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10%至15%的已知懷孕以流產告終,流產比你想像中常見。為了確保下一次孕期順利,找出流產因素,以及懷孕前的準備、“備孕”,對預防流產而言,至關重要。
流產分為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至於22周後死於腹中或分娩時死亡的胎兒即為死胎。而根據流產情況,又分為以下類型:
ADVERTISEMENT
◆化學懷孕,又稱假性懷孕(chemical pregnancy)
化學懷孕通常指懷孕6周前,受精卵還未在子宮內膜著床就流產的現象。簡單來說,即在驗孕的過程中,驗孕棒出現兩條紅線(懷孕),但在超聲波檢查不見胎囊。一般無明顯的徵狀或妊娠反應,許多女性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曾經歷假性懷孕就已經化學流產了。
◆過期流產(Missed miscarriage)
超聲波能照到胚胎或胎兒,但在檢查的過程中突然間死亡,留在子宮未能排出。過程中,孕婦沒有經歷流血、肚子痛等特別症狀。
◆先兆性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
妊娠20周前的陰道出血癥狀,但並沒有真的發生流產情況,這類出血症狀大多會自行緩解,不影響後續妊娠,但有時候也可能發展成真的流產。
◆完全流產(Complete abortion)
指的是胚胎在成長的過程中,整個滑出來,完全被排出子宮頸外。韋國耀說明:“我們照的時候,會說已經乾淨,就是完完全全流產掉了。”
◆不完全流產(Incomplete abortion)
在子宮頸已開的自然流產情況下,通常胚胎、胎盤等會隨著出血一起排出,但有時仍會有部分殘留物,便是不完全流產。此情況需要醫學介入,清理母體殘留的妊娠組織以及後續治療。
◆習慣性流產(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如果曾經歷三次或以上的流產,醫學上稱為習慣性流產。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進一步進行檢查,包括子宮機能、內分泌系統、遺傳基因以及自身免疫力等等。
辨識原因有助後續養護
何以弄清病人流產類型如此重要,婦產及生育科醫生韋國耀說明,這有助於醫生協助病人的後續保養,因為各自的症狀和處置皆不同,“流產後護理的方式不一樣,因此幫助女性正常懷孕的方式也不同。”
他表示,備孕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女性的生活方式都要調整。好比適當的運動,讓胚胎有個好環境生存下來。此外,均衡飲食、維持體重、補充葉酸以及維他命D,遠離抽菸喝酒等不好的習慣,有助於預防流產幾率。
韋國耀解釋,經歷流產後,女性的出血量大約兩週內就會停止。若出現發燒肚子疼,或許受到細菌感染。同時,他也建議在這段期間暫停房事。
“心情還沒收拾好,流產原因還沒搞清楚,身體還沒調理好,懷孕上又不幸遭遇流產,所以避孕也是流產後護理的其中一環。”一般而言,他表示待身體復原後的一週,就可以開始運動,返回工作崗位。
至於何時能夠再次懷孕?他坦言醫學上沒有明確說明懷孕的時間,“我建議至少等待3個月,因為月經規律恢復正常,以及有足夠的時間診斷流產原因。”
流產後該怎麼照護?
女性流產後對身體造成必然的傷害,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再忙也不可忽略小月子的重要。但對於坊間流傳“補到發熱氣才算有補到”的說法,中醫婦科文詠欣醫師表示,這是錯誤的想法。
中醫婦科文詠欣醫師表示,在懷孕過程中,胎兒的成長對孕婦來說是很大的損耗,而流產對母體的影響更大。
“中醫古籍《廣嗣紀要》提出 ‘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粟熟自脫;小產有如生摘,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意思是懷孕足月分娩(大產)就像瓜熟蒂落,是順應自然的事,而流產(小產)就像把未成熟的瓜果摘下,會對子宮和女性內分泌帶來不良影響。”
她表示,女性在流產後衝任氣血受損,甚至脾腎不足,會導致女性月經量少、月經期前後不適如乳房脹痛、頭痛,腰腹痛,手腳冰涼等。此外,病人也會因為悲傷情緒導致肝氣鬱結。因此,大眾必須正視流產對身體帶來的傷害,進行流產後的調理。
小月子要坐多久?
