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21/06/2024

死亡

生离死别

临终病患

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

安宁疗护义工

Kasih Hospice Foundation

黄绣晶

萧紫萍

吴玉娟

叶慧仙

安宁疗护义工/陪伴临终病患最后一哩路,也一次次直面死亡

报道:本刊张露华、摄影:本报陈世伟

,这个职称在一般人心目中,就是陪伴生命来到尽头的人走最后一哩路的义工,让病人在最后的时光过得比较舒坦,也陪伴亡者家人度过丧亲之痛。

安宁疗护义工不同于其他义工,他们接住的都是即将油尽灯枯的人,照顾时间虽然不长,但最终都是死别,如果用情太深,义工本身也会陷入悲伤之中。

ADVERTISEMENT

安宁疗护义工可以做些什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广泛,陪病人聊天、为病人做跑腿、帮病人与家人修复关系、病人家属的情绪加油站、为病人完成最后的心愿、为医护人员提供暖心的食物,这些都是义工的日常。

在2023年12月,当)义工站在台上,接受士拉央医院所颁发的年度最佳义工奖时,她与团队都感到无上荣幸,她直言只是代表团队来领这个奖,得到这个奖归功于自20年前就在士拉央医院成立安宁疗护义工团队。

在萧紫萍医生带领下, Kasih义工团队在士拉央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打破藩篱,赢得医院及病人的认可与信任。左起为萧紫萍、黄绣晶、叶慧仙及吴玉娟。

Kasih兼日照中心义工协调员医生

团队每周五到医院为病人服务,至今已10年

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理事兼日照中心义工协调员萧紫萍医生表示,士拉央医院与Kasih在2012安宁疗护病房合作成立一个日照中心,Kasih的义工团队每周五到医院为病人提供服务。

Kasih兼日照中心义工协调员萧紫萍医生

“扣除了疫情那3年,Kasih服务已经10年了。去年我们其中一名义工黄绣晶更获得医院颁发年度最佳义工奖,这对我们无疑是一项肯定与认同义工的贡献。虽然我们每周只服务3个小时,但是我们做的东西,远超所有人想像的义工工作。”

她表示,义工团队共有20人,每周五会有8至10位义工轮值到士拉央医院服务。刚成立时,她们也是遵循义工的传统模式,以陪伴病人为主。

“本地文化是以吃为开始,食物可以打破鸿沟,所以我们就开始准备一些食物带进来,给可以进食的病人与在医院陪伴的家人。”

她坦言,尽管安宁疗护病房的病人能吃的食物有限,但病人还是有所期待,哪怕只是尝一口都觉得心满意足,所以病人都很期待星期五,甚至会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想吃哪些食物,他们都会尽量满足。

成为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照顾者喘口气短暂放风

她表示,义工除了帮助病人之外,也会扮演病人与家属之间沟通的角色。

她提到,大部分在安宁疗护病房的病人都非常虚弱,很多非常简单的事情也做不来,如剪指甲、剪头发、洗头、刷牙、穿鞋等,所以当病人提出要求时,义工也会带上指甲剪、剪刀到医院,满足病人的要求。

“我们也会办活动让病人参与,如做饼干、手工,冬至的时候做汤圆,让病人在病房也能感受到欢乐气氛。我们甚至还邀请音乐家到来演奏,不但病人听得开心,连疲累的医护人员也在旁休息、充电,整个氛围都非常舒服、开心。”

萧紫萍表示,义工除了陪伴病人外,也制造机会让照顾者有个喘息的空间。很多照顾者甚至是在医院长住照顾病人,生活素质不好,所以义工到来的日子,就是照顾者可以喘息的时间,哪怕一周只有一天的3个小时空档,也可以让照顾者暂时放下照顾者身分,享受自我的时间。

她表示,在安宁疗护病房的病人,生命只有半年左右。在人生的最后一哩路,Kasih义工们引导病人与家人学习“四道人生”,这4句话听来容易,却很难说出口。通过义工的引导与牵线,病人或照顾者都可以互相“道谢、道爱、道歉、道别”,彼此都不留遗憾。

尽管很多人认为医院的义工都是面对,尤其是在安宁疗护病房服务的义工,但她却觉得,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到感恩与珍惜所拥有的,病人与病人家属都是他们的老师。

“一些国家已经设立了‘时间银行’(Timebank),希望我们的社会将来也会有这种醒觉,有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为有需要的人与社区提供帮助,哪怕只是陪伴也可以!”

士拉央医院年度最佳义工奖得奖者黄绣晶

当义工最大动力,为病人完成心愿,圆满生命

获得士拉央医院年度最佳义工奖的黄绣晶,在Kasih当义工已有18年的时间。这些年来,令她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动的一件事,就是让病人在病房见证女儿结婚的一刻。

获士拉央医院年度最佳义工奖的黄绣晶

她表示,这是一名接近临终的爸爸心愿,他想看着女儿出嫁,于是女儿就要求院方提供一个地方让她完成给父亲的敬茶仪式,医生知道后随之联络Kasih义工团队,商量如何帮病人完成心愿。

“我们帮忙把病房布置一下,四处去找结婚的装饰,最后由护士把病人推到安宁疗护病房。”

她回忆当时情况时说,病人虚弱的躺在床上,甚至无法坐起来喝女儿及女婿的奉茶,她们就用吸管及汤匙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喂病人喝,场面非常感人。

“病房内的病人、义工甚至医护人员都非常感动,事后同伴们还取笑我好像自己嫁女儿那么忙!”

