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轉折大抵是一場場憑弔的總和。幾次大型發明與汰換的過渡,都會讓人們憂擾,從繪畫到攝影,從大銀幕到錄影帶到光碟,從類比到數位,如今還有人工智能的攪局,儘管哀傷,時光不會回頭等待文化載體的迭換。紙本出版近年的坎坷難行,整個世界仿如置身紙本的葬禮,一次次見證老牌紙本雜誌的消失與轉型。
ADVERTISEMENT
這些陣痛底下的掙扎,時代交替中的奮力求存,大概唯有紙本,讓人如此扼腕不捨,少有人哀悼大哥大電話的消失,少有人抗拒科技的精進,但提到書、提到雜誌,那些握在手上翻閱的姿勢,像是歷史中最不願捨棄的姿態,即便文化內容沒有消失,但電子書,總會有一代人和虛擬模式格格不入。
或如Umberto Eco說的:書已然是最好的發明,跟湯匙、錘子、輪子等一樣,想不出更好的。這麼好的發明,不捨的掙扎也五花八門。吉田大八的《KIBA: THE FANGS OF FICTION》以輕快的日式喜劇節奏,模擬一場場紙本雜誌轉型的危局與角力,倒模當下許多紙本雜誌的困境。
電影改編自鹽田武士的同名小說,有趣的是,小說的主角是以大泉洋的形象為模板鑄造,電影自然也找他飾演主角。倒是吉田大八強化了松岡茉優的存在,形塑新人老將的碰撞與對峙,嵌入小蝦米對抗大鯊魚的通關難題,也為小蝦米的紙本出版,找到小眾創念、貼合時代的生存方式。
電影在活潑節奏中展列傳統出版的困厄境遇,以及各種提高銷量的謀劃手段:比如大牌作家的奢華待遇、新人作品的投籃命運;文學以養眼的帥哥美女模式營銷,更能吸引大眾目光;同家出版社裡的 搶人、背信、狡計等等不良競爭。
這些紛呈的矛盾對峙與極端手段,是當下紙本文化雜誌的陣痛思辨,勇於革新轉型還是堅守傳統?文化面貌(特別是文學)若以造星、偶像行銷、炒作話題的方式經營,會否失卻雜誌的定位與腔調?哪一種判斷會成了時代的錯覺?
電影樂觀的讓小蝦米找到新出路,大鯊魚繼續為銷量殺戮,各有各的方式與命途。或許在時代無可逆轉的轉折裡,還有許多人,願意為紙本投入心力,各出奇招,反倒拓荒出嶄新的風景,為紙本的存在,留下更具創念、更無可取代的存活模式。
更多文章: 費比安/《但願人長久》月有陰晴圓缺 陳頭頭/《Civil War》依然真相不明的近未來 陳偉光/《九龍城寨之圍城》城寨的香港投射 費比安/《九龍城寨之圍城》紅眼睛幽幽的看著這孤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