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发布: 12:20pm 20/06/2024

父亲

发生关系

销案

少男少女

娶女儿

父亲

发生关系

销案

少男少女

娶女儿

未成年男女偷尝禁果怀孕 父销案望少年娶女儿负责

(八打灵再也20日讯)两名未成年的后怀孕,原本已经报警的少女因男方答应,其他家庭成员虽反对两人结婚,却无力阻拦!

未成年男女偷尝禁果怀孕 父销案望少年娶女儿负责
未成年少男与少女男偷尝禁果后怀孕,少女父亲念在男生孤苦伶仃和愿意负责而销案,希望两人能结婚生下孩子。(示意图)

网媒mStar报道,一名社媒X用户匿名分享其妹妹结识一名男生后未婚怀孕,而这对年轻的男女都是未成年人。

ADVERTISEMENT

该名24岁的事主指出,妹妹目前已经怀孕3个月,但因他们皆未满18岁而不能注册结婚。

“父母为这件事忧愁不已,是否有一个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案?我们并不打算打掉孩子。”

事主也表示曾经带妹妹去诊所,并索取了堕胎药物,但父母基于不想遭杀孽而反对堕胎。

“让妹妹怀孕的男生是孤儿,孤苦伶仃的身世让人同情,而且他也表明会负起责任,所以家人已经到警局销案,不再对他采取法律行动。”

事主指妹妹与该名男生并不十分相爱,担忧俩人即使为了孩子结婚,到头来也是离婚收场,因此心底深处并不支持俩人结婚,无奈的是父亲希望该名男生负责。

“孩子生下来后,与其送到福利局,不如我们亲自照顾,而且妹妹向来是家中的问题孩童……我们并不放心。”

事主的贴文引起网民关注和提出意见,有者认为更妥当的方法是将孩子生下后,让有能力的夫妻领养。

“别让你妹妹与那名男生结婚,否则生活或会越来越糟糕,把她送到未成年少女保护中心吧。”

“送去妇女保护中心,他们会照顾你的妹妹直到生产,而且只要亲生母亲同意,已经有现成的养父母准备领养初生婴儿。”

“18岁以下也能结婚,但程序上要花较多的时间,请前往宗教局询问手续。”

“只要获得宗教法庭允许,便可以结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07/11/2025
心中那株刺芫荽/露凡(实兆远)

小时候,旧居后院有一口古井,井旁竖着一排竹架,那是父亲从山脚砍回竹子,亲手搭建起来的。竹架上摆着一盆盆可食用的植物,每一株都注入了父亲的心血。他还特意在竹架旁空出一小块空地,让我种上自己心爱的花草。

或许因为井下有暗流穿行,井里总是盛满一汪清亮的水。竹架紧依着井边,浇水时分外省事。只要将栓着麻绳的木桶轻轻放入井口,待桶口贴着水面,微一倾侧,让水灌入桶里,再猛地一提,便能打满一桶清冽的水,信手泼洒到每一盆绿植上。清晨与黄昏的两次浇洒,是我最期待的差事。有时忍不住提着水桶,在井口来回晃荡,故意溅起一圈圈水花,惊得井里的两尾生鱼急窜,而我就在一旁偷笑。

竹架上的陶土盆里,种着几棵父亲朋友送来的无名香菜。它的叶子狭长,叶缘长着细细的软刺,若是不小心触碰到,指尖会传来轻微的刺感,却并不疼痛。每当把叶片剁碎时,便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父亲总是赞叹:“好香”,而我却常常捏着鼻子嚷道:“好臭”。我曾追问过这究竟是什么植物,他也答不出。直到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它叫刺芫荽。

刺芫荽长大后,会在花茎顶端结出一簇簇细小、乌黑圆润的种子。待种子成熟后,便随风轻轻掉落地上,不久又会冒出一丛丛新苗。就这样,从最初的一小盆刺芫荽,渐渐繁衍成好几盆,为院子添了几许绿意。

有一天,父亲采了一些刺芫荽的叶片,细细剁碎,拌入捣烂的沙姜泥。随后,他在锅里爆香葱头和蒜末,把香气扑鼻的葱蒜也加入碗中,与刺芫荽和沙姜搅拌均匀,调成一碟酱料。他笑着问我:“敢不敢尝一口?”

我硬着头皮,鼓起勇气用筷子夹起一块鸡肉,蘸了点酱料送入口中。那滋味颇为怪异,一股浓烈的气味直冲鼻腔,我差点没忍住把肉吐出来。不由得皱紧眉头,嘴里的鸡肉迟迟不敢咽下去。

后来,父亲也曾把刺芫荽丢进汤里与肉片同炖,或切成细丝去炒肉碎、搅进蛋液煎成蛋饼,可我依旧嫌弃那股怪味,怎样也咽不下去。父亲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你啊,真是天生和这菜犯冲。”

父亲在岁月尚未来得及在脸庞刻下太多痕迹时便离世,自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栽种过刺芫荽。许多年过去,我在朋友的菜园里偶然瞥见一小丛刺芫荽,心头蓦地涌起久违的亲切感,仿佛重逢一位旧识。我伸手抚过叶片,那些细小的软刺轻轻触着指尖,顿时勾起当年父亲在井边照料刺芫荽的身影。我连忙向朋友讨要了几株,想带回家栽种。

这时,一个陌生的越南妇女骑着脚车经过,她一眼看见我手里的刺芫荽,仿佛遇见久别的亲人般,猛地刹住车,连忙跳下来,眼里闪出喜悦的光芒,脱口喊道:“ngo gai,ngo gai!”

我这才知道,刺芫荽在越南有这样的一个名字。她也向我的朋友讨了几株,双手捧着,眼里满是欢喜,用蹩脚的华语直呼:“好吃,好吃,很久没有看见ngo gai了。”

我终于懂得“香”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株带刺的植物,不仅牵连着父亲的记忆,也寄托着异乡人的乡愁,把遥远的家园和心事,悄悄缀连在一起。

有一次,我路过一间由泰国人经营的简陋食店。犹豫片刻,还是推门走了进去,点了一盘食物。刚坐下不久,从窗口望出去,意外发现屋旁的盆栽里正蓬勃地长着一丛刺芫荽。等餐点端上桌,我又在菜肴里看见了那熟悉的叶片。我试探性地夹起一口送入口中,才发现味蕾已悄然改变。那股曾经刺鼻的气息,此刻竟在口中化作浓郁的香气,在舌尖与鼻腔间缓缓弥散,叫人怦然心动。

就这样,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他爱吃刺芫荽,总说它香得特别,却始终叫不出它的名字。

“嗯,真香!”这是父亲的口头禅。我努力用味蕾和嗅觉去触碰他在心底的存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领悟:“有些味道,只有长大后,才会慢慢喜欢上。”这句话,竟是如此真实。

恍惚间,我似乎明白,那位越南妇女和泰国人心里,都种着一株家乡的刺芫荽。而我,心底也悄悄留存着一株父亲亲手栽下的刺芫荽,静静生长着,带着特殊的香气。

我把朋友送的刺芫荽栽在院子里,它耐寒耐热,生命力顽强,不久便在土里探出更多嫩绿的新苗,生机一点点蔓延开来。每次取水浇灌,我总会想起父亲,想起我皱着鼻子喊“臭”,而他却笑着说“香”的模样。如今,那熟悉的气息悄然弥散在餐桌上,沁入心底,仿佛父亲从未远离。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