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8:50pm 24/06/2024

绘本

幾米

锺雪芬

绘本

幾米

锺雪芬

幾米:“我只是單純喜歡畫畫”

作者:锺雪芬

,一位炙手可熱的繪本畫家。自1998年發佈第一本作品至今,合計出版超過70本圖書;作品被改編為動畫、電影和音樂劇;多次榮獲臺灣出版金鼎獎;九度入圍世界童書界最高榮譽林格倫獎。

成功的背後,來自幾度徘徊在生死之間的體悟。而繪畫,就是治癒病痛的良藥。

ADVERTISEMENT

今天,一起走入幾米的成人繪本世界吧。

(圖片:摘自《親自天下》)

幾米原名廖福彬,1958年11月15日出生於臺灣宜蘭。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美術系,曾在廣告公司奧美工作12年,後來為報紙和雜誌畫插圖。

1998年,幾米首度在臺灣出版個人繪本創作《森林裡的秘密》《微笑的魚》,獲頒《民生報》好書大家讀年度童書、《聯合報》讀書人童書獎等。翌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獲選為金石堂十大影響力書,開創出成人繪本的新型式。

2011年,幾米以2500萬臺幣的10年間版稅總收入,榮登第六屆中國漫畫作家富豪榜第二位,引發廣泛討論。

我可不可以擁有自己的小花園?

成名前的幾米,曾在廣告公司呆了12年。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幾米”,源自他在廣告公司時的英文名Jimmy的音譯。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譯成一般的“吉米”,他說:“我喜歡‘幾’字,自己平時提筆練習的時候老寫‘幾’字,而且這個字看起來有點不一樣”。

這就是堅持做自己的幾米。

憑著出色的才華和創造力,幾米在廣告公司乾得很出色。然而,喜歡個人化藝術作品的他,做廣告人的時候,自己的想法經常受到別人意見的左右。“執行廣告作業的過程中,難免要融入許多不同意見。在意見不斷被幹擾與混雜下,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創意麵目全非,卻還要自己來收拾殘局。”幾米回憶道。

廣告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大家都非常積極力爭上游,而幾米卻覺得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他不喜歡向客戶提案,對開會、帶新人也興趣缺缺。“哪怕整個機場的廣告都是我做的又如何?那都不是我的東西。”

從那時起,幾米就在想:我可不可以擁有一座自己的小小花園,裡面的每一棵樹都是我種的?

入行第二年,幾米為一家電器商的廣告手繪了一幅插圖。從此,他開始在業餘時間從事插圖兼職。1987年,隨著臺灣報禁開放,插圖需求量暴增,讓幾米成了媒體的寵兒。1993年,幾米選擇離開廣告業。

(圖片:摘自《親自天下》)

罹癌讓他領悟人生真諦

1995年,在毫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幾米被診斷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生告知此病的死亡率為50%。這個消息,讓三十多歲的幾米無法接受,覺得人生很灰暗,治療期間一度想放棄,卻因為妻子懷孕而重拾鬥志。

“我要積極活下去,為妻子和未來的孩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這段抗癌歲月,讓幾米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領悟,從此更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片刻。“生命的變化太快,太殘酷,來不及準備,也無法預料。所有的美好都在當下,而所有的變化也變得美好。我感念那一段飽受折磨的傷痛時光,讓我變得感性而敏銳,許多平凡的小事變得重要,而許多非凡的大事又變得無足輕重。”

女兒“小柔光”的誕生,讓幾米漸漸走出疾病的陰影。為了一個悲傷的理由:畫一本書留給女兒長大以後看,幾米又開始從事創作。

1997年,醫生驚喜地告訴幾米,他的病已經痊癒了,這真是一個奇蹟。幾米知道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創造的奇蹟,更是妻子和女兒為他創造的生命奇蹟。

1998年,幾米首度出版了個人繪本《森林裡的秘密》《微笑的魚》,受到廣泛的歡迎,開創出成人繪本新形式,奠定了他繪本作家的身分。而後出版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更被改編成電影,在華人世界引起一股“幾米式”繪本風潮。

幾米以童話寫意式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人類的心靈世界。超現實的藝術手法讓其作品在敘事表意上進入到一種超然朦朧的境界,其中既有童年的天真凝視,又有成人的冷靜回眸,不論是成人還是少年兒童,在幾米的作品中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分體悟。

幾米作品風貌多變,創作力源源不絕;因此看幾米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他的內在,以其視角感受世間的人事物。如今,幾米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行於歐美日韓等國家。

