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氣相求是必須的,活到這個歲數,不搞小圈子,還待何時呢?人可以不必越活越光彩溢目,但要越活越豁達,心寬呼吸通暢,朋友沆瀣一氣,高質量的門檻,寧缺毋濫,淡如水的友情寧可割捨,省卻諸多猜測,三五好友已算滿額,再添加已難負荷。
ADVERTISEMENT
投契的好友,就算久無聯絡,偶爾一通電話或三幾個留言,很快地又把熟悉稔全拉回來。在結束聊天之前,大家都不忘寄上簡單問候,“記得幫我問候陳媽媽,希望身體安康”。這就是好朋友之間深切關懷互動。
中年生活,身邊的人都過了收成期,大多已退下職場,只講求生活素質。很多幸運者,父母仍然健在,所以朋友之間的話題,不再是職場哪一堂課,早已脫離爾詐我虞圈許久,我們談的永保安康與人性化相處與溝通。
無獨有偶,身邊數個好友都和我一樣,爸爸先行離去,只剩下媽媽一人,我們彷如有個“愛媽仕俱樂部”,大家都有一個默契,爸爸不在了,把對爸爸那份遺憾的愛,加倍放在媽媽身上。這本該是一種彌補促成圓滿的愛,但這幾年和媽媽日日相處之後,才發現真正的生活,是在平實中,包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考驗。
媽媽一人當小販三十多年,早已習慣在廚房一統天下,建立了一套慣性工作模式。當廚房再容納多一個人時,她開始有一種莫名的壓逼感,打亂了她的工作程序,有時會撞擊出不大不小火藥味出來。
剛剛開始學習清理墨魚、剝玻璃蝦,甚至簡單的剝雞蛋殼,媽媽會看不慣新手笨手笨腳,不會耐性指導箇中竅門,會一手“搶”回來,然後說“這由我來做”,這時我會對她說,“你做了幾十年,當然易如反掌,如果你樣樣霸著做,我永遠學不會。你只需從旁指導就好了,就算我的天資再差,每一天重複地做,一定會做出心得的”。但這一套“放手論”,不會頃刻就可以讓媽媽“妥協”,需要經過三百回合的磨合。
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是媽媽那個年代,大多數女人的特質。當媽媽“動”起來的時候,常常忘記了自己是個老人,用猛力洗刷、爬高清理神臺,這些勞動結束後,往往換來數天全身催心刺痛,所以我不厭其煩地重複對她說“你就是太驕傲了,老人家求人幫助是天經地義的,為什麼要逞強,你只要開口,就算省下很多體力”、“你要記住,現在你已經是太上老君的級數,只要一聲下令,就算我們心裡多麼不願意,碎碎念幾句之後,還是會為你效勞的”,但到了今天,媽媽的字典裡頭,仍然是有事自己一手承包,不會開口要求協助,而在屢勸無效之下,只能從樂觀角度去想,還能夠勞動的老人,就讓她繼續吧。
健全的愛 予取予求
所有健全的愛,都是雙向予取予求,才能有百歲之好。忽然想起,山上有個朋友,平日隨興,以事業為主,等到零節目時,才會想起山上的涼風,開始母性大發,覺得是時候回家看看先生、孩子和家翁家婆了。趕緊收拾行李,把最昂貴的手信,塞滿了豪車,但三小時的路程,卻花了6個小時才到家,因為一路閒逛,先去吃好的、上美容院,總之就是不會歸心似箭。
為了一次性彌補平時所缺,每一次回到家,煮的都是滿漢全席的分量,因為作風豪爽,除非不出手,否則一定是高人一等的琳瑯滿目。明明家裡人數五個手指可以數完,煮出來的食物,要出動整個村子的人,才能光盤。當照片放上社交媒體,所有誠心或客套的讚美,叫人望塵莫及。
偏偏,在我這個旁觀者眼中,看到的是不同光景。耆老們一早已改變了飲食習慣,吃香還可以,喝辣完全接受不來,而且趨向少肉、清淡、清寡飲食,食量極少,淺嘗狀態,但熱心眼卻看不出眉目。耆老們礙於桌上禮儀,很努力地細嚼慢嚥,旁人強烈感受到,絕非飲食的歡悅感。
對媽媽的愛,絕不是自己說了算。不要以為吃最高級的饈膳,就是最至高無尚的愛,選擇讓媽媽最舒適,毫無負擔的地點,才是首要考量。所有需要攀爬樓梯或需吃力步行的食肆,就算是再美味的天九翅,都不會在考慮名單內。還有邀請赴宴名單,重要人物缺一不可,最疼愛的么兒或長孫,不克出席,最好再擇日,否則再好的美食擺在眼前,都不會眼笑眉舒。
身為一個“愛媽仕”,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用心去凝神聆聽,對方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應該做的,有能力做的,一樣不漏,不該做的,千萬別自行添加,耆老的負荷量真的有限,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已屬再好不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