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2:00pm 19/06/2024

新教育

舞蹈

阅读障碍

阅读困难

自学者

ArtKU舞蹈节

新教育

舞蹈

阅读障碍

阅读困难

自学者

ArtKU舞蹈节

克服閱讀困難 自學者在舞臺發光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不管基於哪種原因,無非都是認為傳統學校的體制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唯有離開才能夠更自在地學習。

本地家繆長青的女兒張文昕小時候就讀華小,學校的環境容易使她焦慮,一旦焦慮她就沒辦法專注學習,甚至出現輕微的閱讀障礙症狀。父母擔心長此下去不但會影響她的學習,更怕是把她的天賦和自信都一併摧毀,所以決定讓她在家自學。

ADVERTISEMENT

比起同齡的人,雖然她好像少了校園生活的體驗,但她其實學到很多在社會上很重要,而學校卻不會教的事。

張文昕將在ArtKU舞蹈節呈獻《中秋2021》獨舞作品。(受訪者提供照片)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黃安健

同學間的嬉鬧聲,還有每次體育課後教室裡瀰漫的那股氣味,是校園生活中平常不過的一部分。可是對一些學生來說,這些感官刺激卻像噩夢般的存在,以致他們沒有辦法專注學習。

張文昕(22歲)小時候就是這樣一位學生。當時她就讀雪州八打靈再也一所華小,對閱讀文字漸漸感到很吃力,這種情況到了三年級變得嚴重,家長於是帶她去做檢查,發現她有輕微的閱讀障礙(Dyslexia),原來只要她的嗅覺和聽覺受到刺激她就會焦慮,一焦慮就會出現閱讀困難的問題。

嚴重時,她看到的句子會很錯亂,比如“the donkey jumps over the fence”一段簡單的句子,她怎麼讀就是覺得腦子轉不動,而一旦她感到緊張,這些字的順序就會跳來跳去,變成比如“fence, the donkey, jumps”。唯有等她平靜下來,她眼裡的文字才會停止躁動。

“數字也一樣,”她說,只要她感到緊張,她可能就會把“17”看成“7”,所以她往往需要反覆閱讀好幾遍才能夠確保沒看錯。

雖閱讀困難 但其他天賦不能埋沒

可想而知,當閱讀變得困難,對學習和心情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當時她常被老師責罵,跟同學又覺得格格不入,上學對她來說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直到有一天,她媽媽赫然發現學校老師居然指示她抄同學的作業,覺得如果繼續讓她待在學校的話,她不但沒有辦法好好學習,更怕是把她原有的自信都消磨殆盡,所以決定在她小學三年級那年辦理退學。

退學後,她父母送她到閱讀障礙學習中心上課,但沒多久也讓她退學了,因為那裡的學童似乎被當作殘障人士對待,好像他們沒有學習能力似的,媽媽繆長青認為這種教育方式不對。

張文昕小學三年級未讀完就退學,她至今仍然感激父母當年帶她離開傳統的學校體制與環境。

繆長青是舞蹈家,本身培養過不少優秀弟子。她打從心底認為女兒很有藝術天分,並不覺得女兒有“障礙”,何況很多名人其實都有閱讀方面的困難,但他們一樣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所以她對當時還是小孩的女兒說:“You are gifted. We got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for you.(你有天賦,我們要為你做點特別的事)。”

那段時期,繆長青不管去哪裡教舞蹈,她都會把女兒帶在身邊。她和丈夫也有物色其他學校,但只要是傳統學校那樣的教室環境,女兒就會很抗拒。大約一年後,他們找到一位老師提供一對一的教學,女兒從此開始在家學習美國的課程。

繆長青以前去全國各地演出時都會把張文昕帶在身邊。(受訪者提供照片)
不是隻有在學校才能交到朋友

離開傳統教育體制以後,張文昕快樂得很,有種從苦海解脫的感覺。但她父母則承受不少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身邊的人,比如有些長輩會說:“成績不好不要緊,你們好歹要給她去學校交一些朋友”,又或者擔心沒有一紙文憑,她將來要如何在社會立足?

