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21/06/2024

死亡

生离死别

临终病患

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

安宁疗护义工

Kasih Hospice Foundation

黄绣晶

萧紫萍

吴玉娟

叶慧仙

安寧療護義工/陪伴臨終病患最後一哩路,也一次次直面死亡

报道:本刊张露华、摄影:本报陈世伟

安寧療護義工,這個職稱在一般人心目中,就是陪伴生命來到盡頭的人走最後一哩路的義工,讓病人在最後的時光過得比較舒坦,也陪伴亡者家人度過喪親之痛。

安寧療護義工不同於其他義工,他們接住的都是即將油盡燈枯的人,照顧時間雖然不長,但最終都是死別,如果用情太深,義工本身也會陷入悲傷之中。

ADVERTISEMENT

安寧療護義工可以做些什麼?他們所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廣泛,陪病人聊天、為病人做跑腿、幫病人與家人修復關係、病人家屬的情緒加油站、為病人完成最後的心願、為醫護人員提供暖心的食物,這些都是義工的日常。

在2023年12月,當慈悲安寧療護基金會()義工黃繡晶站在臺上,接受士拉央醫院所頒發的年度最佳義工獎時,她與團隊都感到無上榮幸,她直言只是代表團隊來領這個獎,得到這個獎歸功於自20年前就在士拉央醫院成立安寧療護義工團隊。

在蕭紫萍醫生帶領下, Kasih義工團隊在士拉央醫院的安寧療護病房打破藩籬,贏得醫院及病人的認可與信任。左起為蕭紫萍、黃繡晶、葉慧仙及吳玉娟。

Kasih兼日照中心義工協調員蕭紫萍醫生

團隊每週五到醫院為病人服務,至今已10年

慈悲安寧療護基金會理事兼日照中心義工協調員蕭紫萍醫生表示,士拉央醫院與Kasih在2012安寧療護病房合作成立一個日照中心,Kasih的義工團隊每週五到醫院為病人提供服務。

Kasih兼日照中心義工協調員蕭紫萍醫生

“扣除了疫情那3年,Kasih服務已經10年了。去年我們其中一名義工黃繡晶更獲得醫院頒發年度最佳義工獎,這對我們無疑是一項肯定與認同義工的貢獻。雖然我們每週只服務3個小時,但是我們做的東西,遠超所有人想像的義工工作。”

她表示,義工團隊共有20人,每週五會有8至10位義工輪值到士拉央醫院服務。剛成立時,她們也是遵循義工的傳統模式,以陪伴病人為主。

“本地文化是以吃為開始,食物可以打破鴻溝,所以我們就開始準備一些食物帶進來,給可以進食的病人與在醫院陪伴的家人。”

她坦言,儘管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能吃的食物有限,但病人還是有所期待,哪怕只是嘗一口都覺得心滿意足,所以病人都很期待星期五,甚至會提前告知醫護人員想吃哪些食物,他們都會盡量滿足。

成為病人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讓照顧者喘口氣短暫放風

她表示,義工除了幫助病人之外,也會扮演病人與家屬之間溝通的角色。

她提到,大部分在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都非常虛弱,很多非常簡單的事情也做不來,如剪指甲、剪頭髮、洗頭、刷牙、穿鞋等,所以當病人提出要求時,義工也會帶上指甲剪、剪刀到醫院,滿足病人的要求。

“我們也會辦活動讓病人參與,如做餅乾、手工,冬至的時候做湯圓,讓病人在病房也能感受到歡樂氣氛。我們甚至還邀請音樂家到來演奏,不但病人聽得開心,連疲累的醫護人員也在旁休息、充電,整個氛圍都非常舒服、開心。”

蕭紫萍表示,義工除了陪伴病人外,也製造機會讓照顧者有個喘息的空間。很多照顧者甚至是在醫院長住照顧病人,生活素質不好,所以義工到來的日子,就是照顧者可以喘息的時間,哪怕一週只有一天的3個小時空檔,也可以讓照顧者暫時放下照顧者身分,享受自我的時間。

她表示,在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生命只有半年左右。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Kasih義工們引導病人與家人學習“四道人生”,這4句話聽來容易,卻很難說出口。通過義工的引導與牽線,病人或照顧者都可以互相“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彼此都不留遺憾。

儘管很多人認為醫院的義工都是面對生離死別,尤其是在安寧療護病房服務的義工,但她卻覺得,在服務過程中學習到感恩與珍惜所擁有的,病人與病人家屬都是他們的老師。

“一些國家已經設立了‘時間銀行’(Timebank),希望我們的社會將來也會有這種醒覺,有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為有需要的人與社區提供幫助,哪怕只是陪伴也可以!”

士拉央醫院年度最佳義工獎得獎者黃繡晶

當義工最大動力,為病人完成心願,圓滿生命

獲得士拉央醫院年度最佳義工獎的黃繡晶,在Kasih當義工已有18年的時間。這些年來,令她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動的一件事,就是讓病人在病房見證女兒結婚的一刻。

獲士拉央醫院年度最佳義工獎的黃繡晶

她表示,這是一名接近臨終的爸爸心願,他想看著女兒出嫁,於是女兒就要求院方提供一個地方讓她完成給父親的敬茶儀式,醫生知道後隨之聯絡Kasih義工團隊,商量如何幫病人完成心願。

“我們幫忙把病房佈置一下,四處去找結婚的裝飾,最後由護士把病人推到安寧療護病房。”

她回憶當時情況時說,病人虛弱的躺在床上,甚至無法坐起來喝女兒及女婿的奉茶,她們就用吸管及湯匙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喂病人喝,場面非常感人。

“病房內的病人、義工甚至醫護人員都非常感動,事後同伴們還取笑我好像自己嫁女兒那麼忙!”

