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擁有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公司——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以下簡稱:一件襯衫)無預警下架。創辦人黃山料放棄百萬收入,轉而投身專職作家的決定,更讓一票支持者訝異不已。短短3年,他以療愈系文字屢屢登上書店的銷售排行榜,成為新生代暢銷作家。但無可避免的,黃山料的成就伴隨而來的是一串串惡評。問起如何面對網絡上的負評?黃山料表示全靠心中的“雙重人格”。
第一次知道黃山料是在2018年。
ADVERTISEMENT
當時,臺灣一個講述職人故事的影音平臺“一件襯衫”誕生。在屏幕前,他總是身穿白色素T和黑色九分褲與受訪者對談,在自媒體平臺崛起之時深受網民歡迎。
2020年4月,一件襯衫開辦對談節目《山料聊聊》,其中一集邀請臺灣內湖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母親王婉諭當節目嘉賓。雖然節目播出後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短短兩天內卻創造出了100萬的流量。
在自媒體平臺甫興起的時代,一件襯衫的前景看起來非常可觀。但這時候,身為平臺合夥人、內容發想者的黃山料,內心卻早已不堪負荷。他坦言當時不快樂佔滿生活,“我漸漸發現,我不是在服務創作而是廣告公司。”
於是,2020年11月15日,黃山料向一件襯衫的合夥人提出離職。在他離開後的3個月,該頻道的流量只剩下十分之一,“一家媒體公司如果沒有流量,就沒有廣告收入,所以大家共同決策後決定收掉。”於是,他在個人臉書宣佈,高達56萬追蹤人次的一件襯衫暫時停更並解散團隊。
說故事是他最想做的事
來自臺灣離島金門的黃山料,18歲隻身一人到臺北打拼。雖然在25歲時創辦一件襯衫自媒體平臺,但其求學時的專業卻是服裝設計,更曾在英國倫敦的畢業展時裝週(Graduate Fashion Week)奪下新銳服裝設計師的冠軍。隨後,他將在臺北打拼的故事,全都寫在《漂流青年》裡。
“2019年,我出了第一本書《漂流青年》,但賣得並不好。”他接著透露,當時一年僅有14萬臺幣的收入,他無奈地表示:“我意識到單靠作家這份職業無法生活,所以只能往廣告公司找收入。”
為了確保有足夠的收入來源支撐創作,黃山料帶領團隊經營一件襯衫的同時也一邊寫作。然而,看似兩全其美的方式,黃山料在回憶過去時卻不禁哀嚎:“同時做兩件事實在太難了。”黃山料在一件襯衫擔綱企劃、創作者或導演多個角色,“經營一家公司花費我全部的力氣,所以在寫作和一件襯衫之間,我只好取捨。”
隨著一件襯衫的結束,黃山料說:“這樣我就能專心做我喜歡的事情——說故事。”說起對“說故事”的喜愛,他強調是其一路以來努力的方向。即便透過服裝,他亦會注入故事線,以系列服裝說出故事。
“後來我做紀錄片,也是用影像說故事,現在就用書本說故事。”惟談到創作如何在藝術和商業間取捨,黃山料緩緩道來內心的掙扎。
從藝術極端走向商業極端 最後迴歸平衡
“我小時候是個藝術家,就是在服裝設計那個階段,那時候的作品只能在伸展臺上展示,不是一般市面上賺錢的東西。”那時候的他,即便在設計服裝上往藝術的方向前進,但回到現實生活裡,黃山料必須省下一頓飯的錢才買得起一條拉鍊。
“那時候我要犧牲我的生活,很辛苦地去完成那個藝術品。最後藝術品在伸展臺上面被展出,但比賽結束之後,我又回到我一個人很辛苦的那個小窩。你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得獎,但你其實沒有得到什麼收入,就有點不切實際。”
即便在國際上獲得認可,他在服裝設計這條路上依舊吃盡苦頭,更清楚意識到:若一個作品沒有商業循環價值,就無法讓創作者健康生活的道理。於是,黃山料選擇從藝術創作模式,改為經營商業自媒體平臺一件襯衫。
“但一件襯衫也沒能走到最後,不是嗎?”
“因為太商業了,你看我從藝術的極端走向商業的極端,現在我希望可以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所以寫作有讓你找到平衡嗎?”
