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7:30pm 24/06/2024

乒乓

曾永森

马中建交50周年

周恩来

曾小英

乒乓

曾永森

马中建交50周年

周恩来

曾小英

七十年代“乒乓外交”小推手   当年女国手 揭秘神州行

报道:李佳憓 摄影:谭湘璇、黄安健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配图)

七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推行了“外交”,跟各国结交朋友,企图改善国际关係。马来西亚搭上这趟乒乓球列车,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甚至比美国还要早,精彩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如果说敦是马中建交的重要功臣,那幺,在1971至1973年,随他到访中国参加乒乓球友谊邀请赛的马来西亚首批访华乒乓球国家队,就是实实在在帮助拧紧接下来50年马中关系不可或缺的螺丝扣,前乒乓国手拿汀就是其中一人。

ADVERTISEMENT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我代表国家队只有两年,正巧就在1971和1973马中建交前期的关键年,真的很幸运。(谭湘璇摄)
1971年赴北京参赛
曾小英曾赢中国队女双 

在槟城,七八十岁的长辈对曾小英这个名字相当熟悉。这位出生自亚依淡的前乒乓国手,在1971年参加北京举办的亚非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中,与搭档陈雪凤战胜中国队女双,这个为国争光的消息很快便以大字刊登于《星槟日报》。

当年17岁的小姑娘,如今已70岁。她受访时笑说:“我们与中国队的水平当然差很多,但当时中国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有‘小小银球传友谊’,所以我记得跟陈雪凤打女双赢了也有点不好意思!”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到中国边比赛边“追星”,准备了一本小簿子收集中国乒乓球员的签名。图为她在笑着向世界冠军郑怀颖要签名,像极了一名小粉丝。(受访者提供照片)

话虽如此,马来西亚女子代表队仍获得全场第五名的不俗成绩,两年后于1973年举行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同样获得女子队全场第六的佳绩。

“那几年是我状态最巅峰的时候,正好遇上乒乓外交时代,我真的很幸运。”

翻着泛黄的旧照片,曾小英开始娓娓道来她与乒乓及中国结缘的故事。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把1973年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历史大合影镶了框珍藏,照片中的任务包括周恩来、邓小平、江青等人,极具历史意。(谭湘璇摄)
12岁入选槟州队 17岁成国手

曾小英的乒乓之路平步青云,11岁开始打乒乓就被选入校队,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和韧性;12岁以州手身分代表槟城参加全国赛;17岁成为国手时拿下全国女子单打亚军。

在60至70年代,打乒乓的女生比较少,竞争没有男子组激烈,而曾小英就读的槟城公民总校有一位爱打乒乓球的老师总喜欢带着学生训练,机缘巧合下她跟几名同学便成了受栽培的乒乓校队成员。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1岁开始打乒乓生涯的曾小英展现过人运动天赋,获奖无数,17岁便成为国家队主力。(受访者提供照片)

“乒乓总会也想栽培一些年纪小的女子乒乓球员,刚好我们这一批打得还可以,很快就被选中变州手了。”

曾小英升上槟城协和国中后,白天上课读书,晚上就跟着教练和学长姐打乒乓球。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1年亚非乒乓球邀请赛场馆,吸引多人观赛。(受访者提供照片)

参与1971年亚非乒乓赛
不知敦曾永森建交任务 

1971年,曾小英17岁,她在状态最巅峰的年纪获选为国家队代表。此时,一项重大任务落在了她与队友的肩上——代表马来西亚到中国参加亚非乒乓球邀请赛。

冷战中期,大马与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除了面对共产党问题,也被视为亲西方阵营。直到70年代,时任首相敦拉萨认为是时候拉近跟中国的距离,决定应北京亚非乒乓赛之邀,委派时任马来西亚乒乓总会会长敦曾永森带队参赛。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1年亚非乒乓球邀请赛,马来西亚女子代表队获得全场第五名。右一是曾小英。(受访者提供照片)