她認為,義工雖然無法扭轉病人的病情,但可以幫助病人完成心願,圓滿了生命,是作為義工的最大動力。

病人離世會傷心,悲傷只可以留在門後

她表示,義工的工作雖然忙碌,但卻有很大滿足感。當她從職場退休,成為全職義工後,她覺得找到了人生價值,若她不是義工,她就只是一位退休人士。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拿獎,當我站在臺上,院長頒獎給我時才知道。拿到這個獎,並不是我特別厲害,是讓我代表大家接受這個獎,肯定我們為病人的付出與努力。”

她覺得,在當義工的這些日子裡,她學習到很多照顧病人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只是用在醫院病房裡,或許有一天也可用來照顧親人。

“無論是病人或家人,當我們有了情感聯繫時,死別一定會有情緒。但情緒只可以留在門後,離開病房後我們就要好好放下。”

資深義工吳玉娟

有8年照顧重病女兒經驗,當義工回饋社會

當了19年義工的吳玉娟,她的義工起點是在吉隆坡中央醫院。在成為義工之前,她也是曾經接受過義工幫助的人。

資深義工吳玉娟

“當時女兒生重病,我辭職全心照顧她,可她8年後還是走了!”

在照顧女兒的那8年期間,她累積了照顧病人的經驗,於是她就決定抽出時間當義工,幫助其他與她走過同樣道路的人。

“不過,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要怎麼當義工,剛好看到報章有一則義工培訓營的新聞,一切都來得剛剛好,我就報名參加課程,之後一直做義工到現在。”

她最初是在吉隆坡中央醫院當義工,之後加入了士拉央醫院的Kasih團隊。每逢週五一大早,她都會與團隊帶齊裝備來到醫院,除了食物之外,還帶上剪刀、指甲剪等用具,為有需要的病人理髮及修剪指甲。

她表示,有時病人的要求很簡單,如有一位病人入院後5天沒有洗過澡,她要求義工幫她洗澡。

“病人身體非常虛弱,護士只是幫她抹身,但她很想有被水沖洗乾淨的感覺,於是我們就想到用溼毛巾幫她擦拭身體,用一個面盆盛水讓她泡腳。洗乾淨之後,她覺得非常舒服與開心。”

她表示,她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病人,看到病人舒服的表情,就是她們最大的滿足感。

她也提到,雖然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時日不多,面對這些短暫的生命,難免會感到傷感,但她們都知道離開病房時,就不許把情緒帶出來,但可以把這些生命教育分享給家人,更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

資深義工葉慧仙

參加義工培訓營,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

葉慧仙也是一位資深義工。她是退休老師,2012年同樣也是看到報章一則新聞,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下半場。

資深義工葉慧仙

“那是一則有關一個人把吸氧機捐給Kasih的新聞,當我丈夫往生後,我就把吸氧機捐給Kasih,之後還參加了義工培訓營,在2013年成為Kasih義工。”

“現在回過頭看,很幸運當時參加了義工培訓營,讓我退休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葉慧仙表示,當她正式出任務時,士拉央醫院的安寧療護義工團隊已經組成,她跟著前輩們學習,從最基本的陪伴病人聊天,到逐漸走入他們的生活,接觸他們的家人,到竭盡所能地為他們完成心願。

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案例,看到有一名病人在醫院複診時,來日照中心休息時,義工詢問病人有沒有需要時,病人表示想喝杯Milo,於是義工就把飲料包交給孩子,讓孩子沖泡給病人喝。

“病人接過孩子為他沖泡的Milo時,非常感動,因為孩子從來沒有跟他有過這樣的互動,孩子從來沒有主動關懷過父親。所以義工除了可以在病痛上幫助病人之外,也可以作為病人與家人的橋樑。”

更深刻體會到感恩、謙卑、珍惜當下的重要

她表示,還有一次就是幫一位病人圓夢,帶病人到海邊戲水。

“病人是從新加坡回國治病,我們在病房遇到她,她說很想碰海水,於是我們商量後設法幫她完成心願,與病人的一位朋友帶著她去波德申海邊玩海水。雖然這不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但只要我們能力所及,都會設法幫病人完成他們的心願。”

她表示,在醫院度過節慶是其中一件傷感的事,所以義工團每逢過年過節都會準備應節品與病人共度佳節。有一年冬至她們準備了湯圓給病人吃,其中一位老太太看到湯圓感慨的說:“以前每年冬至我都做湯圓給孩子吃”,於是義工就多拿一碗湯圓給老太太,以便她之後拿給來探望的孩子吃。

她坦言,大多數人對義工的刻板印象,就是照顧孤獨在醫院就醫,沒有子女或親人陪伴的病人;但這個陪伴過程只要用心,可以為病人的最後一程留下美好的回憶,讓他們沒有遺憾的離開。

“有的義工表示,當了義工之後變得更加堅強,不容易哭。因為我們明白不可以與病人有太多情感連接,之後再把傷心難過的事情與其他義工分享,大家互相鼓勵,再繼續做下去,也從中學習到感恩、謙卑及珍惜家人的人生功課。”

相關文章:
看懂年邁父母憤怒背後的表達,不要讓愛漸行漸遠
把年邁的親人照顧好,就是兒女獻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生命留書2.0】恰似飛鴻踏雪泥
張曼娟致照顧者:不要埋怨自己照顧得不夠好,要活在當下,做自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