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经济力量”始终受制于“政治力量”。标题所问问题的答案,始终离不开“政治”。
ADVERTISEMENT
试问世上何事可令政府不取消汽油或柴油津贴?答案本来是“选举”。其实不是。
事缘5月4日,一家外国传媒引述匿名政府高官的消息,揭露政府计划于6月率先撤除柴油津贴,而汽油津贴将分阶段进行。隔天,首相安华即严正驳斥该传媒报道不实。外媒报道哪里不实呢?6月10日,柴油津贴正式撤除。这不禁惹人猜想,安华当时的反应,难道和5月11日的新古毛补选有关?
不管首相反应如何,撤除汽油和柴油津贴,是势在必行,也是团结政府计划中的事。这推翻了“选举”这个答案。
从经济科学的角度来看,撤除津贴也是一桩好事。不过,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世上有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令政府不取消津贴?答案是……
以“钱头”论经济,如果政府有钱,这个津贴可以一直维持下去。所以说撤除津贴势在必行,是因为政府实在没钱。而政府为什么没钱?
一来,这是因为国家经济不给力。以产业划分经济活动,有五大类,即农业、矿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这几年油棕价好,带动了大公司和小园主的收入,但他们毕竟只是经济整体的少数;又比如AI科技带动半导体产业,进而带动我国传统的电子电器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或科技巨头来马设立数据中心,但这也只占整体经济的杯水车薪。我国的服务业占GDP近60%,也是年轻人的首选行业。这是我国经济的根本问题。
经济活动赚钱,等于说人民赚钱。如果人民赚到钱,定时定量缴税,政府不会没钱。政府没钱,要嘛是因为人民没赚到钱,要嘛是赚到钱的人民不缴税。
再来,就算经济给力,工厂和人民赚到钱都缴税给政府,也不见得政府就有钱可以大花特花。政府可以跟左手边的人要钱,派给右手边的人。不过这样一来,左手进右手出的政策,就有合理性及经济效率的问题。再者,政府身为一个庞大的机构,在从左到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耗费(或贪污)以至于最后派到人民手上的钱,也是大问题。
经济没有活力,就要去改善“经济环境”。这是根本之道。我们的政府没钱,他们除了减少花费和到处招商,又是否有实实在在的,设法促进和改善整体的经济环境呢?还是他们眼巴巴看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环境越来越保守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没钱可赚而无动于衷抑或束手无策呢?
可见“经济力量”始终受制于“政治力量”。标题所问问题的答案,始终离不开“政治”。
坊间的一个讨论焦点,是撤除津贴会造成通胀,加重生活成本。笔者的看法正好相反——通货膨胀是由政府印钱造成的。撤除柴油津贴是撙节措施,其效果跟印钱正好相反,所以不会造成通胀。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都是理性而聪明的。说人聪明,即是说人受制于需求定律。需求定律指出,价格上涨,需求量必下降。柴油汽油价升,开车出门次数或距离必减少。这是聪明人会做的事。亲爱的读者,你聪明吗?
同理,连带运输成本上涨而价升的其他商品,同样受制于需求定律。人们看着物价上升,自会调整消费选择,生活成本于是控制下来。聪明的人,绝不是如经济部长拉菲兹所说的“消费者”。拉菲兹说,消费者看着物价上涨而无动于衷,才形成通胀。绝不是。
话说回来,马来西亚会陷入通货膨胀吗?我认为会。但原因不是撤除津贴。
团结政府撤除柴油津贴有两个理据,一是杜绝走私,一是避免违法滥用。
撤除了柴油津贴,转而使用针对性补贴,即每个月200令吉的现金补贴(发放给个人、小农及小园主)和发放给公司的柴油卡(fleet card)。
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韩查表示,政府去年花在柴油的津贴达200亿令吉,如今减少津贴而发放针对性补贴,将为政府节省40亿令吉开支。
虽然走私和滥用的损失无法估算,但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从事这些勾当的本地人把钱用在本国经济,无论是投资房产或买地、挥霍无度或储蓄,依然都是带动经济的活力,即是物价上涨的源头,差异只是政府所流失的钱由这些人的户头重新流入经济市场。如今撤除了津贴,政府回收这笔收入,若如阿米尔所说的把钱用在“建马路、盖学校和补贴医疗”,同属带动经济的活力,那算不算是通胀呢?
我们或许可以如标题作如此问:试问世上何事可抗通膨……
答案与本文的分析一以贯之:放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答案不外乎“政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