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2:30am 22/06/2024

戴小华

王蒙

戴小华

王蒙

戴小華 / 王蒙與馬來西亞

作者:戴小华

【文明互鑑與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

,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擔任中國文化部部長,榮獲中國文壇最高榮譽的“茅盾文學獎”,並在2019年中國慶祝70週年國慶前夕,榮獲國家主席親自頒發的“人民藝術家”榮譽勳章。在他長達七十年的文學創作和研究活動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卓越的文學才華享譽全球。

ADVERTISEMENT

而馬來西亞,作為最早和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王蒙與馬來西亞的緣分始於1993年。至今他共來馬4次,主講了8場講座,並受邀擔任《馬華文學大系》推介儀式的主禮嘉賓。他的足跡遍及西馬的吉隆玻,檳城,麻六甲,新山及東馬沙撈越的詩巫,古晉等城市,深受當地讀者喜愛與尊重。此外,他還兩次受邀線上上與馬來西亞的文學愛好者交流。

本文作者戴小華與王蒙的合照。
本文作者戴小華與王蒙的合照。

王蒙先生不僅與馬來西亞有著深厚的情誼,併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及中馬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下是王蒙先生參與馬來西亞活動的概述:

(一)1993年3月29日至4月4日,王蒙受星洲日報之邀為花蹤文學“悠悠寸草心”系列講座主講。

王蒙伉儷當天早上10點30分抵達吉隆玻梳邦國際機場,受到《星洲日報》時任總編輯劉鑑銓、時任市場開發及公關經理葉茂和,時任文教組主任蕭依釗、時任中國駐馬大使館一等秘書李家祿以及時任《華校生》主編張千玉等的熱烈歡迎。

接著一行人,前往《星洲日報》總社與該報同事進行交流。王蒙不僅是傑出的作家,也是幽默大師,即便他被記者問到嚴肅及尖銳的課題,仍能以他的智慧和幽默化解。

午餐後,他提出要去拜訪闊別已久的父輩傅吾康教授。傅教授是德國著名的漢學家,曾經和王蒙的父親設立中德學會,並出版過《中德學志》。傅教授曾經編過多本具有歷史性的書籍,包括主編《印尼華文銘刻彙編》及合編《馬來西亞華文銘刻萃編》。他在1963年還協助馬來亞大學開辦中文系,並擔任過該校中文系教授。

據王蒙指出,王蒙的父親王錦第曾參與他設立的在“中德學會”一些學術活動,他今年已80高壽。小時候,年輕的傅叔叔曾將他扛在肩膀上把玩,至今他倆已有三十多年沒有見面。傅的女兒在北京時,聽說王蒙受到新加坡文化部藝術委員會邀請,便告訴了爸爸,因而傅教授便推動了《星洲日報》邀請王蒙來馬。

據當時《星洲日報》的新聞報導,他們在傅教授住所,興致勃勃的閒話家常,從近況,生活點滴到回憶往事,逗留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才互相依依不捨道別。臨走時,傅教授表示將會出席聆聽王蒙在吉隆玻的講座。

第一場講座:《當你拿起筆~作家與社會》

主辦:星洲日報

時間:3月30日晚上7點30分

地點:馬華公會大廈禮堂

第二場講座:《悠悠寸草心~王蒙的創作道路》

主辦: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及檳州華人大會堂文教組

時間:3月31日晚上7點30分

地點:檳州華人大會堂

第三場講座:《文學的誘惑》

主辦:星洲日報及寬柔校友會

時間:4月1日晚上7點30分

地點:寬柔中學圖書館冷氣講堂

時任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在主持開幕儀式上,感謝王蒙能夠接受星洲日報邀請,出席這項具有特殊意義的講座會。他形容王蒙是一名閱歷豐富、才氣橫溢、勇氣過人和堅持理想的作家,我們應該從他身上,獲得最大的啟示、教育和鼓舞。

王蒙以他簡練的語言,說出了文學和社會的關係。他說,自古以來,文人就有這樣的心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文學家應該承認文學對社會的直接作用是有限的,偉大的作品能為國家增添光彩,但是不能企圖通過文學直接改變社會。

他也說,文藝創作的總體表現,不僅是一個民族精神活力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最富於創造力、想像力、探索精神、才華智慧和內在激情的文化載體。“如果文藝氣氛沉悶,單調,和淺薄,將代表著民族生機的扼殺和精神的貧困。所以,作家的自我鞭策和努力,坦蕩和開放的胸懷,在自己美好的土地上和多元的社會中,攝取豐富的養分,也是極為重要的。”

王蒙首次來馬的三場精彩講座,吸引了眾多的文學愛好者,讓大家獲益匪淺,也對馬來西亞作家深具啟發性。4月3日晚,馬來西亞國家文學獎得獎人也是馬中友好協會主席烏斯曼阿旺特別設宴款待王蒙。原來烏斯曼阿旺在1988隨馬來西亞語文出版局訪問團到北京訪問時,認識當時身為文化部長的王蒙,並送給他一件大馬峇迪襯衫。當時他就邀請王蒙來馬訪問。

