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物外游

|
发布: 10:00am 25/06/2024

光头佬

物外游

洪爱珠

马世芳

饮食の回忆

爱珠卤肉

台式卤猪肉

宅在家食记

陶晓清

也好吃

光頭佬/飲食の回憶

作者:光头佬

飲食是一種習慣,做家常菜的心法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好吃就對了。馬世芳出版的暢銷書《》裡頭便是記錄他家族的飲食味道,還有滿滿的回憶。裡頭收集的盡是他為自己寫的飲食文學作品,是一種有溫度有感情的文字……

馬芳的第一本書《地下鄉愁藍調》新舊兩版。
2016歲末,光頭佬曾出席《地下鄉愁藍調》10週年增訂新版的新書分享會。
馬芳筆跡: Like a Rolling Stone !

ADVERTISEMENT

* “愛珠滷肉”

心血來潮,為家人煮了一鍋香噴噴、美味可口的臺式滷豬肉。這一道尋常人家的菜餚,看似工序繁複,所謂熟能生巧,只要閣下願意下廚煮上三兩回,掌握了其中的訣竅,包管你會嘴角上揚:欸!這好像一點也不難。

咱家這一道臺式滷肉,有個響亮的名堂,姑且稱之“老派少女愛珠滷肉”。顧名思義,這恰恰是源自“老派少女”洪愛珠老師的家傳食譜。

從馬芳臉書上學到的一門絕活:“愛珠滷肉”。

大疫期間,光頭佬偶然間於馬世芳老師臉書上的“宅在家食記”帖文中,瞧見他複製“愛珠滷肉”的食譜,心有觸動,於是決定依樣畫葫蘆,嘗試煮一下。

詎料當光頭佬把圖片上傳臉書分享成果時,卻很意外地引起本尊洪愛珠的關注及留言,並且從中點撥一二,促使這食譜臻至更加完美。

雖然煮這一道“愛珠滷肉”的過程,會消耗很多時間(至少2個小時),不過當看到家人吃得滿嘴油香,然後豎起大拇指讚一聲“好吃!”時,你就會頓然覺得,這一切的勞累都是值得的。

有一回,光頭佬返回高淵老家探望雙親,突然驚覺,這個已過半百的不孝子,素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過去活脫脫像是一個扶不上牆壁的“紈絝子弟”。既然臨老學得一招還不賴的臺式滷肉,不妨就亮一下絕活,煮一頓飯來孝敬老爸老媽唄。結果不出所料,兩老都對光頭兒子的廚藝感到很滿意,老媽子甚至喜孜孜誇了兒子一句,“唉喲,灰龜仔呷老正來學煮呷,賣Bai 啊!”(這兔崽子臨老才來學廚藝,還不賴啊!)

不藏私的光頭佬,與你分享“愛珠滷肉”食譜,其食材及煮法如下:食材共有8種:三層肉一斤600克(3人份)、紅蔥切碎半碗、蒜頭兩瓣、醬油半碗、米酒半碗、冰糖一湯匙、八角兩枚,以及上等白胡椒粉一湯匙半。

煮法:三層肉連皮帶肉切成厚方塊,熱鍋裡下薄油,仔細翻炒,要炒到豬皮烙出泡,豬油滋滋地冒出來。肉擱一邊,油積一側。入半碗切細的紅蔥碎,以及兩瓣蒜,用小火炒到噴香,取出另擱一處。在這油裡,投以一湯匙冰糖,施小火將之慢炒,直至融成焦糖醬色。然後,在鍋邊嗆半碗醬油、半碗米酒,轉大火將豬肉(及紅蔥、蒜)炒成紅棕色,這才下清水淹至豬肉去燉。待湯水煮滾時,添入白胡椒粉及八角,攪勻,然後轉小火慢燉,間中尚需偶爾翻攪……約莫燉個一個半小時,收汁即成。

另外也可依照個人喜好,於鍋中添加水煮蛋及豆乾一塊滷製。

* 家族的飲食回憶

原來馬芳老師不只要會寫、會講、會吃,也擅於烹飪(會煮),大疫期間,緣於他和夫人居家工作,燒菜做飯,以及寫寫食譜,便成了他的一門日課。

“起初寫食譜,純粹是為了備忘。”畢竟人到中年,逐漸健忘,經常做過的一道菜餚,隨做隨忘,待下次想要再做時,卻又得從頭查起,因此趁熱寫成食譜,以便查找方便而已。

由於當時他順手把記下的食譜以及所拍的美食圖片,貼在臉書上分享,豈知引來眾多臉友熱烈迴響。令他意外的是,這按贊人數竟然比他平常上傳的關於音樂內容的文章,還要多出好幾倍。更甚的是,就連他母親陶曉清也開他玩笑說,馬芳不如你寫一本食譜唄,說不定會成為暢銷書唷。

《在臺北生存的100個理由》新舊兩版。
馬芳題識:There’s a wind that never dies.

爾後,他也接到媒體邀稿,盛邀他在紙媒上撰寫關於下廚的文章。

他其實想要寫的不外是一般普羅大眾享用的家常菜,著墨處,尤其在於飲食背後的人情溫度,還有關於他的家族飲食回憶。

疫情期間,洪愛珠因為懷念她的母親而寫就了一部令她一炮而紅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她的初心是,自從母親離開後,“以後長路走遠,恐怕前後無人,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

愛珠老師的這一番話語讓他感同身受,從而導致他開始起心動念,撰寫一系列飲食憶往的文章。譬如他小時候與家人幫襯過的“銀翼”餐廳(川揚菜);譬如他家每逢過年必備的年菜“百頁包肉”(江浙菜);譬如他家服侍了四代人胃口的幫傭阿利婆很厲害的fusion cooking;譬如他祖父與父親破冰之解的鄉愁滋味“茄餅”(炸茄盒);譬如他外公每到“三六九”餐廳必點的“蘇州悶肉面”等等……,如是種種,皆為構成他小時候美食記憶的原點。

在複製這些兒時嘗過的飲食回憶過程中,“首先要記得對的味道,然後將它(記憶中的味道)複製出來。”

飲食是一種習慣,做家常菜的心法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總而言之,只要好吃就對了。

馬世芳作品集藏。

近前,馬芳出版的暢銷書《也好吃》,裡頭便是記錄他家族的飲食味道,還有滿滿的回憶。裡頭收集的盡是他為自己寫的飲食文學作品,是一種有溫度有感情的文字。

那一天,當光頭佬在吉隆坡誠品生活館聽罷馬芳的“從好吃到寫好吃”講座會,饒是覺得,怎麼聆聽老師演講和閱讀他寫的《也好吃》會慘遭同樣的悲劇,感覺那個肚子,怎麼越來越餓了呢。

那個“八肚”真是西北夭,真夭壽!

相關文章:
光頭佬/小站也有遠方!
May子/最後一面
陳靜宜/航空信情書
李系德/港劇錄影帶 影響國人談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