以繪畫表達都市人心聲

幾米用敏銳細膩的心去體會周遭的人與事,將情感、思緒藉由“繪畫”表達出都市人共同的心聲,吐露著現代人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隱痛與困頓。在幾米筆下,孤獨、寂寞、困頓和壓抑等細微感受都幻化成了詩意的文字和明麗的圖畫,以碎片化的書寫方式捕捉都市人稍縱即逝的情緒體驗,讓人情不自禁地沉醉於“幾米的繪本世界”裡。

每個人都能在幾米的故事裡找到映照和寄託,重新打開內心的善與真,在冰冷的都市裡尋回一絲暖意。比如《向左走,向右走》中的都市愛情,《幸運兒》裡無私的親情,《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中的真摯友情,《微笑的魚》里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這些情感,讓人覺得溫暖,並再次鼓起勇氣面對坎坷、面對挫折、面對生活,同時也讓人滿懷希望地憧憬著未來,積極地活下去。

這就是幾米作品的迷人之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幾米繪本。幾米以童話寫意式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人類的心靈世界,既象徵式,也超現實,在敘事表意上進入到一種超然朦朧的境界——有童年的天真凝視,又有成人的冷靜回眸。無論是成人還是少年兒童,在幾米的作品中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分體悟。

 ❶《向左走,向右走》

“他們彼此深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為美麗。”

這是幾米最膾炙人口的都市愛情故事代表作,曾被改編成電影,一度風靡整個華人世界。故事講述一對都市男女,分別住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幢公寓樓裡。每次出門,她總是習慣向左走,他則向右走,永不碰頭。他們走過同一條街道,餵過同一只流浪貓,抱過同一個孩子,在同一場大雨奔回家,聽同樣的廣播,同樣的寂寞,但卻從未相逢。

有一天,他們在一個噴泉旁相遇,“有如失散多年的戀人”,互相留了電話號碼,卻因為大雨把號碼淋溼而斷了聯繫,又再次失散在城市中。一年後,這對男女都對這座城市產生了厭倦,準備離開,最終才發現,他們倆就住在彼此的隔壁。

❷《布瓜的世界》

“為何媽媽說:人生的過程比目的更重要?而爸爸卻說:我不在乎過程,我只想知道結果?”

這本書為什麼叫布瓜?“Pourquoi”是法文“為什麼”的意思,讀音很像布瓜。由法文的pourquoi變成一顆顆的布瓜,真的需要具有視覺思考的創作者才能有的轉化,也成了有趣的流行語,是作者幾米的巧思。

幾米說:“《布瓜的世界》以童趣出發,吸引了很多兒童讀者,也得到很多父母的共鳴。隨著當年愛問‘為什麼’的女兒漸漸長大,開始往外面的世界去探索為什麼,而不再巴著父母問東問西,從前不斷回答‘為什麼’固然煩人,但‘為什麼’消失了,又覺得悵然。這大概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矛盾吧。”

這本書畫了很多“為什麼”,想用孩子對世界的各種好奇,問出一些令成年人思考的問題。

 ❸《地下鐵》

“我們總是來不及相識就匆匆別離,一次又一次的在地下鐵分手。”

《地下鐵》主要講述一個盲女在15歲生日當天,決定自己一個人在城市裡探險。她開始遊走在城市的地鐵站中,記錄下自己的探險感受。城市中這樣的公共場所,總是充滿了離別、相聚和來去匆匆的人。而書的英文名字——“Sound of Colors”,優美之餘點明瞭作者想表達的人生態度——生活需要感受,需要想方設法、勇往直前地主動感受。

看不見的人可以聽顏色,嗅不到的人可以看氣味,聽不到的人可以看聲音。萬事萬物都有不足,我們自己也是。換一種知覺去感受,我們將會在傷害裡感受愛,在哭泣裡懂得笑,在迷茫裡找到方向。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列駛向自己心願的“地下鐵”。

故事靈感的開始,來自幾米第一次在東京搭乘地下鐵。後來在紐約又有幾次進出地下鐵,地鐵周邊的風光,以及各站不同的出口風景深深震撼作家的心靈。本書是幾米繼城市三部曲《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後第三部壓軸曲。更是幾米讀者的必讀經典之一。

相關文章:

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木心
鍾雪芬 /人的靈魂是打開的布袋:司馬中原
鍾雪芬 /說好中國故事的農民作家:莫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