晚宴上,王蒙提及烏斯曼阿旺5年前送給他的那件峇迪襯衫,在夏天穿起來特別舒服,雖然因歲月而褪色了,但他還是愛不釋手。

烏斯曼阿旺這次又送了一件比5年前更漂亮的峇迪襯衫給王蒙,並打趣說:“這件絕不會褪色。”

王蒙接過立即穿上,表示他對這份友情的重視與珍惜。

當年刊登王蒙來馬新聞的報章。
當年刊登王蒙來馬新聞的報章。
當年刊登王蒙來馬新聞的報章。

(二)1997年8月9日及18日,王蒙受邀擔任由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及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主辦“紮根本土,面向世界”馬華文學國際研討會的主題演講嘉賓以及星洲日報主辦的3場《花蹤》文學講座

主題演講:“紮根本土,面向世界”

主辦: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及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

時間:8月9日及10日早上9點至下午5點

地點:吉隆玻聯邦大酒店宴會廳

這項馬華文學國際研討會是由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主席陳廣才副部長(時任能源,電訊及郵政部副部長)和時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雲裡風擔任聯合主席。研討會共邀請了來自馬、中、新、日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23位學者作家出席擔任主講人,並特別邀請王蒙擔任主題演講嘉賓。

他在講詞指出,為共同傳播及弘揚中華文化,華文文學創作是不需分類的。他說,有華人作家以不同的語文創作,傳遞中華文化是值得高興的,因為在傳揚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是無需去計較以何種語文創作。“當然,華文文學本就是源自中華文化,使用華文寫作是最自然不過的。”

他強調,華文寫作本身就是具有世界性的,只要漢語繼續存在,華文寫作就會一直下去。同時,他對大馬華人如此熱愛中華文化及其華文文學感到高興,希望此種熱誠延續下去。

籌委會主席及時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戴小華也發出同樣心聲:“馬華作家在國內外嶄露頭角,頻頻得獎;遺憾的是,我國政府始終未給予馬華文學應有的地位和肯定,將之納入國家文學主流。然而,馬華作家就是靠著這種熱忱和堅持,在有限的報章與雜誌園地上努力耕耘,馬華文學也才漸有所成。”

研討會後,又舉行了一場以“馬華文學史:反思與展望”為主題的座談會。活動結束後,當地《中國報》在1997年8月15日的專題報導中說:“各地學者都對研討會盛讚不絕,從組織策劃、安排、節目編排、人數反應都讓學者稱讚,這也可以成為馬華文學的一份驕傲吧!”

(二~1)第一場講座:《文學、生活與人生》

主辦:星洲日報

協辦:詩巫中華總商會教育組、沙撈越華族文化協會文學組、沙撈越詩巫留臺同學會、詩巫南大校友會聯合會

時間:1997年8月13日晚上7點

地點:詩巫中華總商會道賞堂

第二場講座:《文學、生活與人生》

主辦:星洲日報

協辦:古晉南大校友會及沙撈越星洲詩社

時間:8月15日晚上7點

地點:古晉河濱大酒店沙撈越廳

第三場講座:《文學、生活與人生》

主辦:星洲日報,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及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

時間:8月17日晚上7點30分

地點:吉隆玻星洲日報禮堂

王蒙在這三場講座中說明,文學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文學,就更瞭解人生、社會、歷史、瞭解自己和別人。儘管文學是一面鏡子,但具體研究起來,又有分歧的一面。因為文學畢竟是平面的鏡子,而且還帶著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見解、傾向。誰能衡量這面鏡子?生活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沒有人能給一一劃分清楚。

他又指出,文學也可以說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鏡子、又是生活的花朵、文化的結晶、啟蒙的武器、甚至是健康的療效鑰匙,又可以是一種夢想,對現實生活的“補足”。

一群對文學抱著熱愛,追尋《花蹤》的文學愛好者,皆不約而同的趕赴《文學、生活與人生》不同場次的文學邀約,感受了王蒙帶給大家的文學激盪與盛情。

(三)2004年5月23日,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主辦《馬華文學大系》推介禮及王蒙講座會。

《馬華文學大系》是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費時8年,編輯完成包括: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二冊、散文二冊、詩歌二冊、戲劇、評論、史料6大類文體,收錄自1965年至1996年32年間的馬華文學作品,總字數超過5百萬字。這十部系列叢書,讓人們從前人創作的思潮、內容、形式、觀點的變化,瞭解到前人當年所走過的時代發展、地域民族、社會文化、心靈演化的窗口;反映出不斷變化的馬華文學的文學觀和美學觀。這些作品,為馬來西亞華社留下了珍貴的文字記錄。

該會特別邀請享譽國際文壇的作家王蒙與時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暨該套文學大系的執行總編輯戴小華,總編輯雲裡風及主編何乃健、李錦宗、碧澄、李憶君、馬侖、柯金德、陳奇傑、謝川成共同推介。推介禮在馬華大廈視聽室舉行,吸引了6百多位出席者。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將《馬華文學大系》分別贈送給馬來西亞各大學及中學的圖書館,各華文報資料室,華社資料研究中心,董總,教總以及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珍藏。

