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导航

|
发布: 9:00am 17/06/2024

艺术

艺术家

创作

叶逢仪

叶健一

陈培永

创作瓶颈

艺术教育

不同世代的创作者

一石万变

不同世代的创作路 都可找到专属方向

报道:实习记者 陈德兆;摄影:本报 黄玲玲

年龄的差异所产生的,必然是不同世代经验所碰撞出来的火花。从画画到网络内容的,看似不甚关联的组合,却依旧存在一些幽微的关系。好比如的呈现皆能够在不同的载体中释放能量,接连召唤出不同的效果,形成得天独厚的美学风格。
配合“──·涟漪2.0个展”举行的“与叶逢仪对话系列”活动中,邀请了艺术家兼艺术教育者和内容创作者,深入谈论他们对于创作的意义。

“与叶逢仪对话系列”对谈会大合照。前排左三依序为陈培永、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艺术与展览部主任何佩樱、叶逢仪、叶健一、曾子曰。

曾子曰:不同世代对创作的观念不同

ADVERTISEMENT

担任对谈会主持人的媒体人兼专栏作家曾子曰表示,“每个年代在创作的时候都会不一样,可能因为当时候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媒体生态的因素,对创作的概念也可能有所不同。”

叶逢仪:关于创作,我是幸运的人

在一般的华人家庭里,“搞艺术”的往往会被标上“吃不饱饭”的标签,但叶逢仪却表示,“我这个年代,很多父母都会反对我们走艺术这一行,可我是比较幸运的,我的家庭都很赞同我,给我自由并且鼓励我。所以我一路走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阻碍的,都是一帆风顺。所以说当画家是幸福、快乐的。”谈及绘画,叶逢仪也说明在他所属的那个年代里,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且条规较多。但到了现在,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因而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而非只是去学习前人的东西。

叶逢仪向观众分享个人的经验。

叶健一:母亲曾担心没饭吃

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叶健一坦言自己是在大学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的。在这之前,她很幸运地获得了奖学金念美术系,但母亲却在她选择美术系之后,担心起她没有饭吃。叶健一也补充,“我想这是当家长都会有的顾虑,但我确实是比较幸运的,有一个父亲是当画家的,所有人脉都在你的面前摆着,那就用而且要好好地去用,用了之后要对得起曾经帮过你的媒体人。”

叶健一形容,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想过要定下来,找一个地方开一个画室,但是其父亲叶逢仪却不同意,只因他认为当一个艺术家需要有很多的自由,直到后来说服父亲让自己去外面闯一闯,才最终定了下来,开办了自己的画室。

Jane Yap Atelier 创办人叶健一。
叶健一画室(Jane Yap Atelier)学生作品。
参观者观赏叶健一画室的学生作品。

陈培永: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内容属性

身为网络内容创作者的培永表示,创作的内容必然会依据时代而拥有不同的属性,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上也会造就不同的内容创作者。他以自己开始进行内容创作的时期来区分,包括网络平台“优管”(YouTube)盛行的时期,直到现在浓缩版的“直视频”时代,都在在彰显网络内容创作者的追求。然而培永也说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自己已经没办法再去和这些创作“直视频”的人抗衡,而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拥抱”,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及怎么去区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风格。”但最重要的是,将大部分的心思管好自己的内容怎么做好就好了。”培永补充道。

陈培永分享自己对创作的看法。
叶逢仪向观众分享个人的经验。(左起依序为主持人曾子曰、叶健一、叶逢仪、陈培永)

创作瓶颈的分岔路

父女之间的创作风格各异,在画画这件事情上面对瓶颈的时候也各有自己的面对方式。

“做艺术创作瓶颈一定会有的。我个人的做法是,当我真的遇到的时候我会转个方向。”叶逢仪在接受专访时说。“比如说画麻雀画到一半,再画下去的话就是老调重弹了,这样的话我就会换一个位置,把它变成配角,而主角用别的东西。运用这样转换位置跟转换思维的方式来处理作品的内涵,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而且观众也比较会有新鲜感。”

每一次的画展,叶逢仪都坚持要比上一次的不一样,让观展的人都能够期待下一次展览的新意,即便是一件通俗的事情,它都有产生共鸣的可能性。他也举例大家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谈作品的创新性:“电影从以前拍到现在一直在拍,可是为什么人家还会一直拍,因为人家主角不一样、导演不一样,虽然故事内容相同但手法不一样,这和我们的创作其实也一样。”无论是画家、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事情上能够敏感的转换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叶逢仪/红色系列

用简单的方式面对

至于同样身为画家的女儿叶健一,在面对创作瓶颈的时候则比较简单明了。

“我遇到瓶颈的时候就会暂时把它放下,因为我们的生活里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专注,而且必须要你去做的,可能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包括那个启发也不一样,所以我是用比较直接的方式。”

实际上除了放下瓶颈之外,叶健一也会从自己教导的学生或是非文化界的朋友身上得到启发,也因此造就她喜欢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新的事物,并且用到自己的作品上,而这样的事情常常都在发生。

叶逢仪化画作展览

“一石入水,涟漪荡漾”是此次展览的核心概念。除了叶逢仪的个人画作,叶逢仪也以“石头”为题,邀请108位来自叶健一画室(Jane Yap Atelier)的老中青学生参与创作。他先准备百余幅画上小石头的画布,再由年轻画者二次创作。

“一石万变──叶逢仪·涟漪2.0个展”
日期:5月18日至7月7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5时(每逢星期一休馆)
入场:免费
地点:SGM综合文化中心(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详情:脸书Harmoni Soka Art
网页: https://harmoni-soka.org/cn/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