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的保安系统尽管已经非常强大,但内部人员监守自盗行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威胁。银行在技术升级的同时,更需注重内部操作流程的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内外勾结的犯罪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维护银行的信誉。
由于涉及到金钱,银行网络保安可以说是规格最严的。然而,尽管层层防御,银行系统却依然存在着难以避免的风险,这一风险便是来自内部员工的监守自盗。近日便有一宗涉及银行职员勾结不法集团,盗取客户定期存款的案件,让人不禁对银行内部保安机制有所担心。
ADVERTISEMENT
根据警方的调查,四名银行职员滥用职权,篡改客户的照片及指纹识别等安全资料,再让同党冒充客户身份,骗过安检系统,盗取客户存款达2420万令吉。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即便是拥有再先进的保安系统,也难以抵御来自内部的威胁。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银行的保安系统已经相当强大,尤其在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上,不少银行都已采用指纹等技术,来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只不过技术的先进,并不能完全杜绝人为因素的风险。而最为关键的,便是银行职员拥有系统的操作权限,因此他们可以轻易接触到客户的敏感信息,如果他们滥用这些权限,那所有的保安系统将形同虚设。
在此次案件中便是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资料,与不法分子勾结,共同实施盗窃。这种“内神通外鬼”的行为,极具隐蔽性却拥有巨大的破坏力,严重威胁了银行系统的安全,亦反映出再完善的技术防御,也难以防范内鬼作祟。
不过即便是这样,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物识别系统,还是有其必要的。例如增加多重验证步骤,确保任何修改客户资料的操作,都必须经过多层次的审批和验证,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两个职员手上。同时采用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操作,可以及时做出反应,采取行动阻止事件发生。
然而,光是技术上的提升并不足够,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内部员工的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化严密监督。银行当下需要建立的,是健全的内部监控制度,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特别是对于涉及客户敏感信息的操作,更应当严格审核,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有据可查。
另一方面,银行在招聘新员工时,在学历要求之外,更应当对员工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尽量筛除潜在的风险人员。因为银行职员天天都接触到金钱,天天都和钱打交道,因此提升员工的职业操守尤为重要,必须经常性的给予他们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从而减少监守自盗的可能性。
此次案件为银行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即便是在高度发达的科技背景下,人为因素依然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银行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只有在技术与管理的双重保障下,我国银行才可以更好的保障存户钱财。
总结而言,我国银行的保安系统尽管已经非常强大,但内部人员监守自盗行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威胁。银行在技术升级的同时,更需注重内部操作流程的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内外勾结的犯罪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维护银行的信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