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家庭主妇,热爱文字,勤于笔耕,每天在煮三餐煮文为乐。FB专页:海角小筑。电邮:suterateo@yahoo.com.tw
脑退化症老人就像隐藏在贝壳中的珍珠,虽然外表寻常,但内心深藏着璀璨的灵魂。脑退化症(俗称痴呆症或失智症),是多种脑部功能衰退疾病的总称,包括记忆丧失、情绪变化、思维和语言困难。尽管这些症状初期看似轻微,但会逐渐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是马来西亚在迈入人口老龄化时急需面对的问题。
ADVERTISEMENT
你对脑退化症老人了解有多少?你是否关心过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你听说过脑退化症,但你知道这些老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社会中,脑退化症老人往往被边缘化、被遗忘。然而,“被遗忘的珍珠”快闪咖啡馆却为他们点亮了希望之光。这个活动不仅与老年人紧密相连,更是爱与关怀的集结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看看爱与关怀如何改换他们的生活。

发掘珍珠的光芒
今年2月,一场名为“被遗忘的珍珠”的快闪咖啡馆就此拉开帷幕。这次定名为“被遗忘的珍珠”,就是要让大众去发掘珍珠的光芒。而“快闪咖啡馆”的打造就是为了让这些老人能够透过自身的努力,参与到活动当中,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筹备的半年里,全体上下都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当天,老人充当服务员的身分,为他们的家人献上餐饮。而家人会耐心地等待食物上桌。吃饱喝足后,他们还会一起跳舞、共同玩游戏。在如此欢乐的氛围中,那一朵朵笑靥,笑得见牙不见眼,开得何其灿烂。直到临别依依的分享会上,也有人感触落泪。可是,这些泪水并非忧伤,而是为这些老人而感到开心、触动。
然而,“被遗忘的珍珠”快闪咖啡馆原是一所乐龄中心,这所乐龄中心也是全马唯一一家为脑退化老人提供客制化整体和个人中心治疗的日托中心——峇眼专科医院乐龄中心。在这里,有家人、照护者和自愿者照顾及陪伴他们一些游戏和活动,包括感统游戏、看电影、团康活动等。

脑退化症并不可怕
乐龄中心的活动协调员曾琬茗也借机分享了她的心得。作为社会老年学博士和马来西亚养老院运营者协会副主席,她在此领域已有20年时间。同时,她是新加坡卫生部的注册护士,对于照顾老人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来,她更是到处演讲,宣导如何照顾好脑退化老人。曾琬茗表明脑退化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众的负面标签将他们置于风口浪尖之中,遭受误解之痛。其实这些老人曾经也是国家的栋梁,为国、为社会、为家都付出良多。只因脑部损伤,他们失去了部分能力,变得无所作为,甚至遭扫去见不得人的角落。有些孩子还会把他们关在房里,或者不准他们在客人面前开口说话。种种令人心酸和瞠目结舌的故事,时刻都在周围上演着。因此,曾琬茗呼吁社会要更多地理解和关怀这些老人,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
尊重沒有想像中困難
“你看,这么大的厨房,就是其中一个爱干净又有效率的珍珠,与我们一起清理的。虽然有时她会重复洗盘子,不过我们都会让她去发挥。做完了,我会真心对她说谢谢,谢谢她为我们打造一个清洁的厨房。”曾琬茗谈及对老人表示尊重其实没有大家想像中的困难,保留他们旧有的习惯,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除了在行为上给予重视,更要细心呵护他们的情绪,给予充足的安全感。当中心的员工在换班时,他们不会跟老人们说再见。因为这样的小细节可能触发他们的意识,提醒他们这里并非自己的家,从而引发对家的渴望和焦虑。

