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动力青年

|
发布: 10:00am 22/06/2024

自杀

青少年

情绪

辅导

秘密

生命线协会

青春期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接住青少年驛動的情緒——生命線協會95少年特使

青年特约作者:林僡譞

生活在家庭與學校保護下,會有壓力嗎?也許在成人眼中,他們是最幸福的一群,不必為生活奔波勞碌。然而,根據皇家警察的統計,在2019到2021年間,15到18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佔全馬自殺總人數的一半,達到驚人的51%。這驚人的數據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理事、資深講師兼輔導組組長陳碧君碩士。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理事,同時也是該協會資深講師兼輔導組組長陳碧君碩士透露:“處在的中學生非常渴望與他人交往,並希望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接受他。然而,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心中逐漸有了不想讓他人知道的。在遇到事情時,他們可能不知道應該找誰述說,只能把秘密埋在心底。時間長了,這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秘密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生命線協會講師兼輔導義工黃玉玲碩士則以自我概念(self concept)說明青少年所面對的困境。“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分為‘4個我’,分別是生理我、情緒我、社會我與智慧我。

ADVERTISEMENT

生命線協會講師兼輔導義工黃玉玲碩士。

“生理我是指青少年怎麼看待他在身體上的改變,如覺得別人長得帥,自己長得丑時,可能會滋生容貌焦慮。情緒我是指青少年如何面對生活上的困境,遇到理想與現實不符的情況時怎麼去舒緩自己的情緒。社會我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互動,處於這階段的青少年很在意別人的評價以及自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表現達不到預期時就會有情緒(情緒我)。智慧我則與青少年的個人能力有關,比如青少年的長處、技能、興趣等,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這“4個我”代表的是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方方面面,如果這4個我的其中之一出現狀況而沒有及時疏導,可能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一次次的模擬演練後,學員更有信心陪伴遇到困擾的朋友。

青少年輔導青少年可行嗎?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摸索階段,這時的他們會有很多理想,當這些理想與現實有所衝突時,也會導致青少年內在的衝突。從數據上來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已到了嚴重階段,為此,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自2021年起推出“關愛少年愁”系列活動,旨在幫助青少年面對成長階段的心理問題。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一群人很重要,那就是同為中學生的同儕。
生命線協會執行長兼資深講師謝成碩士透露:“當青少年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或老師談。很多時候,他們會找他們的朋友、閨蜜訴苦,大人反而是最後一個知道孩子面對問題的人。”正因如此,生命線協會推出“95少年特使”培訓計劃,希望中學生在遇到面對困擾的同伴時,能夠知道如何去回應與協助。

生命線協會執行長兼資深講師謝成碩士。

黃玉玲補充道:“沒有受過訓練的青少年在面對同儕的傾訴時,往往不知道怎麼去接住對方的情緒,給予適當的回應。假設一個沒有受過訓練的青少年在遇到難過的朋友時,他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你為什麼哭?’但如果一個青少年學習過回應的技巧,他就可以帶著好奇詢問‘你看起來很傷心,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慢慢說’,這樣就能透露出願意聆聽的聲音,也能讓對方更願意吐露心聲。”
此外,如果一個青少年遇到朋友向他透露自殘或自殺的想法時,難免會感到害怕,進而逃避繼續談這個問題。然而,對萌生自殺想法的人而言,我們越不願去談,他越容易感覺孤獨。謝成透露:“通常我們與萌生自殺或自殘想法的人深入溝通後,會發現陪伴的過程不是想像中的可怕,只要我們具備相關的認知,其實陪伴的方式和往常一樣。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人聆聽、陪伴他,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感受到被理解和與人連結的感受後,可能他的自殺意願就會降低。所以,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通過演練,告訴青少年面對有自殺想法的朋友時雖然會壓力,但不必過於害怕,只要像平常一樣陪伴他,聆聽他的煩惱,之後再鼓勵他與輔導老師談一談,尋求大人們的協助。”