“我覺得有。”
高產量新生代作家
30歲前夕,黃山料收掉一件襯衫,回到老家金門閉門創作。6個月後,他出版第二本書、散文集《好好生活,慢慢相遇》,當時榮獲誠品年度心理勵志作家銷售第一。
若以服裝設計、廣告公司和出版業三者的收入相互對比,黃山料表示:“在設計業時,收入等於零。在廣告公司,我的年產值有約1500萬臺幣。現在從事出版業,如果賣20萬本書,算下來大概就是六千多萬臺幣。”
他認為,透過這樣的商業循環模式得以讓企業收益,團隊中的每一環都順利運作,“這樣就有一群人可以支持我創作。”
之後,黃山料再創作首本青春戀愛小說《好好再見,不負遇見》,更長達半年以上穩居誠品華文暢銷榜第一名。隨後《那女孩對我說》《餘生是你,晚點沒關係》以及《人間孤獨,卻與你一見如故》,同樣深受讀者喜愛。
問及如何在短時間內產出大量作品?他精簡地回了一句:“就是要努力談戀愛啊。”不難發現,黃山料的作品內容大多圍繞在人際關係轉,“我的靈感來源,其實就是付出愛與想被愛,就那麼簡單。”
此外,黃山料在社交媒體上積極與讀者互動。他認為這亦是其能量來源,“作家是一種很孤獨的生物,我每年有4個月都會關起門來、一個人待著寫書,你說這該有多孤獨?”因此,每日與讀者的互動,從留言中得到的回饋便是他消磨孤獨感的方式。
“他們對我來說很重要,有時讀者的分享、回饋,也成為我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視頻當道的時代 為書設計巧思
但黃山料6月發佈的新書——《人間孤獨,卻與你一見如故》卻跳脫一如既往的愛情題材,以校園霸凌為主題。
故事同樣圍繞著黃山料自身經歷為出發。在6年的小學生活中,他就曾換了5次學校,當中也曾經歷被同學霸凌,“我想透過這本書告訴讀者,伴隨你一生的不一定是愛情、朋友或家人,也可能是另類的形式。”
問及何以在視頻當道的時代仍相信文字,黃山料思索一番後表示:“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沒錯,但我並沒有放棄影片。”他認為影片和書本的最大差別,即前者是順著時代敘事的媒介,但後者卻恰恰相反。
“我一直嘗試把這兩個不同產業的文化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嘗試著將5萬個字的故事分割成不同的章節,以符合這時代讀者接收資訊的習慣。”此外,黃山料在每一篇的開端也特別以一段短文擷取重點,讓不習慣閱讀長文的讀者,可以當作語錄書翻閱。
“所以這本書服務於不同閱讀習慣的族群。有人看小說、有人看語錄、有人喜歡看短篇的文章。
但唯有那些願意讀長文的人,才可以吸收完整的故事。”此外,黃山料每日亦會透過社交媒體上傳短視頻,用不同的方式和讀者交流。
“我看到最開心的留言,就是有讀者跟我說,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看完一本書。”
內心住著雙重人格 以堅強面對負評
短短數年的時間,黃山料從自媒體工作者晉身暢銷作家,坊間出現不少質疑聲浪。問起如何看待這些負面評價,他淡然地表示不受影響,而這一切歸功於其內心住著的雙重人格,“ 一個是創作者人格;一個是創業者人格。”
他說明,創作者人格反映其內心敏感、細膩的一面,容易受傷也很敏感;然而,創業者人格是一個行銷人,以利益和收穫為優先考量,較為理性。“我會分析說,為什麼這個人罵我?或許一些網絡的意見領袖需要透過罵人的方式獲得流量,才能接廣告業配。所以我也理解說這是一種商業模式,你不是隻罵我,你也罵了很多人。”
由此,黃山料也會把“被罵”視為“被看見”的機會。
“底下的留言不是真的討厭你,他們也許只是吃瓜群眾。如果你回應得好,就是幫自己加分。網民也可能從討厭你再往中立靠近再變成喜歡我,也說不定呢?”他說。
(原文上傳於31/07/2023)
相關文章: 梁文聰 / 擁有黃山料……是否一件羞恥的事? 成安然:我樂於做山料粉 更多人物內容: 中國小說作家丁墨 / 機會永遠留給做好準備的勇者 香港網絡作家藍橘子/ 刪減素材比創作更難 臺灣剪輯大師廖慶松 / 電影和孩子一樣,不能強迫它長成你想要的樣子 中國作家劉震雲 / 無言的洪流,改變有聲的世界 臺灣資深媒體人范琪斐 / “不要老是覺得大眾很蠢” 媒體人該相信社群的智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