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彬·41歲·古來新港人·有醫生背景的執業律師
我從小立志努力成為將原生家庭脫離貧困的執業醫生,也一心想要做出更多有利於社會的事,於是在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時候,我選擇開啟了斜槓人生,邊醫人邊修讀律師科系,如今已成為國內少有擁醫生資格背景、專門接醫療官司的執業律師。
我可說是一名拿著律師牌照,走在幫人打官司路上的前醫生,而我專門接的官司,都與醫療糾紛有關。
ADVERTISEMENT
我出生於務農的家庭,從小努力求學,在拿到全額獎學金到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就讀醫科時,誓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轉折。
大學畢業後,我被派往峇株巴轄政府醫院工作5年後,選擇自己出來創業,成為一名醫美及家庭醫生,數年前,隨著醫美競爭逐年加劇,我開始思考著自己的前景,要如何走出“下一步”。
那時候,我想挑戰自己。
雙重專業增加贏面
在我認為,擔任醫生,可以做的事其實是很有限的,比如工作環境就會被侷限在診所內,也對社會的影響力很有限,所以當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我想為自己開闢另一條前路,而這條路必須是能為社會留下一些什麼的。
就這樣,持著大眾認為已是專業人士的醫生資格,我半工半讀,花了3年修讀律師科系後考取學士資格,並且在一年後考到律師執照。
我希望擁有醫生背景的自己,可以在醫療訴訟這條路發光發熱。
雙重專業增加贏面
我在行醫時,發現一些有關醫療糾紛的官司,承審法官或代表律師都沒有相關醫學專業知識,為此,我希望有著醫生背景和律師執照的自己,可以開拓承接醫療訴訟的官司。
據我所知,在新山,擁有醫生背景的律師,就只有我一人;我相信在全國,也少有這樣雙重專業集於一身的律師。
自2022年開始法律實習、在去年拿到律師執照,我現在是一家律師樓的合夥人,一年多來都有接到10多宗醫療訴訟案件,這些皆是民事案。
有一些是有關生產的官司,比如嬰兒腦部癱瘓、孕婦死亡等;一些則是接骨手術處理不好留有後患、手術不成功導致行動不便,甚至洩漏病人隱私權等,也是醫生或院方被提告的原因。
醫生較律師壓力更大
如果問我做醫生和律師的不一樣,在醫學領域,醫生面對的變數比較高,所謂“學醫難行醫更難”,面對的風險和壓力,我覺得比當律師大;律師只是需要研究案例,確保證據鏈、文件齊全,就可以展開訴訟,贏面可以被預測;但是同一種藥物給1000個病人服用,每個人的藥物反應都不一樣,這是不能掌控的結果,很多時候太多外在和內在的因素需要對醫療做判斷。
再者,做醫生的壓力,是任何決定都涉及人命;律師則沒有面對這些生命課題。
社會需技術知識發展
年輕人目光勿短淺
現在的我想趁此機會激勵一些人,因為現代社會,一些人覺得當網紅比修讀一個專業資格來得好,可以一夜成名,但是社會要健全發展,就必須要有技術和知識的人,對社會發展貢獻。
希望年輕人看得到社會上有著一群人,即使不出名、不紅也在為社會默默奉獻,而不要只看到眼前短利益,沒有為社會有持續性的貢獻。
對於未來的我,我想做的,是把醫療領域和法律做個融會貫通。
律師成溝通媒介
解決醫療糾紛
我們都知道,社會對於醫療犯錯,是零容忍度的,因此更需要有醫生背景的律師,打通這方面的溝通,提升醫療系統和減少疏忽點。
為此,我在拿到律師執照後,就開始與一些醫院接觸,建立關係,成為醫院的法律顧問,幫助院方提升醫護人員對醫療犯錯的覺醒。
提升院方服務 給予病人建議
我覺得有必要時刻提醒醫護人員,在什麼地方必須小心行事、需要向病人做好哪些方面的交代等等,因為醫學領域是很嚴謹的行業,而社會對於醫療犯錯是抱持零容忍度的。
我希望擔任醫療訴訟律師後,可以幫助院方提升內在服務;與此同時也會給予病人建議,成為兩者的媒介。
我也會舉辦講座,提升醫生在進行手術前,如何為病人進行講解的醒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