講師教導學員如何更敏銳地覺察具有自我傷害念頭的同學,並予以及時的援助。
透過情緒雕塑,帶領員引導學員瞭解“感受情緒”的重要性。

95少年特使扮演陪伴者角色
也許有人會問,少年特使同樣是中學生,他們有能力輔導朋友嗎?如果以狹義的輔導定義來看,真正的輔導應該由受過專業培訓,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理論的輔導員,在注意安全與隱私的環境(輔導室)中進行。在馬來西亞,只有完成輔導學士或碩士課程,並向馬來西亞輔導協會(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註冊的輔導員才能進行輔導。顯然,僅受過短期培訓的少年特使不具備為他人進行輔導的條件。
然而謝成認為,少年特使雖不具備輔導資格,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與學校的輔導老師不同。學校輔導老師是經過專業培訓,有足夠的理論背景作支撐,能夠陪伴學生深入地探討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們的95少年特使雖不能做到這一點,但他們卻扮演著陪伴者的角色。因為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有見輔導老師的勇氣,而我們受過訓練的95少年特使可以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在朋友遇到問題的時候先接住他們的情緒,需要的時候再鼓勵與陪伴他們尋求輔導老師的幫助。”
同時也是獨中心理輔導老師的黃玉玲進一步補充道:“學校的輔導老師其實處於被動的狀況,因為學生人數眾多的關係,我們很難及時發現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學生,只能等學生被教師推薦,或是主動前來尋求幫助。因此,如果他的朋友在發現他面對問題時能夠及時陪伴他,鼓勵他們前來接受輔導,就能減少青少年走上絕路的幾率。”

學員透過各項體驗活動,更深刻理解同理心的重要。

學會自助,方能助人
少年特使在同儕中扮演著“陪伴者”的重要角色,培訓的第一部分就是教他們如何“自助”。
謝成透露:“少年特使的培訓時長是30個小時,橫跨1至2個月,每次培訓時數大約4至5個小時。這30個小時中,我們會教導他們‘自助’和‘助人’2個方面的內容。在‘自助’的部分,我們會透過活動讓青少年自我觀照,讓他們看見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況,以及當下的情緒與壓力源自哪個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帶領員會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盲點,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情緒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擁有接住他人情緒的能力。”
當他們的情緒得到舒緩後,青少年會學習一些簡單的輔導技巧,包括開放式的問題、如何肯定和讚美他人、正確運用同理心以及面對朋友的訴苦時如何整理和反應。
簡單來說,少年特使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問二應三轉介”,即詢問求助者所遇到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回應,讓求助者不再孤單,如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則轉介給學校的輔導老師。這樣的培訓能在無形中增加青少年對心理問題的敏感度,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現自己或他人所面對的心理問題,並及時尋求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培訓前與培訓後對參與者所做的心理韌性評估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的結果顯示,受訓後的學員的心理韌性分數從36.03提高到43.37,顯示我們的培訓對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有很大的幫助。”謝成進一步說道,為了讓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也能參加課程,在報名時徵收的RM300報名費,也將在課程結束後退回給出席率達75%的參與者。“因此,我們也需要外界的贊助,讓我們能夠舉辦更多場培訓,讓更多青少年擁有足夠的知識幫助遇到困境的朋友。”
“95少年特使”的“95”寓意“救我”,希望人人都有自救和求救的能力與意識。這也是生命線協會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所在。

輔導熱線 : 03-4265 7995
每週一至週五 9.30am-10.30pm
每週六 2.30pm-5.30pm

小夜班專線 : 011-5779 5803 / 011-5779 5813
每週五及週六 10.30pm-1.30am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推廣文學教育 亟需各方聯手 ——“中學老師的文學課堂” 華文老師文學教學研討和演繹觀摩會
【《學海》少年/從心得力】奇怪,人不累,心很累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華校子弟為校募款,應該不應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