以爱灌溉 璀璨如夜明珠
在中心,每天都会有许多突发情况。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情况并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中心的员工将这些情景制成视频,并分享在脸书上,传授正确的应对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还能为更多家庭提供实用的建议。例如,对于老人坚持出外工作,员工会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愿望,耐心解释当前的状况,并尝试安排一些室内活动,给他们一种完成任务的满足感。曾琬茗也给予劝告说,“千万别跟他们硬碰硬,最终是会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我们要先了解他们的恐惧点,才能对症下药。”
爱与关怀的道路
作为经验丰富的照顾者,曾琬茗认为,“照顾者是必须要有一个团队互相帮忙的。如果是24小时的贴身照顾者,容易会出现情绪失控、暴力事件。因此,他们必须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灵健康,要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喜爱的事情,才能取得平衡,对彼此都好。” 那些曾经枯萎与安静的老年人,因为有人以爱灌溉,逐渐变得开朗合群。在团队的支持和爱的关怀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照顾者也能够在保持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尽管中心内大家相处得很和谐,但曾琬茗的愿景远不止于此。她曾到访日本神奈川县的一个镇,了解到那里的社区居民如何共同努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她强调,现在的努力是为未来做准备,因为我们有可能会面临脑退化的挑战。她渴望建立一个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关心脑退化老人,尊重他们的尊严的社会。因此,她希望通过这样的社会结构,提供更多互助机会,消除对脑退化症的偏见和误解。她坚信,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摆脱孤独和边缘化,这也为未来的我们铺就了一条充满爱与关怀的道路。
由此可见,只要大家让老人继续发挥自身的闪光点,他们的余生才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璀璨如夜明珠。无论是参与社区活动、分享人生经验,还是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都能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新的意义和成就感。在这样充满理解和关爱的环境中,老年人的每一天都能焕发光彩,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我听见】死亡来临时,让我们无遗憾道别 看懂年迈父母愤怒背后的表达,不要让爱渐行渐远 把年迈的亲人照顾好,就是儿女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看到《活力副刊》的新年征文题目时,感觉脑袋一片空白。这当然不是说我从未有过失言而后悔的时候,只是突然需要回想并整理成文字,不免有种重新翻翻找找一些不好的回忆的感觉。本来还在烦恼着,除夕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特别懊悔。
那天,我收到了久未联系的大学同学传来的讯息,内容很长,除了提及一些近况,还说她今年回到马来西亚了,如果时间能碰得上,或许可以见一面。因为曾经失联过很长一段时间,再收到她的讯息,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觉得有些意外——原来她还记得我。
我们当年都是到台湾留学的大马人,也因此熟识起来。有趣的是,当年坚定地要回国工作的她留在了台湾,而想留在台湾的我,因缘际会下回到了马来西亚工作。当彼此不再身处于同一片土地上,又因为工作而各忙各的,联系的频率便逐渐减少。
懊悔自己说话不经大脑
我们上一次联系,是当年疫情很严重的那段时间,我得知她的父母因为冠病先后去世的时候。当时她无法从台湾回到马来西亚,家里突遭噩耗,只能由她留在马来西亚念大学的弟弟去操办一切。当时,最令我们担心的是,我们和她失联了——她不接电话也不回讯息,相隔了一片大海的我们竟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联系上她。想着她需要一些时间疗伤,我后来不再给她打电话,只留下讯息,告诉她如果有任何需要,就算只是说说话,我也一直会在。
那封讯息,在3年多后的今天收到了回复。她在讯息里说,那段时间她真的没有力气和人交流,所以才一直没有回复我们的讯息。事情发生后,她接受了心理治疗,现在逐渐在重新站起身的阶段,而她接下来想迈出的那一步,就是回到马来西亚,看一看爸爸妈妈现在住的“家”。
我当时回复她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说话不经大脑。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过了几年,行动管制令也已经取消许久,我下意识问她:“这些年你一直没有回来过吗?”我们使用LINE来对话,所以讯息一发出去,我便看到她迅速地已读,我想撤回也为时已晚。
讯息发出去后,我便后悔了,毕竟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冒昧。我想再补充说一些什么,可脑子总在需要的时候转不动,所以我盯着手机屏幕犹豫许久,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发出去。她那边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复,回的内容蛮长的,大致是在说自己没办法接受这件事,严重的时候,想到要回马来西亚,生理上便会有应激反应,实在是没有办法。
我能理解她,所以更为自己的那句话感到懊悔。尽管没办法完全地感同身受,但我知道,她今年选择迈出这一步一定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用了很多的勇气,而我那句话,就像在责问她这几年为什么要逃避。事后我向她道歉,她却说,只有我会因为说了这样的话而道歉,她知道我不是有意的,所以没关系。
我想,在她躲起来疗伤的这几年里,“你为什么不回家”这样的问题,她已经被问了好多好多遍。可能大家都没有想揭她伤疤的意思,可这对她来说,大概就是一次一次被钝刀划伤——或许不至于一刀毙命,可伤痕累累的心怎么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呢?
长大后就一直提醒自己,说话前要三思,可我们毕竟不是机器,人总是会有犯错的时候。我想,说错话之后要引以为戒,不在同一个坑跌倒两次,这才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