曾永森早前受访时表示,这次的邀请在政治上可被解读为中国向大马伸出橄榄枝。我国愿意释出善意,因此在赛圈外,马来西亚可以说是当中唯一带着建交使命而来的球队。

我国代表团共二三十人,包括领队、教练、男女球员和政府人员。曾永森受敦拉萨的郑重嘱托,携带其亲笔秘函欲转交予时任中国总理,以此了解马中两国是否有建交的可能性。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1年,大马乒乓球代表队途径香港、罗湖抵达广州机场,来张合照后便转机至北京。(受访者提供照片)
敦曾永森叮嘱谨言慎行

曾小英知道中国在展开乒乓外交,但不知道敦曾永森身带秘密任务,只记得领队在出发前不断叮嘱队员千万要注意言行,务必照顾马来西亚的国家形象。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很紧张又按捺不住兴奋,当时我们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的,充满未知。”

那年11月,马来西亚第一批访华的乒乓球队出发了。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在火车站巧遇外国代表团,我国乒乓球员马上展现大马人的热情,相谈甚欢。(受访者提供照片)
搭机坐火车辗转至北京

“以前还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所以我们先飞到香港,然后坐火车入境罗湖和广州,再从广州搭飞机去北京。”

快要入冬的北京天气寒冷,球员第一天抵达时不太习惯,幸好所有海外代表团都受到主办方以特级贵宾规格接待,下榻北京前门饭店时还赠送每人一件寒衣,三餐是丰富的北方菜肴,尝尽馒头、热粥、面条、饺子和包子的美味。

相比今日,1971年的中国并不富裕,但从海外乒乓球队受到高阶级接待来看,这场以体育试图打通外交关系的场合受到当时北京政府的看重。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3年是曾小英最后一年代表国家队,从照片人群中指出自己的位置,是目前仅存唯一一张与周恩来的合照。(受访者提供照片)
与周恩来历史合照最难忘

1973年,曾小英再次获安排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

这次不仅多了拉丁美洲队伍一起切磋球艺,我国球员也与中国球员有更舒服的交流,因为当时马中已接近建交,谈论中国不再像两年前敏感。

两次到访北京,曾小英最难忘的事是亲眼见到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年轻时的曾小英。(受访者提供照片)

“我两次到北京参赛都有见到周恩来,但大会没有送我们1971年的合照,只有1973年的,周恩来坐在前排中间,我站在这里!”

这张2.2公尺长,容纳了近2000人的历史大合照,镶了框挂在书房墙上。各国乒乓球队员和领队整齐排列,正中间坐着周恩来,她和队友则站在靠右的后五排。

“我代表国家队只有两年,正巧就在1971和1973年,都是马中建交前期的关键年份。”这份幸运,让曾小英的乒乓国手生涯多了一层历史意义。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中国招待团准备了好多辆巴士,带来自亚非国家的代表队到访万里长城,图为大马代表队与中国招待员合影。(受访者提供照片)
与偶像梁戈亮长城合影

各国代表球员访华比赛期间,在招待员安排下参观了人民公社,以及天安门、万里长城等着名景点。同行的还有中国乒乓球队,其中就有曾小英的偶像梁戈亮。

“梁戈亮是中国队乒乓男单,他打球很美很好看,我们还在万里长城前合了影。”这张53年前的照片已经泛黄,却清晰可见两人青涩模样,小英一头短发,168公分的身高还与梁戈亮平齐呢!

1973年与杭州表哥相聚

1973年比完赛后,大马代表队到上海旅游,曾小英特地约见了当时居住杭州的表哥短暂相聚。

这是在马中建交的前一年,如今回首,飞往中国探亲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困难的,尽管当时许多本地华裔后代依然通过各种方式与人在中国的亲人保持联系。

“50年前的中国人民穿着朴素,衣服很少有亮的颜色;现在再去北京,就会惊叹50年后的中国变化真的很大。”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赛后,大马乒乓球员及领队一起跟中国球员合照。前排左三是曾小英;前排右一是中国名将胡玉兰;前排右三是郑怀颖;后排左三是敦曾永森。(受访者提供照片)

