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转折大抵是一场场凭吊的总和。几次大型发明与汰换的过渡,都会让人们忧扰,从绘画到摄影,从大银幕到录影带到光碟,从类比到数位,如今还有人工智能的搅局,尽管哀伤,时光不会回头等待文化载体的迭换。纸本出版近年的坎坷难行,整个世界仿如置身纸本的葬礼,一次次见证老牌纸本杂志的消失与转型。
ADVERTISEMENT
这些阵痛底下的挣扎,时代交替中的奋力求存,大概唯有纸本,让人如此扼腕不舍,少有人哀悼大哥大电话的消失,少有人抗拒科技的精进,但提到书、提到杂志,那些握在手上翻阅的姿势,像是历史中最不愿舍弃的姿态,即便文化内容没有消失,但电子书,总会有一代人和虚拟模式格格不入。
或如Umberto Eco说的:书已然是最好的发明,跟汤匙、锤子、轮子等一样,想不出更好的。这么好的发明,不舍的挣扎也五花八门。吉田大八的《KIBA: THE FANGS OF FICTION》以轻快的日式喜剧节奏,模拟一场场纸本杂志转型的危局与角力,倒模当下许多纸本杂志的困境。
电影改编自盐田武士的同名小说,有趣的是,小说的主角是以大泉洋的形象为模板铸造,电影自然也找他饰演主角。倒是吉田大八强化了松冈茉优的存在,形塑新人老将的碰撞与对峙,嵌入小虾米对抗大鲨鱼的通关难题,也为小虾米的纸本出版,找到小众创念、贴合时代的生存方式。
电影在活泼节奏中展列传统出版的困厄境遇,以及各种提高销量的谋划手段:比如大牌作家的奢华待遇、新人作品的投篮命运;文学以养眼的帅哥美女模式营销,更能吸引大众目光;同家出版社里的 抢人、背信、狡计等等不良竞争。
这些纷呈的矛盾对峙与极端手段,是当下纸本文化杂志的阵痛思辨,勇于革新转型还是坚守传统?文化面貌(特别是文学)若以造星、偶像行销、炒作话题的方式经营,会否失却杂志的定位与腔调?哪一种判断会成了时代的错觉?
电影乐观的让小虾米找到新出路,大鲨鱼继续为销量杀戮,各有各的方式与命途。或许在时代无可逆转的转折里,还有许多人,愿意为纸本投入心力,各出奇招,反倒拓荒出崭新的风景,为纸本的存在,留下更具创念、更无可取代的存活模式。
更多文章: 费比安/《但愿人长久》月有阴晴圆缺 陈头头/《Civil War》依然真相不明的近未来 陈伟光/《九龙城寨之围城》城寨的香港投射 费比安/《九龙城寨之围城》红眼睛幽幽的看着这孤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