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5日讯)各族群一同裹出“马来西亚粽 ”,端午蒸粽味更浓!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华传统重要节日之一,华人更会在这一天裹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配合上述活动,波德申行动党区部妇女组不仅邀请三大民族体验裹粽子,更融合大马民族口味裹出独一无二的“马来西亚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余,也体现端午节的团结互助精神。
ADVERTISEMENT
在活动现场,各族妇女齐心协力学习如何裹粽子,全场充满欢声笑语,大家在享受裹粽乐趣的同时,也品尝到了风味别具一格的美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化理解。
梁群娣:首邀三大民族体验裹粽
波德申行动党区部妇女组主席梁群娣受访时坦言,这并非妇女组首次邀请各族妇女响应出席端午节庆典,却是第一次邀请三大民族体验裹粽子活动。
“粽子算得上是我国常见美食之一,它不仅限于端午节,即便平日也能随处可见,大部分巫裔或印裔同胞也曾尝试过,唯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裹粽子,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体验,让更多民族可以学习裹粽子,从而将中华传统推广到各族之间,体现真正的马来西亚多元精神与文化。”
她指出,随着端午节成了大马华社的重要欢庆活动之一,粽子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肉粽、碱水粽再延伸到不同籍贯的粽子,令人感叹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习俗。而在上述三大民族的裹粽活动中,除了有传统红豆粽及碱水粽外,妇女组再度发挥创意,裹出符合大马各族国民口味的仁当粽、红糟鸡粽和甘香鸡粽。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各自的文化,客家人有客家粽、海南人有海南粽,但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想要打造属于大马民族精神的马来西亚粽,所以想到了将马来传统美食代表仁当鸡成为裹粽馅料。”
她希望未来可举办更多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借此机会增进彼此的文化认知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推广到各族,让中华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朱建华:带动各族推广文化
同样受邀参与裹粽环节的芦骨州议员朱建华指出,该活动举办单位虽是行动党区部妇女组,惟活动的主要性质与目的无关政治,而是希望带动各族以推广文化为主,从而促进各族之间的情谊。
他指出,端午节不仅是华人的节日,也应是大马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通过本次活动,能让更多非华裔妇女了解并参与到中华传统节日的庆典,共同感受异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也是一个促进各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的好机会,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唯有通过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才能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继而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多元社会。”
他形容,各族妇女在互动中积极学习如何裹粽子的过程中,彼此相互交流心得,还在愉快的氛围中品尝了各自的成果,足以显示她们不仅通过活动解锁了“新技能”,更也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诺丽扎(66岁,家庭主妇)
裹粽过程比想象中难
诺丽扎(66岁,家庭主妇)形容,虽然之前曾品尝过粽子的味道,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尝试裹粽子。
“真正下手尝试后发现,裹粽子的过程比我想象困难,不仅要配合手法,将它过程立体饱满的三角形,还要绑紧确保糯米不漏出啦。粽子与传统马来粽(Ketupat)的做法,还是有很大差异。”
她也说,经过这一次之后,虽然其裹粽子的手法有待加强,但作为全能的家庭主妇,学会裹粽也算得上学会一项新技能。
格蕾丝(72岁,退休人士)
这一次终于学到了
这是第一次参与裹粽活动,可以深刻体会到互帮互助的精神。之前也曾经向华裔邻居取经,自己上网学习裹粽子,但始终拿捏不了手法,这一次终于学到了,是一项很好的体验,也希望下次有机会学习不同的传统美食做法,了解不同民族的食物烹煮技巧。
维嘉雅(61岁,家庭主妇)
掌握到裹粽诀窍
由于丈夫是华裔,粽子对我们一家而言并不陌生,但也仅限于“懂得吃”。因为我不会裹粽子,只能在外面买,要吃的时候放进锅里蒸热即可。
我尝试过裹粽子,但最后的成品犹如“四不像”,后来就放弃了。庆幸这一次有很多裹粽“高手”指导,我终于掌握到裹粽的诀窍了,之后回家会继续练习,期待明年可以“露两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