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18日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人工智能(AI)衝擊大規模勞工與加劇不公平的可能性,表達重大憂慮,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多作為保護經濟,包括改善失業救濟金制度與推動稅改,例如對超額獲利課稅及開徵綠能稅,以補償AI相關的碳排放。
恐引發藍領工作自動化浪潮
IMF警告,相較於先前的破壞性科技衝擊較低技能的勞工,AI可能導致較高技能的工作流失,生成式AI正高速進步,傳佈的速度也快得多,可能進一步引發藍領工作的自動化浪潮。
ADVERTISEMENT
“AI最終雖可提升整體就業和薪資,但它可能讓大量勞動力長期失業、進而衍生痛苦的過渡期。”
IMF指出,在日益集中且贏者全拿的市場中,生成式AI可能進一步提高主宰企業的市場權力與經濟租金(Economic Rents)。
過去的自動化浪潮經驗和IMF模型顯示,更為慷慨的失業保險可以降低AI對受薪階級的負面衝擊、讓失業工人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技能的工作。
應提高資本利得稅 開徵綠能稅
“各國政府應該考慮眾多政策,減緩對就業的影響,雖不建議對AI開徵特別稅,但提議提高資本利得稅、獲利稅、股利稅及企業所得稅,以幫助緩和財富不公平加劇。”
IMF指出,1980年代以來先進經濟體的資本所得稅率穩定下滑、勞動所得稅率持續攀高,強化企業所得稅可能有助於逆轉此一趨勢,或者對超額利潤徵收補充稅並加強對資本利得徵稅。
基於AI伺服器消耗大量能源,IMF認為、針對相關碳排放徵稅是反映科技價格中外部環境成本的一種好辦法。
“這些調整也能納入超額獲利稅,同時課徵的碳稅也要考量到經營AI伺服器的環境影響。”
證據顯示,雖然早期的自動化浪潮主要取代藍領(低技能)工人,白領(高技能)工人面臨的AI風險最大。
IMF也說,各國的教育與訓練政策必須適應新現實,以幫助勞工準備好因應未來快速變遷的就業市場,更著重“活到老學到老”,在幫助勞工過渡到新任務與領域的過程中,依各領域而異的訓練、實習及職訓可能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報告共同作者、IMF財政事務部門副主管達芭菈-諾莉絲指出,希望人們能更廣泛受惠於AI的潛力,確保能有為人們創造的機會,但“過渡期可能使勞工面臨失業率更高更久前景的痛苦,因為較年長勞工可能不具備AI時代所需的技能,要取得這些新技能所花的時間也可能比過去更長”。
加劇收入財富不平
IMF今年1月估算,AI可能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取代部分工作,強化其他工作。高盛去年的報告也推估,AI可能取代相當於3億個全職工作,同時創造其他工作並提高生產力。
因此,節省人力的自動化可能會加劇低技能和認知型職業的工作機會流失,進一步降低勞動力相對於資本的所得比重、加劇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