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物外游

|
发布: 10:00am 25/06/2024

光头佬

物外游

洪爱珠

马世芳

饮食の回忆

爱珠卤肉

台式卤猪肉

宅在家食记

陶晓清

也好吃

光头佬/饮食の回忆

作者:光头佬

饮食是一种习惯,做家常菜的心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好吃就对了。出版的畅销书《》里头便是记录他家族的饮食味道,还有满满的回忆。里头收集的尽是他为自己写的饮食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字……

马芳的第一本书《地下乡愁蓝调》新旧两版。
2016岁末,光头佬曾出席《地下乡愁蓝调》10周年增订新版的新书分享会。
马芳笔迹: Like a Rolling Stone !

ADVERTISEMENT

* “

心血来潮,为家人煮了一锅香喷喷、美味可口的。这一道寻常人家的菜肴,看似工序繁复,所谓熟能生巧,只要阁下愿意下厨煮上三两回,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包管你会嘴角上扬:欸!这好像一点也不难。

咱家这一道台式卤肉,有个响亮的名堂,姑且称之“老派少女爱珠卤肉”。顾名思义,这恰恰是源自“老派少女”老师的家传食谱。

从马芳脸书上学到的一门绝活:“爱珠卤肉”。

大疫期间,偶然间于马世芳老师脸书上的“”帖文中,瞧见他复制“爱珠卤肉”的食谱,心有触动,于是决定依样画葫芦,尝试煮一下。

讵料当光头佬把图片上传脸书分享成果时,却很意外地引起本尊洪爱珠的关注及留言,并且从中点拨一二,促使这食谱臻至更加完美。

虽然煮这一道“爱珠卤肉”的过程,会消耗很多时间(至少2个小时),不过当看到家人吃得满嘴油香,然后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吃!”时,你就会顿然觉得,这一切的劳累都是值得的。

有一回,光头佬返回高渊老家探望双亲,突然惊觉,这个已过半百的不孝子,素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过去活脱脱像是一个扶不上墙壁的“纨绔子弟”。既然临老学得一招还不赖的台式卤肉,不妨就亮一下绝活,煮一顿饭来孝敬老爸老妈呗。结果不出所料,两老都对光头儿子的厨艺感到很满意,老妈子甚至喜孜孜夸了儿子一句,“唉哟,灰龟仔呷老正来学煮呷,卖Bai 啊!”(这兔崽子临老才来学厨艺,还不赖啊!)

不藏私的光头佬,与你分享“爱珠卤肉”食谱,其食材及煮法如下:食材共有8种:三层肉一斤600克(3人份)、红葱切碎半碗、蒜头两瓣、酱油半碗、米酒半碗、冰糖一汤匙、八角两枚,以及上等白胡椒粉一汤匙半。

煮法:三层肉连皮带肉切成厚方块,热锅里下薄油,仔细翻炒,要炒到猪皮烙出泡,猪油滋滋地冒出来。肉搁一边,油积一侧。入半碗切细的红葱碎,以及两瓣蒜,用小火炒到喷香,取出另搁一处。在这油里,投以一汤匙冰糖,施小火将之慢炒,直至融成焦糖酱色。然后,在锅边呛半碗酱油、半碗米酒,转大火将猪肉(及红葱、蒜)炒成红棕色,这才下清水淹至猪肉去炖。待汤水煮滚时,添入白胡椒粉及八角,搅匀,然后转小火慢炖,间中尚需偶尔翻搅……约莫炖个一个半小时,收汁即成。

另外也可依照个人喜好,于锅中添加水煮蛋及豆干一块卤制。

* 家族的饮食回忆

原来马芳老师不只要会写、会讲、会吃,也擅于烹饪(会煮),大疫期间,缘于他和夫人居家工作,烧菜做饭,以及写写食谱,便成了他的一门日课。

“起初写食谱,纯粹是为了备忘。”毕竟人到中年,逐渐健忘,经常做过的一道菜肴,随做随忘,待下次想要再做时,却又得从头查起,因此趁热写成食谱,以便查找方便而已。

由于当时他顺手把记下的食谱以及所拍的美食图片,贴在脸书上分享,岂知引来众多脸友热烈回响。令他意外的是,这按赞人数竟然比他平常上传的关于音乐内容的文章,还要多出好几倍。更甚的是,就连他母亲也开他玩笑说,马芳不如你写一本食谱呗,说不定会成为畅销书唷。

《在台北生存的100个理由》新旧两版。
马芳题识:There’s a wind that never dies.

尔后,他也接到媒体邀稿,盛邀他在纸媒上撰写关于下厨的文章。

他其实想要写的不外是一般普罗大众享用的家常菜,着墨处,尤其在于饮食背后的人情温度,还有关于他的家族饮食回忆。

疫情期间,洪爱珠因为怀念她的母亲而写就了一部令她一炮而红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她的初心是,自从母亲离开后,“以后长路走远,恐怕前后无人,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

爱珠老师的这一番话语让他感同身受,从而导致他开始起心动念,撰写一系列饮食忆往的文章。譬如他小时候与家人帮衬过的“银翼”餐厅(川扬菜);譬如他家每逢过年必备的年菜“百页包肉”(江浙菜);譬如他家服侍了四代人胃口的帮佣阿利婆很厉害的fusion cooking;譬如他祖父与父亲破冰之解的乡愁滋味“茄饼”(炸茄盒);譬如他外公每到“三六九”餐厅必点的“苏州闷肉面”等等……,如是种种,皆为构成他小时候美食记忆的原点。

在复制这些儿时尝过的饮食回忆过程中,“首先要记得对的味道,然后将它(记忆中的味道)复制出来。”

饮食是一种习惯,做家常菜的心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总而言之,只要好吃就对了。

马世芳作品集藏。

近前,马芳出版的畅销书《也好吃》,里头便是记录他家族的饮食味道,还有满满的回忆。里头收集的尽是他为自己写的饮食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字。

那一天,当光头佬在吉隆坡诚品生活馆听罢马芳的“从好吃到写好吃”讲座会,饶是觉得,怎么聆听老师演讲和阅读他写的《也好吃》会惨遭同样的悲剧,感觉那个肚子,怎么越来越饿了呢。

那个“八肚”真是西北夭,真夭寿!

相关文章:
光头佬/小站也有远方!
May子/最后一面
陈静宜/航空信情书
李系德/港剧录影带 影响国人谈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