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3日讯)青春不老,永谊常在。
跨越半世纪,72岁传奇艺术家许锦芳首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山脚举办多元艺术个人展,并邀请了当年(1970年毕业)一同就读日新国中的23位同窗,来共同为她的艺术展开幕。
ADVERTISEMENT
老同学久别重逢,一起见证“许金凤”(许锦芳原名)的艺术成果,大家脸上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和感动,尤其是一些同学更不惜舟车劳顿从外州赶来支持,让许锦芳心中满满的感动和感激。
为了支持许锦芳的艺术展,他们还相约穿上充满喜庆的红色衣裳赴约,加上同级同学,现场集聚了近50位许锦芳同龄的72岁老同学,大家一起与许锦芳共同见证“不老的传说”。
这也是继吉隆玻和怡保后,许锦芳以“不老的传说”为主题,在大山脚“山脚厝饮食文创馆”举办的多元艺术个人展。除了同学之外,其他在家乡的好友也前来祝贺。
许锦芳:在家乡分享创作成果
许锦芳说,虽然她出世在居林,却在就读高中时从觉民中学转到日新国中就读,也在马章武莫成长,因此怀着对大山脚浓浓的乡情,她选择在此主办个人艺术展,与家乡的同学及好友分享崭新的创造成果。
尽管已年过70岁,记忆力惊人的许锦芳还可以清晰地叫唤出在场每位同学的名字,让老同学感到十分感动和佩服。
“我还清楚记得,我转校来到日新国中的当天,正好郑耀坤也从另一所学校转来,我们在同一天报到,当时就只有一班文科班,大约40名学生,今天有半数的同学都来了,让我非常感动。”
曾任马来西亚棕榈油院研究院研究员、现已退休的郑耀坤也是同学的骄傲,他与当年的副班长陈育英也受邀致词。
许锦芳在会上与同学及好友分享了她经历过的许多波折和磨难,包括从小被母亲虐待,长大了又因父亲骤逝,至今依然只获红色身分证,甚至因为加入马共被政府捉拿而四处逃亡。
经历多波折 换名崭新生活
为了展开崭新的人生,她最终选择从“许金凤”换名为“许锦芳”。
她说,直至1989年进入了马来西亚姑苏慎忠行餐饮业公会担任执行秘书后,她才展开全新的人生。
“自此以后,我彷如重获新生,也重拾了自信心和阅读、绘画及插花等爱好,并在2013年退休后,开始学习摄影。”
她说,由于自己的性格比较叛逆,做事不按牌理出牌,所以其艺术作品都是较为反传统,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许锦芳在“山脚厝饮食文创馆”举行的“不老的传统”多元艺术个人展,于6月22及23日展出。
郑耀坤:首次见面因同日转校
郑耀坤(72岁)回忆说,他与金凤(许锦芳)第一次见面是在日新中学,当时他俩都是插班生,她来自居林觉民中学,他则来自苏丹峇丽沙国中,两人也恰巧是同时进入课室。
“由于是从英校转到以中文为主的华校,那段时期,学习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每天都是抱着焦虑和起伏不安的心情来上学,但同学情谊浓厚,也渡过了欢乐的时光。”
郑辉坤说,高中毕业后,他去了英国留学,也与大多数同学失去了联系,直至许多年后,他在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所工作,后来又被派往中国介绍棕榈油,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才在八打灵巧遇了金凤。
“当时我们正在同一家餐馆排队用餐,在茫茫人海中,我看到了她的身影,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她转过身来时一脸震惊,当我再回过头时,她却消失了,我们也没有机会交流。”
郑辉坤说,在多年后,金凤才告诉他,当时她正在逃亡中,不想冒险让他卷入麻烦,才不敢与他相认。
“我的太太月玲也是我们的同学之一,我们自然也常联系和会面,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也重新联系,增进了友谊,这种感情超越了在日新中学的年轻岁月。”
他说,直至疫情过后,金凤再次出现在同学聚会上,组织各种活动让同学参加,使到大家更加活跃,同窗情谊也更加紧密。
“我和1970届的同学,在此衷心祝贺金风这位传奇人物。她一再地证明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克服人生的困难,并创造‘不老的传说’。”
陈育英:刚毅性格始终不变
在陈育英眼中,许金凤一直都是很有魄力的人,而且刚毅的性格始终不变。
她说,她与同学在中学毕业后,就各奔前程很少联系,直到50年后,大家都陆续退休后,才在社交群组慢慢找到彼此,终于有机会延续半世纪的同学情谊,这份同学情谊弥足珍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