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海星公益平臺(My Starfish Foundation)“幸福計劃”於2014年開跑,去年屆滿10週年,共支持了200個大學生公益項目,涵蓋教育、文化藝術、幫助弱勢群體、環境保護、動物福利與種族和諧,鼓勵大學生走出象牙塔,參與社會工作,體會生活的意義。
200個大學生公益項目中,雪蘭莪佔了43個,接著是柔佛(33)、吉隆坡(22)和沙巴(17)。數據分析,這10年來大專生所落實的項目中,協助弱勢群體佔了43%、22%教育素質、18%為環保、14%藝術及文化,2%則是推動種族和諧,以及1%為動物福利。
ADVERTISEMENT
2023年,參與“幸福計劃”的企劃共有58份,主辦單位篩選出32組後交由評審團審核,最終有18組入圍,獲得大馬海星公益平臺撥款,實踐有關企劃。冠亞季軍得主的成績日前出爐,UCSI大學包攬冠亞軍,而季軍是來自馬來西亞吉蘭丹大學(UMK)的學生。
最佳項目:“Unreel Pangkor”(UCSI大學)
UCSI大學建築與環境科系的“Unreel Pangkor”項目獲得最佳項目獎。15名大學生突破傳統博物館的展示模式,以“活態博物館”的形式吸引訪客瞭解邦咯島的遺產。
項目組長羅錦慧表示,如今人們對邦咯島的印象主要是免稅島,卻忽視了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江魚仔廠和造船業。她提到,其科系的講師與邦咯島居民交流時發現,漁業已逐漸被免稅旅遊業覆蓋,這座原本賴以漁業為生的島嶼恐會失去原有的特色與價值。因此,講師多年前便開始率領學生登島記錄當地獨特產業及文化特色,幫助當地居民保護島上珍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在得到大馬海星公益平臺的資助後,決定為江魚仔廠和造船業設立一個‘永久’且‘自由’的博物館,於是提出了‘活態博物館’的概念。我們決定建立永久性的結構,而不是僅僅舉辦一場為了為了應付‘幸福計劃’而辦的臨時活動。”
活態博物館的展示板使用了亞克力和BRC絲網作為主要材料,呈現出透明的特性。她說,當展示板置放在仍在營運的江魚仔廠內,不僅不會影響工廠原有的面貌,訪客可在觀賞江魚仔的製作過程,通過展示板瞭解這個行業的歷史發展。文字和現實結合,為訪客提供互動和情感聯繫的體驗。
她也說,若江魚仔廠計劃翻新,可先行拆解展示板,待工廠翻新後再組裝回去。這可確保“活態博物館”在社區管理下持續經營,同時保護工業遺產和文化。
“儘管面臨不少挑戰,但這對我們團隊來說非常值得。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實際建設。作為建築系的學生,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結果也超出預期,大家都非常滿意。”
亞軍:“Star of the Sea”(UCSI大學)
“Star of the Sea”項目以邦咯島的一所同名幼兒園命名。這所由聖方濟教會經營的幼兒園為40至50名兒童提供教育,但過去40年從未翻新,設施早已不敷使用。於是,16名學生決定通過改善室內設施來提高孩子們的教育質量。
項目負責人之一Rocano Hadyancia表示,該項目最初由講師考察,隨後被選為建築系第五學期室內建築的設計項目,並在學生、非政府組織COLLLAB及社區的相互配合下落實。值得一提的是,COLLLAB是由UCSI建築系畢業生所創辦,旨在通過分享知識和經驗,幫助學弟妹們走入社區展開實踐工作。
團隊從策劃到落實面臨不少挑戰,包括當地人對團隊採用漁業貨箱作為幼兒園設施的一部分充滿疑慮、團隊無法諮詢孩子們的喜好、充分掌握傢俱製作的技術,以及幼兒園的白蟻問題。無論如何,在團隊的努力下終克服困難,包括使用金屬和由罐頭製成的回收板材作為建材以防白蟻、與當地傢俱製造商和焊工配合,也舉辦了許多兒童活動以觀察他們對項目的反應。
當地人最終認同漁業貨箱的實用性,既展現了邦咯島漁業的特色,也激發了當地年輕人對邦咯島的認同。Rocano認為提升幼教質量和教育設備將對社區產生長遠的影響,儘管團隊的預算、人力資源和專業知識有限,但踏出的每一步都推動著社區發展,還在眾人的力量下翻新了幼兒園的地板。
“通過這個項目,我們體驗了將設計化為現實,這為我們未來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儘管人們普遍認為能支付室內設計師費用的客戶大多是富裕人群,然而令人感動的是,這項被視為‘高端’的技能也可以用來幫助社區,只需一顆熱忱的心,大學生也能發揮所長。”