這些疑慮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先說社交生活,這一點繆長青很放心,因為她說女兒本來的社交能力就很強,離開學校後反而生活圈子變得更大,不管大人、小孩或老人都能聊得上話,不是隻有在學校才能交到朋友。

至於文憑,他們一家人其實不是很在意,因為張文昕的興趣偏向藝文這一方面,就她過往打工和實習的經歷,從未有人要求她出示文憑,別人更看重的是她的能力。她不否認,假如她想從事的是醫生或律師這種專業,文憑就顯得很重要,但至少她目前都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在家自學 家庭條件乃關鍵

在家自學這條路要能走得下去,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是關鍵因素,張文昕顯然都具備了這些條件。

早在她還是3個月大的寶寶時,她就已經在嬰兒籃裡跟著媽媽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加上她爸爸張明仁是資深劇場經理的關係,她從小就在劇場和後臺走動,天天跟劇場人打交道,這樣的環境造就她有強大的自信跟社交智商,以及對自由有著一顆嚮往的心。

張明仁形容女兒張文昕是從小在劇場長大的劇場寶寶,那樣的成長環境使她培養出自信跟社交能力。(受訪者提供照片)

同樣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張明仁小時候被診斷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幸好他的父母很開明,沒有對他施加任何壓力,身為精神科醫生的父親還說“他想玩就讓他玩”,所以他是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成長,數學成績還特別優異。後來當他自己也當上了父親,他便用父母教養他的方式教養女兒,給予女兒足夠的空間與尊重。

比起文憑,他更著重培養女兒的品格和韌性。他說,現代社會尤其是在創意產業這個領域,“社交智商非常重要,可是我們的學校卻往往沒有教這些社交技能。”

回想當年幫女兒辦理退學,這位幽默的父親說:“我一點都不感到有壓力,因為終於不用一大早送她去上學了!”坐在其身旁的女兒則認真道:“我覺得把我從學校拉出來是個好主意,要不然我可能會失去一切(重要的品質)。”

繼承衣缽 舞動青春

2024年對他們一家來說是忙碌的一年,因為繆長青籌備多時的ArtKU舞蹈節將在7月登場,張文昕除了分擔幕後工作如剪接影片和經營社群媒體,她到時也會上臺表演,包括會有一支獨舞。

小時候,張文昕有過跟媽媽一起表演的美好經驗。事實上,媽媽當年剛懷上她的時候還有在臺上演出,所以嚴格來說,她還沒出世就已經有登臺的經驗了。

張文昕3歲時跟媽媽繆長青一起在臺上演出,節目名稱叫作《繆長青與她的繆斯》。(受訪者提供照片)

ArtKU舞蹈節的活動包括舞蹈表演、講座、大師班、多媒體展覽和示範講座。其中的舞蹈表演是繆長青的近作集錦,主題為“55.5”,寓意她55歲還在“舞”動。

因為療傷的關係,繆長青已經多年沒有上臺表演。她說:“很多人以為繆長青不做舞蹈了,可是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只是我身體不允許。現在既然可以了,我就想到我的老師(廖春慧)。她雖然85歲,但她還在學習,還在教舞蹈,還在編舞,還在到處去給講座,我想要向她學習。”

繆長青以前是很嚴厲的舞蹈老師,她早期的學生見到她都不敢說話,直到她接觸即興的教育方式,她開始讓學生自由發揮和尊重他們的選擇,如此一來,學生開心很多,她也開心很多。

對於女兒,她以前也有嚴厲的一面。她說:“我對她比較嚴格都是在上課的時候。她小時候都有來上我教的即興課,而且她只願意上我的課,其他的舞蹈課她都不要去。我會給很多鼓勵,也會有一些明確的指示,比如怎樣的動作容易受傷。我覺得只要把事情說清楚和解釋原理是怎樣,她和其他學生都會欣然接受。”

張文昕跟媽媽繆長青一樣熱愛舞蹈。事實上,媽媽懷孕時還有上臺表演,所以她可以說是還沒出世就已經有登臺經驗。
父母對女兒的期許

為了這次的ArtKU舞蹈節,他們一家三口多了很多一起工作的機會。要知道許多孩子都很抗拒跟自己的父母共事,但張文昕一點也不抗拒,父母對於這點感到很欣慰。

問到對於女兒的期許,繆長青說:“我爸爸(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前會長繆進新)對我的期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也是我對我女兒的期許。”

“要開心!”張明仁對女兒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他們一家三口不懼風浪,當年讓女兒在家自學就是對“要開心”的一項重大實踐。

張文昕(左)是獨生女,跟父母關係很親密。
ArtKU舞蹈節演出資訊

日期: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和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
地點:雪州八打靈再也表演藝術中心(PJPAC),1 Utama

活動亮點:
·舞蹈展演:55.5——繆長青近作集錦
·講座:漢麗寶公主及其舞臺創作、民間舞的保存與再創
·示範講座:東南亞舞的身韻(廖春慧)
·大師班:現代芭蕾的身體(林偉源)
·多媒體展覽:馬來西亞製造(繆長青)

訂票:03-7732 4788
社交媒體:@artku_sgc/#artku2024

更多【:
建築測量師 為樓宇把脈的醫生
我國第一位女法醫牙醫諾哈雅蒂查化/ 一顆牙齒 成破案關鍵
【拉曼大學太空研討會】崛起中的東南亞太空科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