中国乒乓队 史上首次访马

时间拉回1973年6月,在曾永森邀请下,中国决定派乒乓球代表团从6月9至16日访问马来西亚,由团长庄则栋和副团长程瑞声率领一行18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体育代表团访马,吸引了近万名各民族球迷到国际机场接机。

配合中国球员到来,我国也在在吉隆坡、槟城和马六甲共举办6场友谊赛,让大马球员有机会与他们相互交流和切磋球艺。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大马乒乓国家代表队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左三是曾小英。(受访者提供照片)
建交后掀乒乓热潮

曾小英的丈夫拿督刘景国也曾经是槟城乒乓队州手,后来出任吉隆坡乒乓公会的会长达12年及全国乒乓总会的副主席8年,多年来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作贡献,并持续关注世界乒乓体坛的动态。

“1971和1973年的乒乓友谊赛之后,我国兴起了一阵看乒乓热潮,人们谈论中国也不再那幺敏感。”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3年北京举办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马来西亚获得女子队全场第六的佳绩。(受访者提供照片)
刘景国:中教练来马执教 球技提升

拿督刘景国说,过去我国主要聘请本地和日本籍教练,马中建交以后,渐渐开始有中国籍教练来马执教,我国的乒乓水平也大有提升。

尤其是大马华人更热衷于乒乓赛事了,一些中国拍摄乒乓赛的录影带在我国部分戏院上映时总是座无虚席。最令刘景国难忘的便是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决赛的纪录片,中国对垒日本。

“中国的李景光对阵日本世界冠军伊藤繁雄,简直是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分数21比3、21比6奠定胜局,看得我们全场拍手拍得很激动,还跳起来欢呼。”戏院卖票一张6毛半到一块钱,虽隔着荧幕的黑白画面,刘景国却身如其境正观看现场比赛呢!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大马乒乓球国家代表队于1971年首次到访北京并参观故宫,右七是曾小英,中间是曾永森。(受访者提供照片)
乒乓用品:从日本蝴蝶到中国红双喜

曾小英的第一把球拍是学校送的日本蝴蝶牌子(Butterfly),各种训练器材也是日本牌子居多。尽管任谁都知道中国的乒乓运动水平顶尖,但中国早些年因“闭关锁国”状态,产品自然没输出至海外。

刘景国补充;:“很多国家都没跟中国邦交,直到1971年乒乓外交打响后,各国才跟中国开始有交流。”再后来,中国红双喜牌子的乒乓球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广受欢迎。

【星洲小科普】
“小球转大球”助中美关系破冰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1971年4月,中国和美国借着在日本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促成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开启了历史上着名的“乒乓外交”,号称“小球转大球”(大球意指地球)为紧绷廿载的中美关系破冰,也成为了当时中国通向世界的钥匙,为中国改革开放揭开序幕。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3年配合中国乒乓球员访马,我国在吉隆坡、马六甲和槟城举办了共6场友谊赛事,这是马中乒乓球员第一次在大马切磋球艺。(受访者提供照片)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体育代表团访马。星洲日报于1973年6月9日报道标题:中国十八人乒乓代表团 今日下午将抵首都 前后进行九天访问。(本报资料室)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左二)与和印度女队赛后的照片,四人举手向观众致谢。(受访者提供照片)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曾小英与中国乒乓球名将梁戈亮在万里长城前合影留念。(受访者提供照片)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1年亚非乒乓球邀请赛隆重的开幕仪式,这是中国实施“乒乓外交”与亚洲各国拉近距离的举措之一。(受访者提供照片)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1973年6月9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友好访问马来西亚9天。(本报资料室)
请关联马中建交栏目∕小小银球传友谊,访前兵兵国手曾小英,谈马中建交的前奏
马来西亚队在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团体赛中获得好成绩,女子团体决赛中,马来西亚获得第五名。图为马来西亚女队与印度女队进行双打比赛。(受访者提供照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