季軍:Old Bikes New Life實現永續利用
季軍團隊來自馬來西亞吉蘭丹大學,他們的企劃“Old Bikes New Life”——修復或捐贈閒置的腳車給需要的群體,在本質上提出了一個簡單但實用的概念:讓舊物贈予有需要的人,令它再發揮作用。
這群學生計劃為馬樟縣甘榜Bukit Tiu及周邊地區的100名貧困家庭的兒童捐贈腳車,鼓勵他們參與戶外活動強身健體。這些腳車來自捐贈者,經過適當的修復後轉送給有需要的社群。
鄭秉吉:幸福計劃埋下為善的種子
大馬海星公益平臺主席鄭秉吉表示,“幸福計劃”經過多年的細心經營,如今獲得四十多所大專院校的參與。他說,高等教育部鼓勵大專生參與這類活動以開拓視野,經由策劃、募款、組織活動來為不同社區服務。
他相信幸福計劃對社會發展起著一定的正面作用,如柔佛新山自發生少年夜騎遇車禍案後,一群馬來學生便主動到校園為孩子們講解道路安全的重要性;還有最讓他印象深刻的秋傑街頭書坊(Buku Jalanan Chow Kit),便是一群大學生在秋傑街頭,為無國籍或難民或非法移民的孩子提供學習機會。
鄭秉吉指出,推動社區項目的最大挑戰是籌募資金,但“幸福計劃”為入圍者投放資金,很大程度解決了參與者的經濟負擔。他呼籲大學生在規劃項目時考慮周全,如項目對社區的貢獻和影響,及其可持續性,還要注重創意和溝通能力,才能說服評審團來支持他們。
“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學生心中種下慈悲心,他們畢業後可以是任何崗位上重要的角色,在推動社會活動上扮演重要角色。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去關心社會,不能只靠政府,民間有民間可以發揮的力量。”
阿都拉薩:講師須正確引導
大馬永續發展社會企業(SEEDS)的創始人阿都拉薩阿茲對於UCSI建築系講師及校友(COLLLAB)在引導學生參與社區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表示讚賞。他認為,講師的活躍程度決定學生的參與度,而據他所知,無論是UCSI建築系的講師還是校友,都是具備專業知識的從業者,他們更加務實,更懂得社區的真正需求。
阿都拉薩認為,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考慮不夠全面以致他們的企劃缺乏說服力。如若講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的企劃往往只流於表面,或是一個展示作品,不具備實踐性質。他也希望學生跳出傳統思維,創新思考,招攬不同科系的學生共同參與,碰撞出更多火花。
“因為我們的社會正是由不同專業的人才共同組成的。”
“設計是從受益者的角度出發”
為“幸福計劃”擔任10年評審的阿都拉薩,在為2023年幸福計劃講評時表示,雖然參賽作品的整體素質較以往稍微下降,但無可否認的是,獲獎的企劃足夠優秀。他給予冠軍團隊高度肯定,認為他們成功地將視覺、環境和講故事融為一體,而不僅僅是讓遊客閱讀信息板獲取信息。
“他們的設計是從受益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設計者。作為設計師,我參與設計過各種空間,包括博物館,但這個年輕團隊構思的活態博物館,無論是前期的準備,還是後期的實踐,都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最大考量,他們讓我看到年輕人處理問題的成熟態度。”
獲得亞軍的團隊則在室內設計上獨具匠心,大量採用了漁業貨箱,而不是簡單地購買自組櫃。阿都拉薩表示,這些漁業貨箱非常實用,除了存放用途,還可自由搭配,用作遊戲、教材等用途。
至於季軍團隊,儘管未達到捐贈目標,但阿都拉薩說,這個簡單的概念適用於處理我們生活中的舊物,也適用於我們鞏固社區團結,關愛弱勢群體。他說,“永續“這個詞很廣泛,但需要深植於每個人心中,讓種子發芽並恣意生長,人們才會自然而然地把環保實踐在生活中。他也說,新一代人對永續經營有更多的概念,但實踐仍需要更多年齡層的共同參與。
更多【新教育】: 克服閱讀困難 自學者在舞臺發光 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之奪金夢 不同世代的創作路 都可找到專屬方向 建築測量師 為樓宇把脈的醫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