至於小月子坐多久,則依照流產時的週數而定。對此,文詠欣醫師列出下述表格說明:
| 小月子 |
時長 | ◆流產時孕周小於12周者,坐月至少2周。 ◆流產時孕周大於12周,坐月可長達4周。 |
目的 | ◆確保胚胎組織完全排出子宮外,讓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 ◆重視流產後女性的心理調節。 ◆為下次備孕提供良好的體質基礎。 |
注意事項 | ◆切忌過早進補,尤其在流產後出血的2周內。 ◆避免使用含酒精的飲食物。 ◆應禁止性生活至少1個月;坐月結束後應及時進行中藥調理調經助孕。 |
| 懷孕足月順產後的月子 |
時長 | ◆至少4周,有的可達6至8周 |
目的 | ◆幫助產後媽媽的子宮復原和身體的恢復,維持精力,幫助適應新的生活形態和人生角色。 ◆促進或維持乳汁分泌,以餵養新生兒。 ◆重視媽媽與新生兒的關係;產後按摩和束腹帶的使用緩解疲勞,為器官和腰腹肌的恢復提供支持。 |
注意事項 | ◆科學坐月,適時攝取蔬菜水果,以避免發熱氣,或造成乳腺擁堵的可能。 ◆進行避孕,尤其剖腹產媽媽。 |
雖然目前許多月子中心都有提供坐小月子服務,但文詠欣坦言在現實生活中,鮮少流產後的女性主動要求去月子中心。她說:“月子中心的環境氛圍愉快,大部分生產後的媽媽生活話題都圍繞著新生兒,容易促使流產後的女性出現巨大的心理不適應,容易抗拒社交。”
因此,多數流產後的女性都會選擇在家坐月子,惟她建議這類女性在坐完月子後,可尋求正規的專科中醫師進行下一步的調理。除了讓月經週期恢復之餘,同時也為下一胎積極備孕。透過早期的預防和治療,減低流產因素。她表示,在必要時也會建議夫妻諮詢西醫生殖科醫生,搭配其治療方案。
文詠欣強調,除了排除母體或胎兒的潛在疾病之外,男方也需配合做精液分析或其他相應的檢查,以避免男方因素導致的反覆流產。
“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艾曼阿蒂拉曾表示,根據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LPPKN)的精子分析測試數據結果中發現高達60%的男性精子異常,說明男性的生育問題也在備孕中帶來沉重的影響。”
坐小月期間忌盲目進補
至於女性流產後的坐小月期間有什麼需要注意?文詠欣建議大眾諮詢正規中醫師,按照母體做調理,不可急著為母體進補。
“流產後調身體都會在中末期,但病人有時候會比較急,喝一些藥酒類等補氣血的東西。”她表示,在老一輩一個很常見的說法,即中藥進補要“補到發熱氣才算補”。她補充:“這會導致病人出現嘔吐、頭痛、發燒、便秘的情況。”
之所以要到流產復原中後期開始進補,文詠欣進一步解釋,“流產病人第一週或許還在流血,若吃了活氣補血作用的補品,或許會延長出血時間。”
破解流產迷思
一、流產非常普遍,當媽媽的人或許都曾有流產的經歷。
二、“壓力導致流產”的說法,韋國耀表示並無醫學根據,他說“壓力本身是不會造成流產。”
三、懷孕期間受到驚嚇,也不會導致流產。
四、孕婦得躺在床上不動預防流產亦是迷思的一環,他建議女性要適當運動,也要正常上班。
五、坐飛機、吃麻辣、房事,韋國耀坦言都不是導致流產的直接因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