她认为,义工虽然无法扭转病人的病情,但可以帮助病人完成心愿,圆满了生命,是作为义工的最大动力。

病人离世会伤心,悲伤只可以留在门后

她表示,义工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却有很大满足感。当她从职场退休,成为全职义工后,她觉得找到了人生价值,若她不是义工,她就只是一位退休人士。

“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拿奖,当我站在台上,院长颁奖给我时才知道。拿到这个奖,并不是我特别厉害,是让我代表大家接受这个奖,肯定我们为病人的付出与努力。”

她觉得,在当义工的这些日子里,她学习到很多照顾病人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只是用在医院病房里,或许有一天也可用来照顾亲人。

“无论是病人或家人,当我们有了情感联系时,死别一定会有情绪。但情绪只可以留在门后,离开病房后我们就要好好放下。”

资深义工

有8年照顾重病女儿经验,当义工回馈社会

当了19年义工的吴玉娟,她的义工起点是在吉隆坡中央医院。在成为义工之前,她也是曾经接受过义工帮助的人。

资深义工吴玉娟

“当时女儿生重病,我辞职全心照顾她,可她8年后还是走了!”

在照顾女儿的那8年期间,她累积了照顾病人的经验,于是她就决定抽出时间当义工,帮助其他与她走过同样道路的人。

“不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要怎么当义工,刚好看到报章有一则义工培训营的新闻,一切都来得刚刚好,我就报名参加课程,之后一直做义工到现在。”

她最初是在吉隆坡中央医院当义工,之后加入了士拉央医院的Kasih团队。每逢周五一大早,她都会与团队带齐装备来到医院,除了食物之外,还带上剪刀、指甲剪等用具,为有需要的病人理发及修剪指甲。

她表示,有时病人的要求很简单,如有一位病人入院后5天没有洗过澡,她要求义工帮她洗澡。

“病人身体非常虚弱,护士只是帮她抹身,但她很想有被水冲洗干净的感觉,于是我们就想到用湿毛巾帮她擦拭身体,用一个面盆盛水让她泡脚。洗干净之后,她觉得非常舒服与开心。”

她表示,她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病人,看到病人舒服的表情,就是她们最大的满足感。

她也提到,虽然安宁疗护病房的病人时日不多,面对这些短暂的生命,难免会感到伤感,但她们都知道离开病房时,就不许把情绪带出来,但可以把这些生命教育分享给家人,更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资深义工

参加义工培训营,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

叶慧仙也是一位资深义工。她是退休老师,2012年同样也是看到报章一则新闻,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下半场。

资深义工叶慧仙

“那是一则有关一个人把吸氧机捐给Kasih的新闻,当我丈夫往生后,我就把吸氧机捐给Kasih,之后还参加了义工培训营,在2013年成为Kasih义工。”

“现在回过头看,很幸运当时参加了义工培训营,让我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叶慧仙表示,当她正式出任务时,士拉央医院的安宁疗护义工团队已经组成,她跟着前辈们学习,从最基本的陪伴病人聊天,到逐渐走入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的家人,到竭尽所能地为他们完成心愿。

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看到有一名病人在医院复诊时,来日照中心休息时,义工询问病人有没有需要时,病人表示想喝杯Milo,于是义工就把饮料包交给孩子,让孩子冲泡给病人喝。

“病人接过孩子为他冲泡的Milo时,非常感动,因为孩子从来没有跟他有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从来没有主动关怀过父亲。所以义工除了可以在病痛上帮助病人之外,也可以作为病人与家人的桥梁。”

更深刻体会到感恩、谦卑、珍惜当下的重要

她表示,还有一次就是帮一位病人圆梦,带病人到海边戏水。

“病人是从新加坡回国治病,我们在病房遇到她,她说很想碰海水,于是我们商量后设法帮她完成心愿,与病人的一位朋友带着她去波德申海边玩海水。虽然这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力所及,都会设法帮病人完成他们的心愿。”

她表示,在医院度过节庆是其中一件伤感的事,所以义工团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准备应节品与病人共度佳节。有一年冬至她们准备了汤圆给病人吃,其中一位老太太看到汤圆感慨的说:“以前每年冬至我都做汤圆给孩子吃”,于是义工就多拿一碗汤圆给老太太,以便她之后拿给来探望的孩子吃。

她坦言,大多数人对义工的刻板印象,就是照顾孤独在医院就医,没有子女或亲人陪伴的病人;但这个陪伴过程只要用心,可以为病人的最后一程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没有遗憾的离开。

“有的义工表示,当了义工之后变得更加坚强,不容易哭。因为我们明白不可以与病人有太多情感连接,之后再把伤心难过的事情与其他义工分享,大家互相鼓励,再继续做下去,也从中学习到感恩、谦卑及珍惜家人的人生功课。”

相关文章:
看懂年迈父母愤怒背后的表达,不要让爱渐行渐远
把年迈的亲人照顾好,就是儿女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生命留书2.0】恰似飞鸿踏雪泥
张曼娟致照顾者:不要埋怨自己照顾得不够好,要活在当下,做自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