推介禮過後就是王蒙的專題講座《生活中的文學》。

他說,無論身處哪個時代,受什麼樣的觀念影響,都有熱騰騰的生活,都有衣食住行,都有善惡美醜,都有對美好人生的期待。因而,他強調,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是不斷迭代變更的寫作理念中的不變量,是作品走向經典的寬闊大道。生活絕不是觀念的圖解,也不是觀念的衍生品。生活就是人民,是活生生的人。他表示,他愛生活勝過愛自己。

(四)2016年11月19日馬來西亞隆雪中華總商會主辦“一帶一路華文文學新出路”講座會,特別邀請王蒙以《永遠的文學》為題,暢談了他對文學深切,熱烈的感受。

王蒙先生從“文學的來源”,“文學對人生的領悟和意義”,“文學挽救生命,創造年輕的心態”,“青春的力量”四個方面闡述了文學的永恆性。他並與聽眾交流了自己與文學的緣分和感概。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創造力和生命力讓他非常感動。與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不同,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發展並不容易,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非常難得,這是馬華作家用最純潔的理想主義熱情來傳承中華文化並堅持用華文創作文學作品的結果。

講座會上,王蒙引經據典,通過成語典故和歷史故事,鮮明生動地闡述了中文的魅力。他說,文學的作用在於傳達意識,通過語言激發想像力,讓思維達到最高境界。儘管是在多媒體時代,文學依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隔天晚上,時任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黃惠康大使特別在官邸設家宴招待王蒙伉儷。我很榮幸忝陪末座。

(五)2022年2月19日~2月27日“漢語橋”中馬友好交流華文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正音特色冬令營,由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總會文教發展委員會聯合承辦,邀請王蒙在開營儀式上視頻致辭。

這項活動獲得了廣大馬來西亞國際中文學習者的熱烈回應,160位馬來西亞營員通過雲端參加了此次“漢語橋”冬令營活動。

開營儀式上,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院長李懷亮教授和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總會文教發展委員會主席戴小華分別致辭,他們表示,此次冬令營旨在加強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人文交流,為中馬青少年搭建共用、共賞、共話的橋樑。

此次冬令營非常榮幸邀請了人民藝術家,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視頻致詞。王蒙先生在致詞中表示,語言是我們的心聲,語言是交流的橋樑,相信通過“漢語橋”中文正音課程,中外人民會有更好的交流,更好的理解。王蒙先生還深情並茂地朗誦了他的小說《青春萬歲》序詩片段,引領大家走進不一樣的青春歲月。特別驚喜的是,馬來西亞的青少年營員們,接力朗誦《青春萬歲》序詩,以特別的方式致敬王蒙先生。

另外再補一些小插曲:

如果論及王蒙與馬來西亞個人交往最多的,就是與他有同鄉之誼,曾擔任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以及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的戴小華。由於馬來西亞的華裔絕大多數祖籍是福建、廣東和海南。戴小華祖籍卻是河北滄州,因此,在海外與王蒙見面能以家鄉話聊天,故倍覺親切。而且,他們曾共同受邀出席1995年9月下旬,由中國小說學會和天津師大中文系主辦,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年會;1995年11月上旬,由中國作家協會和臺灣“聯合報文化基金會”聯手,在威海市召開的“人與大自然—環境文學研討會”;1997年11月《滄州日報》和《滄州晚報》總編輯劉桂茂策劃邀請滄州籍作家“故鄉行”的系列活動;2019年中國官方在北京主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因而與王蒙先生有更多接觸的機會,也慢慢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此外,2021年6月隆雪中華工商總會,主辦有著馬華文壇終身成就獎之譽的“馬華華文文學獎”頒獎典禮時,主辦單位在獲獎人戴小華事先不知情下,特別邀請王蒙先生為她送上驚喜和祝福,作為彌補疫情期間無法舉行線下頒獎禮的遺憾。

王蒙來馬期間,許多與他接觸過的人,覺得雖然他在中國文壇和國際上享有盛譽,而且曾經貴為中國文化部長,然而,他客隨主便、平易近人、虛懷若谷、毫無架子,實屬難得。相信這跟他的個人修養及人生閱歷有關。

王蒙來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激盪和啟發,還有很多生活中的態度和哲理。最重要的是,讓我引述世界華文媒體董事會主席張曉卿的這段話:“王蒙雖然歷經磨難,但是他內心的赤忱、良知、正義和道德勇氣,對理想的堅持、知識份子的愛護與關懷,終於讓他在歷史的折騰中,熬出了讀書人的典型和尊嚴。我們不應只看王蒙神采飛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理解讀他創作的精神、豐富的人生經驗,他對時代的承諾,進而擴大、延伸到我們對整個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作者按】本文將收錄在2024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蒙與世界》;部分參考資料來自《星洲日報》新聞報導及華研資料研究中心)

相關文章:

【讀家說書】誰說大馬人不愛看書?“吉隆坡國際書展”讓我開了眼界……
【讀家說書】周志誠 / 跟華人不同的神秘族群
【讀家說書】楊焌恆 / 峇峇孃惹是南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