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發現始祖鳥的百餘年後,種種新科學的利用,才在1984年證明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
你可能不知道,30年前,當你在觀賞《侏羅紀公園》第一部時,其實也正在見證古生物學界的重大革命。
ADVERTISEMENT
電影中很神奇的描述恐龍的各種行為:如何行走?如何攻擊?發出什麼聲音?以及試圖提取DNA複製恐龍,其實都是當年學術圈實際上正在發生的革命。
在那之前,我小時候讀過的青少年恐龍書,許多內容其實揣測大於真相,比如恐龍為何滅絕,作者在書後列出歷來提出的64種假說,只有10個經得起科學驗證。
其實,最早的古生物學屬於自然史,主要在做蒐集和分類,本書作者於40年前學習古生物學時,主要目標是解決油氣開採問題(石油就是古生物遺骸)。他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新舊各派的論戰,見證恐龍研究從猜測轉變成可反覆驗證的“硬科學”的過程。古生物學界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許多教科書內容必須改寫,驗證了作者老師的話:“所有的知識都是暫時的,我們必須努力做出準確的觀察。”
隨著基因工程進步,也開始用DNA和數學方法計算“分子時鐘”來推斷演化,過去認為相近的物種,經DNA比對發現關係甚遠,整個演化系譜因此重修,當年遭到傳統古生物學家的強烈抗議和質疑。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又,根據“骨組織學”,用顯微鏡檢視骨頭生長結構,證明恐龍骨骼更像鳥類或哺乳類,而非爬行類。骨組織學也能判斷年紀,由此得知某恐龍巢中的小慈母龍骨頭已經兩三歲了,顯示它們的育兒行為並不是短期的。
1860年發現始祖鳥的百餘年後,種種新科學的利用,才在1984年證明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等到電子顯微鏡終於有能力找到恐龍羽毛中的黑素體,才能根據黑素體形狀來確認羽毛顏色。
隨著電腦功能越來越強大,古生物學家使用稱為“有限元素分析”(FEA)的建築工程方法,透過數位化立體模型製作恐龍顎骨來測試咬力,從牙齒咬合判斷食性和重建食物網。又從恐龍腳印化石判斷恐龍走路的模式,再用電腦建立3D走路模型。
《侏羅紀公園》原作者Michael Crichton對新科技很敏感,1973年就寫出AI叛亂的《Westworld》,1994年以醫學專業主創知名影劇《ER》。他過世後,電影依然不斷跟進古生物學進展,在後來的續集中,新發現的鱷龍上場了,恐龍奔跑的姿勢修正了,霸王龍也有羽毛了。
本書整理40年來修正的恐龍知識,如果你曾經是恐龍迷,請來腦補修正版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