比較嚴肅的探討海南民俗、飲食文化和海南會館天后宮“館宮二合一”的建置。雖言主要都是寫海南人的歷史與文化,間中有“一家之言”,也有近些年來我對華人研究視角的實踐。一些論見茲述如下:
一、海南人推崇丘、海二公(丘濬和海瑞),惟世人多認識清官海瑞,也多推崇清官海瑞。但本書在丘海二公的評論上,我則比較推崇丘濬。海瑞好批評,但很多思維是極端保守的,雖言樹立了個人形象,但對當時的明朝政風和存在的種種弊病,其實他無能為力改變什麼。惟丘濬卻是以其真材實學著述建言,並參與國事。而且丘濬的經濟思想、其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很多建言都是具有前瞻性的。當然丘海二人雖都是明朝人,時代卻不同。丘濬在明代中興之世,海瑞卻是在明代衰敗之期。不過,兩人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嫉惡如仇,善惡分明。
二、我很難說海南人有那些“特性”,不能硬說那些個性是海南人“獨有”的海南精神。但從近代歷史的探索,從很多海南歷史人物身上,你會看到很多“跨國越界”的靈光,以及對善惡分明的忠貞之心。這縱不能言是海南人的特性,卻是在當下極需傳揚,可貴的精神。
三、本書收有好幾篇關於海南民俗的論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上,受到我廈大博士論文導師曾玲教授的影響,強調既要有在地大馬的“橫向尋根”,也要有向中國原鄉海南島做文獻資料搜索和田野調研的“縱向尋根”,去做對比、交流和對話。如此你才能更清晰的探出新馬海南人的民俗脈絡。不瞭解海南島的歷史文化發展,你看新馬的海南人文化常會以為那是“我們”的“獨特性”,什麼都是我們的在地創造,又或什麼都是“禮失求諸野”。其實不然。同理,不懂中國歷史與文化,其實你做出來的“在地”華人研究也常會是“自以為是”。
所以,我常鼓勵國外(尤其是中國)的年輕學者,多出來看看東南亞,多點“不是客套”的交流。而大馬華人研究的學者,拜託還請你有機會的話多到中國走走,多到世界各地觀察,慢行、細看。否則你的所謂在地“進村找廟”就只能是“進村找廟”了。你看不出什麼來的。找了一大堆在地的文物和資料及拍照,卻解讀不出什麼。
在“本土與中國”之間,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偏執任何一隅。事實上,一個有活力的文化,其文化發展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但即使再如何本土化,亦多少有其文化的原生性,有其淵源。當然文化的生成,可以是多源流,那才是其豐富精彩之妙境。
海南島的自然及人文進程,有其包容多元,吸納外來元素的“海洋”特性,而下“南洋”的海南人又有其“南洋品牌”的創造和再創造。這些都是探討新馬海南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和本事,遂乃以“海洋和南洋”作為本書之主標題。
本週是馬來西亞海南聯會的改選日。聽說兩個陣營競爭激烈。不管誰勝誰負,都得尊重民主,相互敬重。著名(海南籍)學者吳德耀教授曾說,如果有什麼海南精神,我們應當弘揚“海量”精神。明代賢臣丘濬詩云:“遠觀滄海闊,萬波總朝宗;溪壑流難滿,乾坤量有容”。謹以這首丘濬的《海儀》,共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