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文艺春秋

|
发布: 9:01am 25/06/2024

文艺春秋专栏

教育

居銮中华中学

花样年华

伍燕翎

邱新民

西南联大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走入居鑾中華的西南浪子邱新民

作者:伍燕翎

許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邱新民出生於新加坡,1953年出任居鑾中華中小學第六任校長。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家,更是戰後一代的文史學人,一生筆耕不輟,著述甚豐,共計37本,涵蓋文史、傳記、宗教、思想和文學等領域。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他創作生命力最為旺盛的時期,《邱菽園生平》、《新加坡先驅人物》和《莊竹林博士傳》皆為他的代表作。

無論是邱校長任內於鑾中畢業的老校友,如新加坡歷史學家柯木林、馬華史料家馬侖、詩人葉斌,還是後來的文史工作者孫福盛,提及邱校長時無不對他的人品和掌校時期的卓越貢獻讚譽有加。

ADVERTISEMENT

譽有“南國詩宗”的邱菽園,實際上是邱新民的鄉親。邱新民所著的《邱菽園生平》飽含了他對這位叔伯的深切感念。邱新民自幼顛沛流離,父親赴泰經商時沉船身亡,母親將出世不足百日的他託付給邱菽園。邱菽園已定居星洲,邱新民只能在親友之間寄宿輾轉。18歲那年,邱新民因時局動盪而輟學,同時返回新加坡尋找生母。他在新加坡遇見了邱菽園夫婦,邱菽園的妻子陸夫人對他善意叮嚀,《邱菽園生平》中寫到:“我瞭解她的話意,名權姐要我謹記,刻骨銘心,並立下‘以職業養學問’以了一生的願望。所以對菽園的一生,因‘身受’的緣故,頗為了然。”

1941年,邱新民決定前往西南聯大就讀地質地理氣象學系。西南聯大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所高校組成,已遷至雲南昆明。抗戰期間,辦學條件極貧乏,但在梅貽琦校長的主持下,西南聯大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前行。教師的生活水平跌至冰點,學生們的日子亦極為清苦,不是躲空襲,即是跑警報。邱新民在此時進入西南聯大,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或許,他是為數不多的馬來亞早期學人,親眼見證了一所大學在炮火紛飛中創造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抗戰結束後,邱新民帶著新婚妻子劉瑜(他在西南聯大的同學)回到新馬從事教育工作。經時任新加坡中正中學校長莊竹林的引薦,兩人分別在中正總校和分校任教。邱新民回到了14年前邱菽園曾帶他看過的出生地老房子,而邱菽園早已在1941年離世。此次回家,標誌著他們夫妻正式投身於新馬華文教育的建設事業。

1953年,邱新民和劉瑜來到柔佛州的居鑾小鎮。邱新民接任居鑾中華中小學第六任校長,劉瑜擔任訓育主任,並開始以筆名茀特寫作。50年代,華校學生人數急速增加,校園亟需擴建。居鑾中華在南峇山麓徵得13.5英畝新校地,邱校長任重道遠,為新校舍的擴建投入了極大的心力。從徵地、籌款、動土禮到設備籌措,他都全身投入其中。邱校長曾說:“不光是‘披荊戴棘’,還要以大無畏養氣‘伐荊斬棘’,我夫婦是奉這原理做事的。”

他們夫婦異常忙碌,孩子一女一男相繼出生,但仍堅持將孩子帶在身邊。邱新民為妻子撰寫回憶錄《一個平凡女人的故事》,記述了居住居鑾時期遇上的大水災。當時,他們住在伊斯邁街的永春公會樓上,水災時居民陸續前來避難,邱校長和孩子險些就被大水沖走。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邱校長於1956年獲得獎學金前往英國倫敦大學考察一年,1957年杪返國,正逢華校改制的風波,居鑾中華中學的學生也發動請願。邱校長離開居鑾,接任新加坡中正中學總校校長一職,開啟了他卓越的學術之旅。“西南浪子”這個稱謂正是他和前輩許雲樵在切磋論學中得名的。

今日走入居鑾中華中學的校史館,依然可見邱校長任內時期許多充滿活力的老校園照片,包括歌劇、歌詠、鑾中女子籃球隊、1953年運動會、學生舞蹈等等,生動展現了這所學校曾經擁有的風姿。邱校長和太太茀特或許不為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所熟知,但他夫妻倆的名字卻鐫刻在馬華的文教版圖上。居鑾中華中小學的校歌即出自於邱校長之手:“南山高/鑾水長/巍巍哉/我中華/作育青年冶英姿”, 唱出了上一代人對家園山河的美好祝願。

相關文章: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她們在半島寫作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徐志摩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之旅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許地山 做個有用的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